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幸福的班级中生动成长
——我的“分层、合作、和谐班级建设”实践
我的班级管理经历了就事论事被动应付、任务驱动到主动探索的三个阶段。自己的管理思想也由过去重视班级管理到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在在班级中幸福快乐自信的成长,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的乐土,一直是我的梦想。
做班主任工作本来就繁琐多事,多数又承担着繁重的学科教学任务。一直以来,管理班级和自身的学科教学似乎总是两件事,二者好像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两张皮。怎样才能把学科教学与教育学生结合起来?把所教学科与管理班级结合起来?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强调学生能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针对所学课程,自主设计学习方案;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并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体验中,在同伴的相互帮助、启发、纠错、印证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让学生在自主的、合作的学习和实践探究中形成学生良好的群体意识。在自主学习中激发个体生命意识,在合作中追求共同进步,这不就是学习与教育管理的最佳契合点吗。
新课程这个理念在我们的实践中却遇到的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我们农村学生来与其说强调是一种学习方式,不如说强调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培养过程或是一种目标追求。“自主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也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问题,实践中发现也有自主能力问题,需要不断的指导与培养。“合作学习”也不是学生天生具备的能力,“合作”基于群体和个体的共同需要。要想让学生具备合作意识,合作能力,需要老师积极的创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具体环境,让学生在这些具体的环境中学会合作、促进合作、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是基于现象、问题的,需要的是思辨和实验,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积极思考,需要“合作互助”。目前我们农村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还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不具备这样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教学环境。我们的学生是还不具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的环境、意识和能力的。
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因。西方国家学校的小学生都能进行自觉的、彻底的、完整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这与当前我们农村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缺少,校内教育实验装备相对落后,学校普遍采取大班额班级授课制,留守儿童少年多,学生各个方面差异大,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文化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等都有关系。但从我们的教育教学本身来说,就是我们的传统教学自始至终就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从来就没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的意识、环境和氛围,老师也没有把这种学习方式作为能力去培养。有的老师在实施的过程中直接的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成现成的方法使用,出现课堂上放任学生,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造成课堂效率低下。使课改成了邯郸学步,得不偿失。最后又回到原点,穿着新课程的鞋,走着传统教学方式的老路。因此新课程虽然实施了多年,学生学习方式却没有实现根本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始点或前提在于个体主动的学习。没有主动的、自觉的学习意识就不可能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学习意识基于生命个体强烈的独立性、和生命的自觉性,主动和自觉来自于新奇、兴趣、责任和使命感。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不仅是转变了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需转变学习态度,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各种学习依赖,把学习活动当作学生自我生活的内在需要。这个前提解决不好,就谈不上学习方式的转变。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水平中下层的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面既有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问题,也有学习能力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的转变,我们实践探索从班级组织形式入手,采用“分层合作的班级学习组织管理模式”。意图以务实的态度,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社会化的学校班级内部合作竞争环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入手,期待通过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动机,进而实现学生个体生命的自觉。也希望在生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幸福与生命的律动,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求,进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实施:无歧视、差异化发展目标分层实施策略,从班级组织形式入手的整体实施策略,小组及个体成员分层目标的管理评价策略
一、无歧视、差异化发展目标分层策略
操作方法是:两个平行班级老师配合,两个学科课时对排,同时轮流交换上课,学生根据分层在原班级上课或走班上课。一个老师两套教案,一套学案和试卷,内容分层次,评价也分层,不同层次区别对待。
1.学生进行无歧视差异化发展目标分层
在学生本人自主自愿和充分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层次的发展组,并给予各自相应的发展目标。其中学生学习和做事的主动性、持久性和学习基础能力为重要参考指标。春天组意味着希望与努力,夏天组意味着热情与进取,秋天组意味着执着与收获,冬天组意味理想与分享!
