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张开:寻(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复评二等奖 2016-06-17 15:33:49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他走了,在那个东方尚未吐白的凌晨,不是逃亡,而是寻找。

在此之前,他已挣扎了很久。放弃他固有的生活,扔掉事业,抛却家庭,独自流浪,在俗世的认知里,似乎显得荒唐。但是,现实生活的种种束缚,使这个伟大的思想者蓄积已久的情感如猛兽般爆发了,他必须离开,自我放逐,以至于披着月光走出家门的那一刻,他没有回头。

他,便是列夫·托尔斯泰。

此时,温暖的家在他的后方,冰冷的夜在他的前方,但远方的宁静在他干燥如焚的眼中似乎更具吸引力。走在庄园的田垄上,他想起了昨晚的事:当他轻声走过书房,他看到幽暗的烛光下妻子小心翼翼地翻看他的日记。他本该咆哮着愤怒闯进去,厉声斥责妻子的行径,但是他没有,甚至没有叹一口气,静静离开,因为那已不是第一次。

离家出走!对于他这个濒亡的老人,并非软弱,而是非凡的坚强!当他的双脚踏出他曾经依恋的雅斯纳斯·波良纳庄园,他的内心释然了许多。这一步,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离开尘世曾经温暖的家。

一路上,他见证了世间的奇迹。当地平线刚被初升的日光染成金色,他穿过绵亘的西伯利亚平原,看见那绵延起伏的雪原横贯千里,一直通到天边。清晨的空气如纱似雾,在朝日的映射下闪闪发光,仿佛飘起金色的雪花。大地如一面白色的地毯,包裹住天空,那湛蓝的颜色不再深邃,而变得触手可及,他知道了大地的宽厚。

当黄昏渐渐西沉,他经过冰冻千尺的叶尼塞河。漫天的黑暗中唯见这条河发出银亮的光辉。西边的落日在银白中掺进些许腥红,是坚冰中涌动的能量。这条河如同流动的血液,从蒙古大地一直连通进千里冰封的北冰洋,他深知,当温暖从东方吹来,整条河会在瞬间复苏,咆哮胜过泛滥的亚马逊河,凝聚蓄积已久的力量扬起波澜,响彻亚洲大陆,吞噬天空,他知道了河流的狂野。

最终,他来到了阿斯塔皮沃的荒远的小火车站。荒草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长,野花簇拥在支离破碎的木质站台边,托尔斯泰来到这里,闭上双眼,他听到昆虫在地面上鸣叫,鸟儿在枝头欢歌,在他的耳中汇成乐曲,这里只剩下他和自然,他感受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沉思的宁静,睁开双眼,他知道,他已寻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那片天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阿斯塔皮沃那间简陋、贫穷的房间里,躺着一位巨人,他安详地躺着,像是完成了一桩伟大的使命,俨然不顾窗外世人的忙碌,世界激动了,他却无比安宁,静静地躺着,等待最后那束光明穿透黑暗,在生命最终的完美中,获得宁静的神性。

托尔斯泰最终找到了自己心驰神往的思考的宁静,但我想,他的心脏停止跳动前的一刻,他的脑海中不是妻子近乎绝望的目光,而一定是一路走来的所见与所悟。他的寻找,更是让他明白大自然所蕴含的一切哲理,万物的深意。

人生只是段平凡、短暂的旅程,生在路上的人,也将死在路上,他们要用双脚来完成最后的朝圣。即使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消逝在路上,倘有来生,我们也将继续寻找。

 

 

【作者】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一  张开

【指导老师】季源

【获奖理由】本文通过对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事件解读,巧妙地破了“寻”这一文题,如寻纹下斧,可谓巧而准。“他的脑海中不是妻子近乎绝望的目光,而一定是一路走来的所见与所悟”一己之悟,也是“体贴”之悟,亦是独到之悟,是对托翁出走事件的解读亮点。“生在路上的人,也将死在路上,他们要用双脚来完成最后的朝圣。”由点到面的认知升华可谓充满一种理性之美思辩之力。全篇行文如江河行地,汩汩滔滔,转折自然,行止得当。

上一篇:杜佳瑶:那些失落的清静(十四届“叶圣陶杯”复评二等奖
下一篇:方俊杰:时光剥落(十四届叶圣陶杯大赛复评二等奖)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