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孩子“贪玩”和“调皮捣蛋”“学习不努力”是划等号的,限制甚至阻止孩子做游戏,成为很多家长们在管教孩子方面一项重要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游戏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处理孩子“贪玩”这件事呢?
我们精选了家教专家陈钱林的文章,看看这位成功爸爸是怎么陪孩子们做游戏的。陈钱林有一对龙凤胎,儿子陈杲 14 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 岁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女儿陈杳16 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 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作为父亲,陈钱林有哪些秘诀呢?
孩子天生爱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养成遵守规则和创新规则的习惯,更能获得无比幸福的体验。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需要
◆对孩子来说,游戏如同吃饭、睡觉
很多人都认为,游戏是孩子的一种爱好。而我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需要,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
孩子独自一人,也会玩得不亦乐乎:把桌椅翻转过来,就变成火车;拿张纸放在浴缸里,就变成轮船。如果有个玩伴,孩子更表现出天才的想象力。家长不一定都要弄懂孩子到底玩什么,只要是安全的、文明的,都应该尊重。
陈杳与陈杲婴儿期时,我家住塘西村的四层落地房子,二楼的客厅、四楼的两个房间、地下室都属于游戏地盘。门前的小路,少有车来往,也是两个孩子骑儿童自行车的宝地。搬到瑞安市区后,除六楼客厅、餐厅等公用场地外,七楼都是属于两个孩子的游戏地盘。特别是屋顶有个近40平方米的阳台,那可是两个孩子的游戏乐园。
◆上学后,游戏比知识更让孩子着迷
孩子喜欢上学,原因之一在于能和同伴玩。家长往往看重知识学习,一旦孩子上学了还在游戏,总觉得是贪玩,常给予否定。实际上,知识学习固然重要,而游戏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依然不可缺少。家长不仅要在家里继续给予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必要了解孩子在学校如何玩,通过引导使孩子在学校玩得更健康、更快乐。
帮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
◆玩具我喜欢DIY
我希望孩子以后多读书,所以陈杳与陈杲出生后,我最早给他们的玩具就是书。两个孩子从看书、摆书、扔书,到翻书、找书中的相同字、看故事、讲故事,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筷子玩具是两个孩子玩得最多的玩具。两个孩子2岁时,我在朋友家里看到一个用旧了的数学算式玩具。例如,“1+1=?”,如果填“2”,玩具就会发出鸟叫声。我要了来给两个孩子玩。当时两个孩子还不会算式,也玩得很高兴。我想,让孩子早点玩算式,会有好处,就用火柴梗让两个孩子摆数字。两个孩子很喜欢这种玩具,不知疲倦地在地上玩。我怕火柴梗太细影响视力,就将筷子锯成几段代替火柴梗,便有了筷子玩具。
两个孩子3岁开始,我教他们用筷子摆算式。先是一位数的加减算式,接着是两位数的加减算式,后来是多位数的加减乘除算式,最后是由横式变成竖式。
在玩筷子的过程中,我发现陈杳习惯于配合陈杲摆,于是又有了新“发明”:锯成长短不一的筷子段,让陈杳摆“画”。陈杳摆“画”的兴趣比陈杲好。
自从有了摆筷子玩具,我家大大小小的房间总是摆着各式各样的算式和“画”。我们有时不小心碰了“作品”,两个孩子很快就恢复“原状”。尽管房间里特别“怪”,我也总是表扬。有时,实在弄得连人都走不进了,我再引导孩子整理一下“作品”。后来,我规定了一些不能摆的地方,孩子也都接受,将“作品”摆在他们自己的“地盘”。
客人来了,经常惊讶于“筷子作品”。许多时候,客人总是好奇地叫两个孩子表演,他们的“技艺”总是赢得喝彩声,这样他们的兴趣更好了。
◆选玩具,贵的不一定就合适