冬天组为竞赛组,这组学生学习主动,基础扎实(初一年级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数学两个学科),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秋天组为提高组 ,这组学生学习不主动,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但能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以上。夏天组、春天组为基础组,这组学生学习被动,没有自觉性,经常完不成学习任务,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成绩欠佳。
差异化是指把学生进行差异化分组,包括学习差别和个性异质。主要考察测量分析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差异,还要考察学生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综合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意志品格、思想品质、个性特点、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类型等做出综合诊断,通过分析与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分组。
分组成员是动态的,可调的,可以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自由申请,每月申请调整一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走班。
2.学生学习目标按照发展性和基础性分层,成长目标不分层。
在学生差异化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整体上,对冬秋组的学生,侧重自主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求知欲,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目标,侧重发展性学习目标。甚至可以根据学习情况把学习内容整合或提前。夏春组的学生,侧重完成任务,以识记、理解、与简单应用为主,侧重以基础目标,强调模仿与迁移。夏春组重在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降低难度,让学生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成功的快乐与满足。每一课的学习目标也要根据以上整体要求,老师也要制定出相应层次的学习目标。以语文为例:《》一课的学习过程中
除学习目标外,其他教育成长目标,如小组管理目标不分层,个性发展目标等只强调差异不分层。
3.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方式采用分层走班教学与原班分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按照不同的课型进行区别对待。以数学为例:新授课型一般采用走班方式,习题课型、辅导课型、复习课型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一般以原班分组教学为主。语文课我们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把语文课型先分为专题阅读课型、整体阅读课型、专题写作课型三个大的专题,再细分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学习。上课以原班分组学习为主,走班学习为辅。
对冬秋组学生采取先期自学、作业前置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上直接展示讨论,以集体展示、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时间以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重在组织启发引导,或参与探究。春夏组的教学重视情境的营造与创设,注重复习引入,知识衔接与过渡。侧重基础知识掌握与巩固,让学生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求帮助。这种分层方法,走班教学相对最为高效。
以数学学科为例,秋层次学生,教师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冬组层次学生, 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春夏层次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识别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四条,按原课程计划需八课时,教材的安排是给出一个,应用一个。我们对秋冬组,四个组别只用了一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实践全部得出,并对为何边边角,角角角不能识别三角形全等加以研究。第二节课,我们精心编制了一组题,让学生对上述四个方法加以熟悉和深化理解,第三节课对书上的例题进行了简单的讲解。通过实践说明,这样安排教学,三节课完全可以完成八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如此处理教材,使得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了较为全局的把握,有了更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待综合题的处理也更为从容。对夏春组,我们采取了书上的安排,讲解一个,应用一个。例题讲解时,先分析再口述,然后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完成证明,接着让学生再做一道类似题的方式进行学习。
4.师生全员参与分层辅导
教师的辅导。对冬秋组以组织学生课堂竞赛为主要活动形式,内容上适当拓展,由教师定时集中每周辅导两次;对春夏组同学每周两次三十分钟时间,面对面集中处理他们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面向小组和个人。
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就是在班级中让学生之间互相辅导,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小组内具体分工职责是:老师辅导冬层次同学,冬层次同学辅导秋层次同学,秋层次同学辅导夏层次同学,夏层次同学辅导春层次同学。学生的辅导不仅仅帮助了同学,学生在讲解辅导其他同学的过程中,更能发现了自己理解的误区,发现了自己的缺漏,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和发展。
5.作业分层
就数学而言,冬层次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教师一般再给他们安排一些中考导航类的提高题和综合思考题。秋层次组的作业按照掌握程度和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要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外,还要完成同类型的题目的深化与拓展训练,以实现迁移与运用。春夏层次同学只要完成课本上的A组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实际操作中,冬组同学完全不做夏组同学的作业,秋组同学可以做冬组的作业,并给予附加分。对夏、春组同学只做本组作业,就算完成任务,教师需要加大这两组同学的关心和辅导,放缓学习节奏,给予充裕时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由于语文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作业分层往往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分层次设计。一般的侧重语言积累的不分层,侧重生活观察思维等层面的作业也不分层,侧重语言的实际运用的问题作业分层要求。
二、从班级组织形式入手的整体实施策略
1.在分层的基础上分组体现合作竞争
