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广采博闻 > 文史典藏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辜正坤 :期待莎士比亚作品的中国化 2016-05-17 09:08:10  发布者:丁毅  来源:光明网

     

       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世界各地活动不断,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莎士比亚传入中国亦有百余年,其作品的翻译、研究、演出依然是当代文化界的热点。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辜正坤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认为,莎士比亚在中国具有“现象级”的影响力,是一面镜子,我们以后要多关注莎士比亚作品的演出,特别是改编成中国传统剧的形式。以下为采访实录。

 

  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接受状况是“现象级”

 

  从学科角度来说,从我开始,北京大学正式招收莎士比亚方向的博士生。我培养了三名莎士比亚方向的博士,但是其他学校的招生情况还需要调查。同时,莎士比亚在中国外语学科中的传播,也可以体现为中国有很多莎士比亚的研究学会,如东北、上海、重庆等地都有。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的前身就是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有了这样的学会,就能够比较好地开展莎士比亚的研讨。此外,还有一些刊物,如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但传播的重要途径,还是莎士比亚著作的汉译本。这在整个中国翻译界都是蔚为大观,千千万万的中国读者就是阅读莎士比亚的汉译本。现在中国有四套莎士比亚全集的汉译本,还有很多单行本。比如说,《哈姆雷特》这一个剧本在中国就至少有十几种译本。这些译本构成了中国读书界接受莎士比亚最关键、最主要的途径。中国没有一个诗人、作家、戏剧家享有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待遇,莎士比亚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作品还被不同程度的改编、演出,各种影视、话剧、京剧等。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现象,乃至于是一种文化现象。

 

  莎士比亚是中西文化的一面镜子

 

  莎士比亚作品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要想了解活生生的早期现代西方文化,那么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的作品就相当于是一部百科全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人间、天堂、海上、陆地,从一般的平民百姓一直写到骗子屠夫。这又跟莎士比亚提倡“镜子论”的创作理念有关。所谓“镜子论”就是他认为编写的戏剧应该像镜子一样非常准确、巨细无遗地把自然、人生、社会方方面面的东西全都映照进去,都非常客观。所以,我们从莎士比亚作品中看到的那些现象,是英国社会乃至于西方社会比较接近真实的生活社会状况。从这个角度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要了解西方社会的文化、生活,我们不能光靠那些历史性的陈述。我们通过莎士比亚去了解西方,就显得更加的简洁,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戏剧,具有形象化的艺术特点,我们去了解起来就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地逼近现实社会的本来面目。

  同理,我们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作为一种镜子,在一定层面上有助于映照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地阅读他的作品,可以进一步来理解、建设、弘扬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学和文化。为什么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因为有比较了。因为只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要知道中国文学文化是什么状态,只研究中国的文学、文化还显得偏颇。但如果有西方文学,如莎士比亚文学,来作为一个参照,就有了比较。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和阅读莎士比亚,仍然是很重要的。

 

  中国的莎士比亚翻译与研究相辅相成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近年来力主将莎士比亚研究放在中西文化比较的框架下来展开。我们认为,研究莎士比亚并不意味着只为莎士比亚唱赞歌。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莎士比亚的粉丝,而是要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尽可能客观地对待这一文学现象或文化现象,尽可能分析、探讨这一文化现象的正面与负面、优点和缺陷。研究者应该立足于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建设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起到借鉴作用。

  这种研究新动向又与莎士比亚作品的最新诗体译本,即外研社出版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是相辅相成的。这套崭新的译本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在语言艺术方面是真正诗化的转折性译本,标志着中国的莎士比亚鉴赏从散文体水平上升到了诗歌水平;第二,在全面保存莎士比亚内容的真面目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开拓;第三,强化了莎士比亚文本原文与译文的严谨的学术性,比如,全部莎士比亚作品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迅速查阅到相关的原文和译文出处,因为英汉文本全都附上了标准的行码。此外这套译本还提供了相关的目前莎士比亚研究界最新的英汉注释。

  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对开本)在全球莎士比亚研究界都引起了轰动,强化了对莎士比亚作品演出特点的研究,即让莎士比亚作品回归剧院老家。毋庸说,由于英汉对照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的问世,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也势所必然地走出传统的书斋性研究,加强关注莎士比亚作品的社会性和戏剧性研究。

 

  最期待莎士比亚作品改编成中国传统剧形式

 

  我对所有的纪念活动都有兴趣,但是最感兴趣的是莎士比亚作品的中国化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将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成符合中国本土审美情趣的作品,例如京剧、川剧、汉剧、沪剧、越剧等形式的演出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当然,莎士比亚原滋原味的那种演出形式也是同时存在的,不一定非得都改编成这种地方剧的形式。但是这种改编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惜这方面的活动反倒太少。以前曾经有人做过,如上海、河北、武汉等地的莎士比亚爱好者都排演过。这些演出是很成功的,至少是引发了西方莎士比亚研究者的震撼。他们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试图一睹莎士比亚是怎样以京剧等形式演出。

  莎士比亚的作品本来是诗剧,改编成中国传统剧,既符合中国传统剧的形式,又契合传统中国的诗歌传统。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光明网记者 王超)

上一篇:刘心武:《续红楼梦》不为个人价值
下一篇:四大名著在“一带一路”:《西游记》的漫漫“西游”路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