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时政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开启中国互联网文化的“黄金时代” 2015-12-17 10:14:44  发布者:丁毅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黄维 王鹤瑾 唐平

 

若问今年最火的电视剧是哪部?相信不少人都会说《琅琊榜》。这部根据网络人气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以其精美的制作、高潮迭起的剧情、饱满的人物和考究的细节,刷新了今年电视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纪录。近年来,网络文学日益成为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不只是网络文学,网络动漫、微电影、网剧、脱口秀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网络文艺可谓无处不在。不仅如此,刷微博、朋友圈分享、掌上阅读……互联网开启的“数字化生存”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人一离开互联网,就仿佛缺少了点什么,有人甚至戏称,在线的时间,比陪恋人的时间还要长。网络文化的高度活跃,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正能量、新增量。

面对网络时代文化传播发展趋势,只有大力净化网络空间,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崇尚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才能推动互联网文化走向“黄金时代”。

总书记的期待: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在去年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互联网文学时,专门停下来问:“听说今天来了两位网络作家,是哪两位啊?”座谈会结束时,习近平还走到他们面前,亲切地说:“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这个感人的场景引起广大网民的热议点赞。

今天的中国,有超过6亿的网民,今年上半年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6 小时。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场域,从信息流,到价值观,从文化氛围到网民心态,不仅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很关键,对涵养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十分重要。在这个意义上说,总书记对网络作家的关心,实际上是对网络文化的重视,对网络空间的重视,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视。

说到网络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最著名的一个词就是“重中之重”。早在2013819日全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曾特别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我国网民有近六亿人,手机网民有四亿六千多万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三亿多人。……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客观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做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再难也要做。”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强调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在去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清朗网络空间的一席话,不仅抓住了网络空间建设的关键,更顺应了社会公众的呼声。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繁荣丰富网络文化。今年9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倡导“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为繁荣网络文艺指明了方向。

网络空间如何清朗:管理和发展两手抓

“网络空间应该清朗文明,成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应该传播正能量,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网络空间应该既自由开放,又有规可循,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网络空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享共治、合作共赢。”在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致辞中的一段话,代表了全国网民的心声。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以来,在不断发展繁荣的同时,也有“泥沙俱下”的一面。曾几何时,网上暴恐音视频、淫秽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违法、不良内容蔓延,造谣传谣现象随处可见,不但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更影响到国家安全。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网络舆论规模与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上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点。

积极探索网络治理新模式,净化网络环境,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正是全体网民的强烈诉求。正如鲁炜主任所说:“在我们这个以文明著称的国度,如果网络空间充斥着低俗、色情、粗野、暴力,就会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极大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会断送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经过数轮专项整治,网络环境已然有所改善,然而要实现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这个总目标,就要把建设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作为六个具体目标。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认为,一个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在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建立秩序、维护秩序、捍卫秩序的责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首先就要构建和谐良好的网络秩序,切实加强科学、依法、有效管理。同时,更要强化内容建设,推出更多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产品,构建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氛围,才能使网络氛围进入良性循环。

“网上舆论工作,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鲁炜主任指出,要规范网络秩序,就要做到认真落实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网站信息传播行为加强日常监管,依法对传播网络谣言、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等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互联网运用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要强化内容建设,就要着力提升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能力,创作生产更多更丰富的、健康向上的、为网民所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满足网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2012年,人民网推出的原创视频日播节目《十分感动》正式上线。节目通过微博获取新闻线索,寻找草根榜样,讲述我们身边那些最普通人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让网络成为一个温暖人心、激扬正气的平台。至今已陆续推出了“感念师恩:教师节特别系列”、“寻找最美警察”等系列活动。栏目上线后,粉丝留言说“转发感动,传递爱心。很真实!很人性!”

