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育新苗 朱雀遨蓝天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十八中学朱雀文学社
【校长寄语】
希望文学社的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去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拿起笔来讴歌生命和生活,让读者从你的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杨社民
【社团素描】
朱雀文学社成立于1989年,社名由著名作家陈忠实题写。学校邀请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等知名作家分别担任文学社顾问,指导文学社活动,并在文学社不定期地举办文学讲座。文学社还定期开展征文、影评、朗诵、演讲、课本剧、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近年来,朱雀文学社成绩卓著,获得国家、省、市征文大赛奖项总计1000余项,荣获“全国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全国优秀文学校园”“全国写作教学示范学校”等称号。先后被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晚报》《语文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宣传,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文学社团之一。2011年4月,中央新闻采访团来参观文学社,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华商网、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我爱社团】
我发现了文学的魅力
呼远(陕西西安第九十八中学朱雀文学社社长)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寄托着人类对梦想的追求。从小就热爱读书的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就因为爱读书,所以我也很喜欢写作。我喜欢那种用文字记述心情的感觉,笔下生花,乐趣无穷。
最早接触写作是在小学一年级,那时还不知什么是写作,只知道老师先让我们从写话开始。看着那些“田字格”,心中充满了欢喜。尽管当时还不是那么流畅,但是我却喜欢上了写话。随着读书量增多、知识面扩展,我的写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作文还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那时我已经感受到写作带给我的快乐了。
进入中学后,我陆续参加各种比赛演讲,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文章发表在校刊上,演讲获第一名,各种征文比赛的获奖名单上几乎都有我的名字。对于写作的坚持,源于我对它的那份热爱。那份真挚的感情,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我因此享受着文字带给自己的那难以名状的微妙感觉。
空闲时我读书,从人物传记到经典名著,从精美散文到推理小说,都不会逃过我的眼睛。我觉得,写作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大量的阅读。所以我会多读书,让书陪伴着我,将文学之路走下去,让步子走得坚实些。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从稚嫩到成熟,从简单到复杂,一篇篇逐渐进步的文章也见证了我成长的历程。我也会带着这些进步,一路走下去,带着我对文学的热爱,一路追求,一路成长。我会坚持写作,让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那便是我最大的快乐。
生活中处处有美丽,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就可以记录下最让你感动的点点滴滴。
在文学中,我读到了生活。在生活中,我发现了文学。
(指导老师:何纯华)
【社员秀场】
味 道
薛晓晔(陕西西安第九十八中学朱雀文学社)
经常闻到的最好的味道来自天空,来自朝阳,来自太阳,来自我最亲近的人——我的母亲。
我的被子就有这种特别的味道,让我想到了春天的暖风、夏天的白云、秋天的田野以及冬日的阳光,想到了刚从烤炉拿出来的松软的蛋糕、手冻时接到的一杯热茶、窗外下着细雨时的清新,这时,我会产生一种依赖、一种安逸、一种油然而生的满足感以及特别牢靠的安全感。那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军训那一周我离开了家,一天多累呀,可到了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自己的床上少了些什么,被子是可以暖热的,床单是可以暖热的,枕头是可以暖热的,可是为什么还是感觉不够温暖?有一次,我住在姑妈家。姑妈很疼我,专门拿了床新被子给我盖,我依然没有睡好。是环境陌生吗?姑妈家可是我常来的地方。是床不舒适吗?这又怎么可能呢。我深深思考这些问题。后来我发现,那是因为缺少了一种味道,那种熟悉而温暖的味道。
我闭着眼睛在阳台晒太阳,想象着阳光将我镀成一个小金人。我突然跳了起来,我要寻找的就是这种温暖的味道。它来自于阳光?我想起了妈妈隔几天就要抱着被子在阳台晒,金黄的阳光晒得被子暖呼呼的。啊,那是阳光的味道啊。
晚上我把头埋在被子里深深地吸气,我闭着眼睛想象着被子散发出太阳般金灿灿的光。这时妈妈进来了,我慌乱地闭上眼睛,不然妈妈又要说我不早睡,说我明天早上肯定起不来。我假装已经睡着了。妈妈似乎没有发现,她坐在我床边,把被子往上拉了拉,我发觉即使我闭着眼睛也能感受到一道道温暖的光。她似乎望了我一会,然后我听见关门声——她出去了。我睁开眼睛,终于明白了那种味道的奥义。那种熟悉的味道,温暖的味道,是阳光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妈妈在我眼里就像一座大山,无论我快乐还是忧伤,总可以在她怀里安静地睡去。现在我大了,可妈妈永远是我生活中最温暖的靠山。
妈妈的目光是太阳的光。妈妈带给我的是太阳的味道。
依米花的成长日记
宋柯凝(陕西西安第九十八中学朱雀文学社)
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
——题记
2010年3月8日 晴 星期一
我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大地的孕育下不断成长……
周围很热。当我醒来的时候,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点。旁边的同伴告诉我。这是在非洲的戈壁滩上,而我们,是依米花。
依米花?对,依米花。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晴
原本撒进土的七十八个同伴有七十个永远地沉睡在泥土里。
头顶长出一片细小的叶子,风一吹就可以倒一般。叶子上全是绒毛,细细嫩嫩的,又绿又鲜,很美,的确很美。但我心里很清楚,在这戈壁滩上,只有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我们,依米花,只拥有一条细弱的根。
我们的根在坚硬的土地里穿梭。我的叶片已有几个月没有收到养分了,叶片有些枯萎,无精打采地耷拉着。我渴望找到一丝暗涌、一滴水——没错,哪怕一滴也好。
望着在地平线消失的灼热的太阳,那阳光镀了一层金色给荒凉的大漠,我们被夕阳勾勒出一张很倔强的背影,很坚强的背影。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晴
很热,太热了。我的根茎蜿蜒地在其中穿插着,寻找水源,像一个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侦察兵。每一次,一小块湿湿的土都让我高兴很久。
太缺水。同伴只剩三个,我们孤独地立在荒漠。
我今天又把根向下延伸了一点,竟有一丝“清泉”,丝丝清凉,但美中不足的是,水实在太少了,只够我用十来天,即使这么少,也让我高兴得几乎哭出来。
泪水是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我必须学会坚强。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多云
同伴只剩下一个了。
早晨打开蒙眬的睡眼,发现自己竟然开花了。
我开花了。那是四瓣的小花,红白黄蓝,各成一色。红如朝霞,白如冬雪,黄如阳光,蓝如天幕,四种颜色,宛如一块剔透晶莹的多色宝石!
