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轻视、厌恶作业甚至草率应付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教师将责任归咎于学生学习态度太差、网络社会学生心思浮躁等“客观”原因。我认为,教师应当先从自己的作业观念与作业设计方面寻根溯源,而不是一味对学生求全责备。下面笔者试图理性地分析一下目前语文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业理念的“功利主义”。在应试理念支配下,作业被视为“教”的补充和检查学习情况的手段,因而作业局限为“再现式”,让学生反复抄写:抄写生字新词,抄写课下注释,抄写课文,抄写翻译,抄写教师整理的课后练习或“伴你学”答案,甚至作文也照抄作文选……
作业设计的“拿来主义”。出版业的繁荣,使得教辅资料唾手可得。就像庸医依靠高新仪器,不愿深钻医理,有些教师也非常倚重教辅。因有教辅,作业便随心所欲,信手拿来,不加甄别,不厌量多,不管质低,不论难度、梯度,将学生淹没于题海,致使学生怨声载道,无暇广泛阅读。
作业检查的“课税主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有无条件完成作业的义务。他们依仗师道尊严,像征收赋税一样,收取学生作业进行检查,继而惩罚作业不完成或不合格者,无情暴露作业错误者的“素质隐私”。如教育家艾菲尔·科恩所说,这种做法“唯一可能的效果是进一步破坏学生对家庭作业、学校、老师,甚或自己的好感”。
作业评价的“量化主义”。比“课税主义”更糟糕的是“量化主义”式的惯性评价方式——对比"标准答案",非对即错,量以相当分数。在语文学习中,很多问题是开放的,并非只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量化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学生在学习中为“分”折腰、顾“分”自怜,怎能良好发展?当然,有的教师会给学生作业配上“优”“良”等级或附加评语,但等级缺少人情味,评语大多缺乏感染力,学生自然毫无知觉。长此以往,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作业也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明晰了语文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当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更新作业理念。作业形式和内容要创新,力争让学生感到新颖、新鲜、新奇,而不仅仅是写字、解词、填空、抄写等简单枯燥的劳动。学生厌做作业,多是因为作业形式千篇一律。如果教师急功近利,视野狭窄,学生作业一定事倍功半,低质低效。
优化作业设计。优化作业,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开发智力,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舍得时间和精力去设计作业,至少要对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作业量少而质优。优化作业一要“有趣”,应把单调的记诵和积累、枯燥的解释和翻译,化作造句、评点、绘画、改写等多元化活动。二要“有层”,基础巩固与拓展提高,必做与选做,层次分明,便于不同层级学生“各取所需”,拾级而上。为此,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知识经验,优化作业设计,使学生乐于将作业“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
改变作业检查方式。作业是学生自主化、个性化行为,为了高质高效学习,教师最好顺势(自然而不露痕迹)地检查作业,就如温立三先生所言:“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解决作业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分享”——分享学生遭遇的困难和困惑,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方法,因势利导其思维走向。教师有“分享”心态,方能避免急躁粗暴,就会面向全体、兼顾个体,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欲望。
改变作业评价方式。教师要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以简单的二分法评价作业,要在把握作业难度系数的前提下,因人、因题目、因过程而进行异质化的作业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明辨方向、优化过程、改进方法,进行主动而积极的学习。如学困生在完成必做作业之后,选做了部分拓展性作业,即便他思维走了弯路,教师也应坚持生本理念,尊重其自主选择,同情其辛苦付出,敏锐发现作业过程中的亮点,予以热情的个性化点评,激励其学力发展。质化评价以“激励学习”为旨归,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顾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兴趣、需要等,让每个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最终实现“质”的飞跃——语文素养的显著提升。
在时下的教学体制下,作业的管理权还不能完全交给学生,换句话说,作业完全以生为本还不现实,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对作业进行一些积极的改进,而不是一味抱怨。
作者陈东生,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永远不要给孩子提供削弱其能力的帮助!
下一篇:3岁儿子问父亲,月亮是灯吗?你怎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