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文学创作中,现实题材始终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位置。作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拓现实疆域,探掘人性情怀,创作出一批富有时代特 色、贴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文学佳作。近日,中国作协创研部联合其他单位相继举办了4场研讨会,关注的作品无一例外都聚焦现实题材。
陈彦《装台》:书写小人物的人性之光
作为中国作协“贯彻讲话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系列研讨会之一,5月22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陈彦长 篇小说《装台》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及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黄宾堂主持。
《装台》2015年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受到文学界与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截至目前已印刷7次。该书关注了一群常年为专业演出团体搭建 舞台布景和灯光的人,以装台人刁顺子的生活遭遇为线索,写出了西京城各色人等的生活情状,其中既有对艺术家群体的形象刻画,也有对小人物艰难生活的详细铺 陈,可谓呈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与会者认为,《装台》是一部视域宏阔、内蕴丰富、别开生面的现实主义长篇佳作。作者以冷峻朴素、鲜活灵动的笔法,写出了艰辛的底层生活和人生经 验的复杂纹理,表达了他对人之生存境况的感受与思考。主人公虽然是个命途多舛的小人物,却始终对社会怀有责任心和爱心,始终拥有自己的价值坚守和生命尊 严,使生命的悲歌中折射出人性的温暖。作为一位长期在戏剧领域工作的戏剧家,作者与装台人打了多年交道,十分熟悉他们的生活,对他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作 品描绘了充满人间烟火气、世情斑斓多姿的百色人生,大场面和小细节交相辉映,书中的上百个人物各有眉目声口、活灵活现,教人为之悲欣交集。从现实题材、时 代背景、底层叙事等多个维度加以观照,《装台》无疑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白描《秘境》:揭示文化与人心的秘境
多年来,白描在文学与玉文化研究两大领域恣意游走、成就斐然。今年初,他历时10年创作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秘境——中国玉器市场见闻录》由北 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5月21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在京举办该书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 泽、高洪波,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王巨才及20余位文学界和玉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
与会者认为,《秘境》以玉器折射社会百态,从中能体会到作者的生命灌注、写作态度和个人风格。全书在深入探究玉文化的同时,为中国传统文化开辟 了广阔的多向维度。它揭示的不仅是玉器市场的秘境,也是当代现实生活与人心的秘境。作品集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内容翔实,情节生动,结构布局讲 究,语言精致而富有感染力。作者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以严谨又不乏飘逸的笔调娓娓道来,体现出深厚的学养和艺术素养。
《秘境》分为《白玉纪》和《翡翠传》上下两部。为创作该书,白描十年间潜心查阅古籍文献,踏勘玉石矿山,深入玉器作坊,遍访玉器市场,亲历造假 工厂,掌握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第一手宝贵资料。谈及创作缘起,白描表示,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玉文化,她的核心理念、价值支撑和精髓要义,却正为现代 文明渐渐疏远、渐渐淡忘和背弃。写这本书不仅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更是希望“写出这闪光发亮的石头所映照出的世道人心,写出藏在这石头里的喜乐悲伤”。
路内《慈悲》:描摹礼赞平凡人生
5月20日,路内长篇小说《慈悲》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汪澜及来自京沪的20 余位作家、评论家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主持。此次研讨会是中国作协“青年作家系列研讨会”之一,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 上海市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主办。
“70后”作家路内的《慈悲》今年年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显示了作家不断耕耘与探索的视野格局。与会者认为,《慈悲》关注平凡人生、对日常 生活进行细微描述,小说从国营工厂时代说起,纵向讲述了一个人50年间的生活,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从一个切面剖析展现了大时代对普通人的影响。《慈悲》 书写的主题尽管仍是作者所熟悉的“工厂”,却投射出一个冷峻时代里人如何生存的问题。在时代背景与环境的更替中,人与人之间的角色、关系不断转换,既有从 相互猜疑、告密到相忘于岁月,也有个人意识觉醒后的报仇雪恨。这些小人物的恩仇虽隐忍于生活之下,却成为暗流涌动中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大家谈到,从早期的《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到如今的《慈悲》,路内的小说从伤怀到悲悯,从锋利走向宽阔,写作不限于 个人省思,而是开始转向对平凡人生的礼赞,对日常生活肌理的刻写。他的文字中有仁慈的暖意,其中所蕴含的和解与宽恕,是写作的一次次艰难跋涉。
弋舟《我们的踟蹰》:呈现都市人情感精神困境
5月24日,弋舟长篇小说《我们的踟蹰》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登渤等与会研讨,研讨会由北京十月文艺 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甘肃省作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是中国作协“青年作家系列研讨会”之一。
《我们的踟蹰》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取自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的诗句“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借此描摹现代都市人情感纠结不定、 身心分离的精神困境。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作为“70后”代表作家之一,弋舟的小说在注重形式和叙事实践的同时,也追求文化和哲学意义上的深度,这是作家自 觉自发思考的结果。小说讲述了几个都市男女在各自经历了人世沧桑后又彼此相遇的故事,关注的是在快速变化、现实挤压的情况下,城市男女寻找爱情的可能性。 小说从当代复杂的情感现实入手,从古诗中获得与传统连接的筋骨。相较于很多小说对宏大叙事的偏重,该书文字细密绵长,着力于对每个人物微妙情感的琢磨和刻 画,极有耐心,令读者对诸多细节“心有戚戚焉”。作家虽然写爱情,却书写了人性的孤独,在爱情与生活的磨损、追寻中探究生活深不见底的本质和人性的幽暗之 光。
弋舟表示,《我们的踟蹰》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尝试,是对多年来写作惯性的一次挣脱。有时作家的这种态度可能比创作结果本身更值得关注,对自己也更有意义。
上一篇:中法作家共话文学与人生
下一篇:网络时代:如何引渡文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