要建设文明、理性、守法的清朗网络空间,还需要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素养,面对网络戾气,能知网络懂网络,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提高互联网条件下的执政能力与水平,通过网络问政于网民、问需于网民、问计于网民,坚持网上有互动、网下有行动,让互联网成为政府了解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更离不开广大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必须自觉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七条底线”是所有网民做人、行事的基本原则,不可逾越。微博上曾有一句广泛流传的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网民,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在网络空间倡导文明风尚,彰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将网络空间建设成为文明、理性、向善、温暖的精神家园。

打造“精品”:是互联网文化“破题”的关键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建设积极健康向上、体现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化,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网聚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现实需要。

培育文化名家,创作经典之作,正是互联网文化“破题”的关键。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就需要网络从业者创作出更多具有正能量的网络文艺作品,只有那些经过精心打磨、弘扬真善美的社会正能量、洞察生活细节、反映现实意义的文艺精品,才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穿透力,才能真正为广大网友所喜爱。

当下,人们也注意到,网络文艺繁荣的背后,却也面临着些许危机。网络文艺“野蛮式”生长,让网络文艺的“创新性”很强,但“规则意识”则很弱。在谈到网络文艺面临的诸多问题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表示,与传统文艺相比,网络文艺“草根味儿”十足,符合文艺大众化的潮流,激活了大众的“文艺潜能”,造就了“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新格局,形成了“门槛低、易发表、易传播、重娱乐、商业化”的鲜明特点,“因此,网络文艺品质良莠不齐,不可避免地存在粗糙、粗俗、粗鄙化的问题。”

如何才能出精品,出名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从源头上讲,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网络文化的正确方向与价值规范,确保网络文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精神要领;同时加大对原创网络文艺的支持,完善著作权及相关法律建设,加强版权保护的力度,通过激励机制和平台建设,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经济与社会效益统一的作品。

“政府还应搭建更多优秀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继承创新,依托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数字技术工具,推动文艺健康发展与传播手段升级换代,创作出更多既具有中国气派,又体现民族精神的网络文化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孟威如是说。

十八大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网络出版、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的相关管理规定,对网络文艺的规范越来越细,绝不“网”开一面。当然,除了硬性的制度规范,还需加上软性的引导鼓励。据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透露,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常召集行业内重点网站的从业者与网络文艺创作者,组织大家学习网络文化的价值观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众多从业者称赞,表示“如今网络文艺审查越来越严格,确实遏止了某些不正之风,颇有成效。”

当然,提升网络文艺质量,推出网络文艺精品,不能仅靠政府的力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范周认为,网络文艺创作者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民,创作更多 “接地气”又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网络文艺创作者需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坚持以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民族观为基础进行文艺创作,不当市场的奴隶,积极参与发现、鉴别和传播优秀网络作品,努力推出网络文艺精品,雕琢经典之作。”孟威如是说。

“打造网络文艺精品,就应该研究并尊重其受众特点。”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认为,网络文艺的受众主要为“80后”、“90后”年轻一代,能够在网络上实时更新连载小说,又能在看剧的同时参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伴随着网络文艺的成熟,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也步入社会,具有独立的经济支配能力与思考能力,他们已是名正言顺的网络文艺受众的主力军。

在受众与作品的双向互动之下,网络文艺方兴未艾。尹鸿指出,“作者与受众的沟通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而且随着受众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伴随着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作者必须要在某个领域有过人之处,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才会得到网友的认可,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网络作家刘慈欣创作科幻文学作品《三体》就是一个典例。邵燕君也表示,要相信网络文艺是有正能量的。

作为网络文艺创作者,《兰陵皇妃》作者杨千紫坦言,“不要被点击率、VIP分成等因素影响,写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同时创作态度要严谨,要为受众负责。”她说,每想到网友在看自己的作品,感到肩上的责任担子越重。

《战长沙》作者王凌英(却却)直言,网络流行的快餐文化能让人一时愉悦,某些畅销作品读罢感到索然无味,而文艺精品则令人回味无穷,“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希望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有学者指出,目前知识分子在网络文艺生态中创作和发声的意愿、本领明显不足。对此,尹鸿表示,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培育网络文艺批评阵地,及时对网络文艺发展做出有数量、有质量的分析与反思;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也应自觉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提高社会责任感,主动挖掘网络文艺中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有积极作用的部分,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

建设健康网络空间,推出更多网络文化精品,网民亦责无旁贷,应积极参与到网络文艺的监督工作中,选择优秀向上的文艺作品去阅读、观看、点赞、转发,形成自觉传递真善美,抵制低俗网络文艺作品的良好社会风气,共同推动网络文化走向“黄金时代”。

 

上一篇:文艺繁荣更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彰显
下一篇:李克强:既要保障教育公平又要提升教育质量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