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江其永:从前慢(第十四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复评二等奖) 2016-03-07 12:18:05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初冬的早晨,路灯已经灭了,天边只有朦胧的亮色。

我独自走在寂寥无人的街道,街边卖早餐的小店有着氤氲的雾气。我缓缓地走近,走近,在那悠悠的雾气中悠悠的映着一个人,黑风衣、黑帽子、大围巾,坐在长椅上,手臂勾着一根黑色的长柄雨伞。他静静地坐在那里,静得时间都安静了下来。从前的日子过得很慢,慢慢的时光里走出了慢慢的木心,带着历经沧桑的温暖,带着历久弥新的优雅,缓缓地走来。

初识木心先生,便是那首《从前慢》。我不太懂诗,却只说得它怎么也读不厌,每每读罢便说口齿噙香。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彻彻底底地沉在他的书里了。每天早上提早半个小时到学校,晚上再推迟斗个小时走,淡黄色的书皮被摩得有些发旧,反而更添了一丝韵味。一本《鱼丽之晏》,我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个中蕴味,绝不敢说全部领会,只是在一遍遍尝试着去弄懂那些平淡文字下的波澜起伏。

木心先生是作家,也是画家,或者说,他用他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画卷,一笔一画,一字一句,串起了他曾经走过的时光。先生的画,自在洒脱,不拘泥于格局;先生的为人处世,率性真诚。难忘《文学回忆录》里他对世界文学史的侃侃而谈,犹记他对林肯中心的鼓手毫不掩饰,直抒胸怀的赞美。爱,便爱了;恨,就恨了。可到头来又有什么真的可恨呢?“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原谅,便无恨了;无恨,就宽了;无恨而有爱,寥寥数字,举重若轻,要经多少岁月的沉淀才酿得这一壶醇香的美酒,香飘十里,经久不散。”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太阳缓缓地升起,缓缓地降落。那只翠绿的蓝,映着太阳的余光,随水波向远方漂去。在金发小童洒下的樱花瓣雨中,时间被拉得很长,长到每一片花瓣的飘落都各有形态。门无风而自开的夜晚,两支白烛燃起的烛光,让人不由自主地就安静了下来,风摇动着烛光,摇动了回忆,白天见的,晚上想的,便在这一明一暗间交织融合、开腾、绽放。不顾寒冷,抓着笔奋笔疾书,思维乘着午夜的风信马由疆,飞到杭州,飞到上海、飞到纽约、最后被林肯公园一段恣肆癫狂的鼓声惊起,才发觉窗外已繁星满天,衣衫略有凉意。

慢慢的时光磨人也养人,磨去了急躁的棱角,剩下的便是温润如玉的光芒。每每读起先生的书,只觉利害是一位颇有玩心的老人,他似乎深谙文字的妙处,一个个方块字被他使得风生水起,有别样的风韵:诙谐但不轻佻,嬉笑但不失庄重,平实却意蕴深长。漫长的时光中,他数不清读了多少书,慢慢地读,细细地想,一丝一丝融进骨子里头,才有他言行举止间自在的风骨。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木心的文字,白话中夹杂着古文,像一块未经开发的璞玉,在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中独自沉淀下来,看起来格格不入。有人说他的文字晦涩难懂,但细细品味,也可以窥见那已被历史的风尘掩过的一段历史和文化,一份信念和坚守。一段在战火纷飞中追求美的历史,一种古典中国与现代西方相融合的文化,一份身在异国却心有所属的信念和一份对文人风度的坚守。木心先生是真正的文人,就算饱受战争的摧残,就算辛苦写就的书被烧毁,他也从未放弃过写作,一本接着一本,每一天都不苟且,每一个文字都还是他自己。

先生曾说过:要脱尽名利心,先要有名有利,然后弃之如敞履。本是玩笑,可这世间多的是脱不尽名利的人。几十年笔耕不休,使木心名利双收,可他从不张扬,安静得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低调得有人甚至不知道他是谁。2006年,当他的作品首次大规模在国内出版时,无数人发问:

木心是谁?

一个在黑夜里大雪飘飞的人。

一个完成了的人。   

 

【作者】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7班 江其永

【指导老师】周玉龙 

【获奖理由】正如作者深深喜欢的《从前慢》,这篇文章读来也如一首娓娓的诗,于安静从容间见出缓慢而坚定的力量。行文由木心先生的风姿至风格,最终止于风骨。由《从前慢》一诗勾连起来,流畅自然,颇具匠心。作者对木心先生的了解与倾慕,像被揉碎了握在手心,浸润在每一个字的背后,于是文章便活了起来,摇曳生姿,如一泓清泉缓缓淌入读者心中,细细品来,才觉出那无声的震撼。

                             

 

上一篇:毛超宇:慎群(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复评二等奖)
下一篇:南昌进贤三中师生笔下的“另类”孩子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