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视野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纪录片《孔子》国际版:向世界解读中华文化 2016-02-01 09:55:11  发布者:丁毅  来源:光明日报 毛佩琦

纪录片《孔子》剧照。资料图片

纪录片《孔子》海报。资料图片

  中华文化是什么,中华文化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大型纪录片《孔子》的播出,向世界深入解读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孔子是中 国文化的重要代表,特别是在汉代以后,儒学成为中华文化主流的核心。该片以孔子的故事为切入点,无疑具有统领全局的意义。然而,孔子的故事也不是那么好讲 的。第一,在经过沧海桑田般的变迁,特别是历尽劫难、浴火重生之后,我们对孔子如何认识?我们自己先要弄明白。第二,面对中国以外的人群,怎样把我们的语 言变成一种国际语言?第三,面对广大电视观众,怎样使我们的叙述为人们喜闻乐见?

  解决讲述难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到民间 去,到现实中去,让生活在传承不息的儒学氛围里的中华大地上的人,用他们的具体活动,来诠释活着的儒学。团团围坐的家庭聚餐、虔诚的祖先祭礼、震撼人心的 春节大返乡……通过观看中国人自在自为的日常生活,外国人直观地理解儒家真谛。清华大学教授贝淡宁解释说,礼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当中,通过礼,人们产生了 集体归属感与被关怀感。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说,礼表明人们对高贵的追求,对复杂、文雅、迷人、华美事物的追求。通过礼,提升了人性,摈弃了兽性。

   聘请知名海内外专家,特别是外国专家,对孔子和儒学进行解读,是本片的又一个特点和优点。不少海外汉学家从自身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可能体会出中国人习而 不察的东西。比如,安乐哲解释“仁”时说道,孔子要求成为完美的人,是立足于我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与关系,在其中可以将每个人的角色诠释得更加完美, 成为最好的父亲、最好的祖母、最好的老师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么“君子”如何翻译?可以译为“高贵的人”或“绅士”。贝淡宁说,更好 的方法,是将君子译为“楷模”。他说,在社会中,“不论男女,都应该努力成为君子,而立志成为君子者,则应有仁爱之心,不仅关怀家人,还追求正义与道德, 不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这种追求将持续其终生,永无止境。”安乐哲认为,“西方社会的一个社会问题,可能就是过度的个人主义”。没有西方的对比,我 们也会赞赏儒学提倡的仁,但是,当它和西方“过度的个人主义”相比较的时候,就更清楚了它的内涵。

  面对现实,追随时代, 是本片的第三个对策。本片讲述孔子的故事,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彰显儒学在当代的生命力。学者谢幼田说:“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制度,做了很 多尝试,最后中国人的内心还是以家庭为重。家庭才是他的一种价值观。人生着落点,在家庭里生活才有意义。”耶鲁大学金安平说,孔子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找到了 一个道德基础,这就是移情。他认为移情能力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要素。既然人具有移情能力,为什么不发展它呢?为什么不让它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 国家呢?悉尼大学教授王安国说,风俗习惯像胶水一样凝聚着社会,孝、礼、仁又强势地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来。北东野村,一个曲阜附近的村庄,每天广播《弟子 规》,用孝、礼、仁来进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中国许多公司也把儒家理念,纳入到现代经济活动中,片中讲述了京博石化集团公司的故事。这是中国最大 的炼油厂之一,公司提倡仁孝、道德,使商业与道德相结合,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这是“实用儒家”、儒家与时俱进的例子。

   孔子不仅仅属于中国,还属于全世界。在国外,学术界对孔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普通大众也越来越关注孔子,越来越认识到儒学的价值。中国人有责任讲好孔子的 故事,不仅自己要好好继承和弘扬这份宝贵遗产,也要让全世界与我们一起共享。本片通过孔子的故事讲了中国的故事,把种种深奥的道理平易亲切地呈现在观众面 前,很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电视艺术精品。在地球村日益缩小,各国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一致,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时候,孔夫子的理 论恰恰给予了解决世界问题的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上一篇:杜穆里埃《浮生梦》引进出版 曾著《蝴蝶梦》
下一篇:刘震云获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 系中国作家首次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