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你们要突出文学教育的“德育含量”,要提倡我经常提到的“三气”文学品格。正气是指有起码的而且必须是正确的对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判定标准;大气是指不要总围绕着“自我”那样的小家子气十足的琐事、俗事写诗写文,要力求关注一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大趣;才气是指既无呆气又无伪气的灵气,写出的作品力求是智文兼美文。但是目前的文坛,缺少“三气”。
当前作家和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品位都有了空前的提高,这是好事,可喜可贺。但有一点仍可担忧,这就是作家对文学的德育功能的轻视,作品中的德育含量有日趋降低的趋势。德与智的两条腿,前者短而后者长。不少作家(包括“儿童作家”“少年作家”)只乐于将文学创作当成才艺的表演场,而淡于对社会道德的下滑现象进行呐喊和疾呼。
对于学生的 “文学创作热”,首先的态度是正视、尊重、保护,但不能盲目,要采取十分负责的态度。一般的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怕作文,甚而恐惧作文,原因往往不在于学生本身,而在于语文教学机制、教师诱导能力、教法灵活程度的滞后。而少量的偏科学生迷恋文学创作,对他们的写作兴趣本身应予保护,但对其过分的功利主义式的亢奋,也要适当地泼一点清凉之水,告诉他们:你们那种逞才式作品,卡通式作品,包括叛逆式的思想和语言,即使真有亮点,也像绘画中的“儿童画”一样,与后来成为真正画家不是一回事。而且, 差别很大!必须努力才成,努力就包括把基本的文化课学好。
要认识到语文教学不是在培养考试机器式的书呆子。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比如教师的文学修养提高问题。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的目的应定在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读写能力上,进而将读写能力上升到读写品位。简单地说就是在读好书、读好文章时有兴趣,有快感,且又热衷于读那些好书、好文章,而对次书、次文章有识辨能力,做到远离之或厌弃之。写的品位包括写作时有冲动感,力求将文章(包括文艺作品)写得不只通顺而且有才气。即使他将来不去当作家,或根本不想当作家,从事各行各业他也是个有文采的人。也就是说,让我们的学生具有文学修养,有了文学修养的人就会成为一个儒雅的人,有品位的人,生动的人。
要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应当成为文学爱好者。在这样的事上,起主导作用的是语文教师。只有当语文教师不是教学机器,而是一个有文学兴趣、有文学才气的人,才会将校园变成处处充满生动文采的空间。
(本文是《文学校园2015第四卷》卷首语)
毛志成:著名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们校园文学发展事业的顾问毛志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
上一篇:极限意识与教育
下一篇:王世龙:文学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