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视野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看作家梁晓声如何修身养性 2016-01-06 09:09:45  发布者:丁毅  来源:山西农民报(太原)
看作家梁晓声如何修身养性

  身体是本钱,作家梁晓声先生对健康非常重视,定期检查,有病早治,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他是个善于修身养性的人。他觉得修身、养性是两个概念:“修 身”是养生学意义上的问题。虽然中年人知道养生的重要性,但却无法实施,因为没有时间,退休之后,才有较多时间从事各种养生活动。“养性”强调的是某种思想方法,通过思想精神,滋润人的灵魂,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进行自我心灵安慰,学会做一套心灵保健操。他经常这样做受到挫折的时候,心理极其敏感,以为自己是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但放开眼光看,实在是不足论道,于是很快就豁然开朗了。梁晓声先生著有 《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浮城》《年轮》等数十部长中篇小说与影视剧,计700余万字。作家用道德的尺度看待社会,他希望自己是 真善美的张扬者、讴歌者。

  除写作、读书之外,梁晓声经常参加一些体脑交替、动静交替的活动,比如打网球、游泳等。听音乐、物品收藏、观赏花卉或艺术作品,这些雅好,对 他来说是一种精神调理,能消除疲劳、排除杂念、增强食欲等等。品茗是梁先生的另一爱好,他说饮茶与养生是相通的,茶可以使人健脑怡神,这一功能恰是养生所 需要的,但喝茶的分量不能太多。

  能不能做到“养性”是有前提的。梁晓声说:第一,必须是有阅读习惯的人才能做到这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记载的至理名言,都是 一种间接的教育。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会修身养性的;第二,是那些关注生活的人,同时也关注他人命运的人,才能把自己与他人在比照过程中,得出自己既不是最了不起,也不是最无能,既不是最悲惨,也不是最幸福的人的结论;第三,适合那种能够懂得限制自己各种或某种欲望的人。欲望十分强烈、不善于限制的人,做不到修身养性。反过来,它又在提醒人们限制自我的重要性。比如对金钱、高消费、享乐,作为一个明智的人,他已然是个大款、富翁,也应该懂得人的任何一种欲望 野心过分强烈和膨胀对人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上一篇:“科幻文学之火”还需添“燃料(许旸)
下一篇:《牡丹亭》的“团圆”悲喜交融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