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沧江皓月惹人思 —— 《琵琶行》教学片段 2016-03-24 14:01:13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PPT显示: 

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

         ——唐汝询(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师:唐汝询的评点抓住了《琵琶行》中的“月”这一背景意象,从其出现频率与抒情作用作了概括评价。下面,我们一起来细读诗中写月的诗句,去品味其各自之情及其表达效果。请同学们从诗中找出写月的诗句来,说说反复写月有什么作用。

生:诗歌开篇部分写月的诗句有:“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两句写诗人与客醉饮不成欢且将别的凄惨、伤感的心情。

师:你读出了诗人的心情,很好。那么,此处写月,有什么作用呢?

生:茫茫江水,皎皎月华,影映沧江,烘托了一种黯然、沉郁的情绪。

师:“山之精神写不出,则以烟霞衬之。”以“茫茫江浸月”渲染抑郁、凄迷的伤别之情,融情于景,意味幽远。还有写月的诗句吗?

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琵琶女第一遍弹奏完毕后的月景,“江心秋月白”,写出四周船只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有那一轮皎洁的秋月倒映在江心,一切复归岑寂静谧的景象。

师:你把那诗句的意境描述了出来,很好。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用“江心秋月白”的宁静安谧的画面,来表现乐曲停顿给听者带来的震撼力。乐声已歇,而听者依旧沉浸在音乐的韵味里,仿佛忘却了自我,可见听者完全被琵琶曲陶醉了。

师: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从“茫茫江浸月”到“江心秋月白”,“茫茫”而“白”,暗示了时间的推移。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琵琶女的音乐的戛然而止,让他们仿佛觉得此时时间也停滞了,这刹那的宁静,让听者有一种心灵被掏空了的感觉。

师:看出了月景变化之于诗歌叙事顺序的标识性功能,很有新意。“唯见江心秋月白”,月映江川,秋气森森,万籁俱寂,“此时无声胜有声”,怎不叫人沉醉自失呢!写月的诗句还有哪些?

生:“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这两句是琵琶女自诉京城为倡女时短暂的欢愉生活之印痕。“秋月春风”借指美好的时光,联系上句的“欢笑”、本句的“等闲”,表明这期间,琵琶女还是欢乐无忧的。

师:与前两处的相比,此处写“秋月”有什么不同?

生:前两处是实写的月景,此处是虚写的“秋月”,是女主人公的记忆影像中的“秋月”。

师:能看出虚实的不同,很有眼光。还有吗?

生:此处的“秋月”是一种概括化的描述,与“春风”组合,构成一种借代,表明琵琶女也曾有过引人艳羡的荣光!但,这已经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

师:写月的诗句还有吗?

生:“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也是琵琶女自诉身世中展现的月景,也是虚写。

师:这与前一处构成怎样的关系?

生:“秋月春风等闲度”,何等风光荣耀!“绕船月明江水寒”,多么凄凉孤寂!这是鲜明的对比。

生:琵琶女的人生际遇中,不独有令人艳羡的欢娱,更有旁人无法感知的伤痛。明月无语,寒江依旧,谁能来安抚她受伤的心!

师:月见证了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你能玩味到意象中潜藏的情感,读得细致,很好。还有写月的诗句吗?

生:“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两句是白居易自述谪居浔阳的生活场景。“春江花朝,秋江月夜”,是指良辰佳节,当为人所赏心悦目。而诗人“往往取酒还独倾”,足见其寂寞孤单之状。

生:这一处写月景,也是虚写,是一种概括化的描述,如同前文的“秋月春风”一样,“春江花朝秋月夜”泛指诗人寂寥落寞的谪居岁月。

师:能前后比照着玩味,才能读得深入。诗中五处写“月”,三见“秋月”,如此写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以“月”传“情”,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

生:以“月”衬“声”,渲染音乐艺术感染力。

生:以“月”造“境”,前后呼应,推动情节发展,从“别时茫茫江浸月”的黯然,到“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沉醉,从琵琶女“秋月春风等闲度”的欢愉到“绕船月明江水寒”的孤寂,再转到自己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落寞。

生:以“月”映照“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这“月”是琵琶女与诗人自我漂沦命运的见证者,是她与他历经世态炎凉、人间冷暖的陪伴者。

师:无论是“传情”“衬声”,还是“造境”“照心”,这沧江,这明月,都为整首诗丰厚了含蓄蕴藉的韵味,增殖了情意抒发的层次,产生了回环层进的旋律感。我们在阅读古代诗歌时,不仅要关注主体核心意象,也不可轻易错过背景的辅助意象。

 

 

上一篇:龚天雁:当“文学”融入“课堂”
下一篇:吉狄马加:致马雅可夫斯基①(节选)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