北京市第八十中枣营分校“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建设”实验基地
在国家迎来“十三五”发展和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形势下,为了切实帮助学校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兴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创建校园文学特色学校,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新抓手。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建设,发挥校园文学特殊的育人功能,可以使学生在感悟人生、陶冶性情、培育审美、丰富精神、树立理想、滋养心灵、启迪智慧、健全人格以及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创建校园文学特色学校,是为培养创新人才构建优良大环境的有效举措。创新人才最大的一个特质就是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实践精神,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学活动,是适合学生成长的最佳教育方式。校园文学特色学校不仅有利于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其催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所有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精神的底子。再次,创建校园文学特色学校,是校长专家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人文素养与学习质量提高的快速通道。这个过程将惠及校长、教师、学生,促进语文及其他人文学科课程改革,也辐射到其他课程和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具有良好的综合效应。校园文学特色学校能使学校的艺术审美教育达到高境界,将极大地提高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品位。
“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将选择在校园文学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学校作为“示范实验基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通过调研与策划、指导与培训、研究与实践、总结与提升四个步骤,从校园文学社团活动、语文教学、学生成长、教师与校长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及学校办学总体发展等方面拟定具体实施目标与任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一支具有科研能力、视野开阔的文学教育教师队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帮助学校办好一流的校园文学社团和社报社刊,搭建学生自我成长的平台;建立“全国校园文学创作基地”,培养文学特长生;研究“文学课堂”,提高教师文学修养,探索文学教育教学经验等。
文学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高度,更影响着青少年审美、情智、思维、表达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实践证明,作为青少年精神食粮的校园文学,是实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育审美、健全人格、增强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构建校园文学特色学校是把校园文学研究成果为中小学教育服务、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对接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举措,旨在创建一批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长远目标,符合教育规律,满足学生审美情趣与个性发展需求,文学教育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新型文化强校。国家“十三五”规划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构建校园文学特色学校的实践,就是一项创新的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与挖掘整合校园文学优势资源,创新校园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校进行整体课程改革、文化发展开辟一条科学的路径,为国家培养出人格健全、具备人文素养与文化品位的优秀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建设示范实验基地”具体实施方案请咨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秘书处,办公电话010—89558069,手机 13810989616,电子邮箱edu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