班级内部,在差异化分层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组合出平行性异质小组,每组四人。每个小组中都包含一个春、夏、秋、冬四个方向发展目标的学生,全班共分十二个合作小组。四人小组与传统异质小组的区别,主要是成员学业成绩上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先后顺序和方向上存在差异。个性特点等其他各个方面,还是要求互补体现异质。两个座位位置前后相邻近的两个合作小组,组成六个合作学习大组,这样大组中每个层次的学生各有两人组成。小组体现合作,大组体现竞争。即:一个合作大组内有春1、春2、夏1、夏2、秋1、秋2、冬1、冬2八人组成。其中春1、春2是在同一大组中,有同一的发展目标,是处在同一水平的竞争关系,其它也是一样。
2.建立学习上的帮扶机制
在此基础上,在小组内建立学习上的帮扶机制,赋予小组成员各自明确的责任。合作小组依照春夏秋冬顺序横行排列,六个学习大组按教室条件分别坐成春夏秋冬八个纵列。实行小组内冬帮秋、秋带夏、夏助春左右帮学,大组内前后对学机制。这样的分组分层能在教学中有效的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对春夏组学生来说,能最大程度的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他们不再是课堂上的旁观者。
3.把学习小组整体纳入班级管理中
学习小组作为一个学习管理的单位,如果把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整体纳入其中,赋予更多的管理职能,会有效的激活班级内部活力。如把班级日常的纪律、学习、卫生、劳动、活动、特长爱好、课内外表现等整体纳入到小组中,把其作为一个整体去管理。使它既是学习互助小组,又是实现多方面目标的共同体,这样小组就成为班级内部基本的组织管理单位。班级的常务管理,能够实现自主化、自动化,也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创造了条件。
三、分层目标评价与整体管理激励策略
1.小组成员按照分层设线评价,激发自信。
分层设线就是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划定不同的目标线、冲刺线。这个线就是各层学生需要达到的标杆,也就是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分层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作业上,课堂上的主动性参与问答上,学案及测试题的分层与记分上。教师设计的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必做和选做两类题目,春夏组完成必做题就可得满分,而秋冬组学生做完必要的选做题才能得满分。在这样分层基础上的设线,使在春天组、夏天组里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有了与原来不一样的标杆,而且这个标杆是自己完全可以超越的。评价分层,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分数完全可以和其他组的同学相比较,有很多过去从没有过及格经历的学生,不但必须及格,甚至还有了满分的记录。这和过去这些学生一直处在梯队尾巴后面,总是三四十分的效果截然不同,有些时候夏天组的成绩都超过了冬天组的平均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和培养的是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原本学业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找到了自信,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大提高。也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和成长。
2. 合作小组以整体目标进行评价激励,促进合作,有序竞争
分层设线只是树立了不同的目标高度标杆,要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相互帮扶,还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小组目标评价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学习上以四人小组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管理上以四人小组与八人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八人小组为主。小组成绩是个人赢分的总和。与其他小组的对比优胜者获得奖励。
3.建立以学生发展进步为主要评价目标的激励机制
在对小组整体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建立以学生提高进步为主的发展目标评价激励机制。学生的进步体现在学生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上,也体现在与其他同一层次同学的对比上。然而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进步体现在自己的今天与昨天的对比中。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今天能比昨天好,对春夏组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由此我们在小组整体激励评价的基础上,在班级内部建立起体现学生个人进步为主的评价激励制度,只要在自己的起点上,或者同层次的对比上有所进步就会受到奖励。这样的激励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春夏组的发展,也使各类学生只有追求不断进步才能获得奖励,为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注入了活力。
4.建立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激励机制
学业水平落后的学生往往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表现优异,甚至出众。传统的以学习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掩埋了这些学生的特长,差不多都被打入差生行列。合作式的班级管理把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也纳入到小组中,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各种机会为班级和小组赢得荣誉,通过赢得荣誉建立起自信,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以上分层分组基础上的整体评价激励方式,既照顾了不同层次发展目标的学生,也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又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在学习上实现了小组合作,大组竞争;在管理上实现了大组内合作,大组间竞争。在这样的小组中,每一个成员,不论学习好坏,都有机会发挥并展示自己的特长,能为小组争得荣誉;也都有义务帮助其它同学,共同协作完成小组任务,共同提高。每个成员都会因小组成绩的提高而自豪,共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集体的荣誉,小组成员就会在各种活动中互相帮助,相互协调,积极互动,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样,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会不断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团队精神、集体观念也能得到培养。也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把竞争纳入到合作的过程之中,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小组,就是帮助自己。小组内的积极合作,正是因为小组成员间良性对比与整体竞争。这样就有效的激活了班级内部活力,可以创造出了相对优化的班级育人环境。
上一篇:“课前三拼”与“课后三清”教出好成绩
下一篇:100句歌谣,古代文学常识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