我反对给两个孩子买贵重的玩具。一次,亲戚送来标价好几百元的电子汽车,玩了几次后,我就不让玩了。我觉得,孩子的世界应该是淳朴的,给孩子过于刺激的玩具,可能会促使孩子养成追求刺激的不良习惯,昂贵的玩具可能还会误导孩子有虚荣心。
两个孩子的玩具基本上是实用型的,除筷子玩具外,还有棋类、球类、布娃娃、地球仪、卡通人物玩具等。有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玩具,无非是几张纸而已。如走迷宫,两个孩子画各式迷宫,让对方走。画迷宫是游戏,走迷宫也是游戏。两个孩子很喜欢玩演儿童剧本的游戏,基本上也不需要什么玩具。
家长要参与孩子的游戏
◆在游戏中发掘教育资源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方式,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不仅让孩子感到更加亲近,也可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教育资源。
陈杳与陈杲做游戏时,常叫我参加。如果不是特别忙,我都会很乐意听从他们的指挥。我与两个孩子玩得最多的是下棋,包括陆军棋、象棋、围棋、跳棋等。每次下棋,我都先让两个孩子赢几局,等他们高兴时再让他们输几局,最后鼓励他们要争取进步。在下棋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经历了输赢,体会了酸甜苦辣的感受,反倒激增了兴趣。后来,两个孩子不断发明新的下棋法,并以战胜我为乐,兴趣自然更浓了。两个孩子创新的下棋法不下十种,这时候的棋已经成为了他们创新游戏的玩具,下棋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游戏,而成了一种智力开发的手段。
◆参与游戏,听从孩子的指挥是关键
家长如果希望主导游戏进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当”指挥,那么孩子就会不喜欢与大人玩。
小学时,两个孩子喜欢玩演儿童剧的游戏。有时缺个什么角色,也把我拉进来。在这些儿童剧游戏中,凡坏人小时都会打人,坏人名字有叫图图的,意指糊涂;有叫贾明的,意指假的明亮,性格很阴森的。凡好人,生下来都会讲话,会有发明,有段时间两个孩子喜欢华罗庚,主人公就叫罗罗,是大科学家,能造飞船。游戏中常有个叫金星的人,武功超强。我有时也参与进来,由孩子分配角色。只是因为表现“不灵活”,后来两个孩子也不喜欢拉我入伙。不过,即使“讨人嫌”,我有空时还是喜欢在旁边看看,不时插一句话乐乐。
不玩有损健康的游戏
◆有损健康的游戏,家长要及时制止
孩子缺乏判断力,常会想出一些损害身心健康的游戏。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给予引导、制止。陈杳与陈杲有次玩在床上爬到桌子上再爬到窗户上的游戏,这很容易受伤,我发现后马上给予制止。有次,两个孩子爬到床底下玩,这明显不卫生,也制止了。
电子游戏需要动手动脑,对发展智力有好处,问题是损害视力,还容易上瘾。孩子一旦玩电子游戏上瘾,是很难戒除的,所以,让孩子玩电子游戏,具有极大的风险。
两个孩子小时,我禁止玩电子游戏。禁止的方法很简单:家里从来不玩电子游戏,到亲戚家做客,我们都随时警惕、防范孩子接触电子游戏。读幼儿园后,两个孩子看到同学玩电子游戏,也想玩。
我从保护眼睛的角度与他们讨论该不该玩。我引导说,每个人都只有一双眼睛,作家要读书,科学家要做研究,如果小时候没有保护好眼睛,长大了不能多用眼,怎么当作家、科学家?因引导得法,两个孩子也很讲道理。
读中学后,随着上网机会增多,接触电子游戏的机会也多起来。此时两个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制力,适当玩电子游戏我也不反对。印象中,两个孩子很少玩电子游戏。
◆哪些游戏有损孩子心理健康?更需家长独具慧眼
有损身体健康的游戏相对好发现,而有损心理健康的,更需家长多一双慧眼。我不允许两个孩子玩打打杀杀的游戏,家里从来没有玩具手枪、玩具宝剑之类的东西。拿玩具手枪对着人玩,这是对人的极其不尊重,我不允许两个孩子有这些在我看来是恶劣的行为。有一次,两个孩子买来变形金刚,很喜欢。我发现那些变形金刚,头可转到后面,手脚都可以变形,马上引导不能玩。我觉得,在孩子眼里,这些变形金刚就是人,把“人”的头、身体变形,这是一种残忍。两个孩子舍不得这些“变形”游戏,我就去找了一些可以变型的数字玩具代替,两个孩子也很喜欢,变形金刚自然就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