我惊异地向那个同伴说:“我开花了!我开花了!落落,我开花了!”
落落也开花了。
我们用最热烈的方式——把根系缠绕在一起来庆祝这美丽的时光。在高兴的同时,我又有种淡淡而若有若无的感觉。万一……
我们的花期是很短的,就像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像雨后天边那缥缈的彩虹一般,太短暂。实在太短暂。我在那既喜悦而又忧伤的情绪中渐渐睡着了。
今晚的月光好柔。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晴
天气很好。
我用五年的时间将根系穿插进土,而花期只有两天。永不后悔。
生命一次,美丽一次,一次,便足矣!在追求美丽的路上,有万分的艰难跋涉,有太多的艰难崎岖,但用这坎坷换来一次的美丽——没错,仅一次,一次的辉煌灿烂,我永不后悔!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想到的太多,我想到那个美丽的夕阳,那个淡淡的倔强的背影,那个小小的叶片,以及许多许多的朋友……
我知道,没有一朵花会永远绽放,但永远有花绽放着。
再见,我要走了。再见,戈壁滩,再见,我无悔的美丽人生。
来世再做依米花。
(指导老师:王红莲)
【师笔留香】
那年那月
姜凌鸽(陕西西安第九十八中学朱雀文学社指导老师 )
记忆有两种走向,或者彻底地忘却,或者无声地沉潜。忘却像一场春梦般云烟过眼,了无痕迹;而沉潜下来的你却无法把握,你以为忘了,但它却可能在你毫无预感时,如一头巨鲸突然跃出水面。于是你记忆的海面就只突兀着它的存在,你讶异地看着它巨大的身躯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你惊奇于它比你当初看到的更清晰更美丽。
那年冬天,连下几日大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早上,我从西安市坐车去支教的蓝田县。雪大路滑,好半天才等来一辆车,而且只到杨庄;上吧,没办法,走哪儿算哪儿。等下了车,傻眼了,四周银装素裹,不见村庄,不见道路,不知往哪儿走,感觉此时自己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命运不由自己主宰。课堂上教育学生敬畏自然,此刻是真真体会到了。
在路边徘徊了一会儿,考虑要不要等一辆返回的车。这时看见从另一辆车上下来几个人,是三个扛着工具的小伙子,大着胆子问一下路,刚好他们也是那个村的,正要回家,下雪,城里工地上都停工了。看面相都是憨厚人,搭伴走吧。路过一个村庄,街道倒还整齐;路过一条小河,河水细细地弯弯流过;走在没有护栏的石桥上,一个小伙说,夏天这河里还能抓到螃蟹,有时涨水还能抓到大鱼,估计是把谁家鱼塘冲了。
田野里白雪皑皑,看不到一丁点儿路的踪影。他们说干脆就走地里吧,这样近些。天哪,真难走,一脚下去一个深坑,每一次拔出腿来都很费劲,不时需要他们拉一把。好在其中两个不断拌嘴说着笑话,倒也有趣,不觉得路有多难走。直到下午才到村里。那个最爱讲笑话的说,到了,到我家坐坐。我说得赶紧去上班,改天拜访。后来我还有意去村里转了转,可再没见到过他们。
时间一晃已经五六年了,期间有过多次旅行,有著名景点的流连,有繁华闹市的穿行,有摩天大楼的驻足,但印象都已模糊。唯独那个冬日的经历却沉淀下来,顽固地根植于脑海中,及至今日浮现,竟是这般清澈,这般温润,这般暖人。
哦,我明白了,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信任无比珍贵!我们都市人一直苦苦追寻的那失落了的“文明的因子”竟然散落在那年那月的那个冬日中:朴实、憨厚、热情、信任。其实,它们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上一篇:浙江杭州萧山浦阳初中浦阳江畔文学社
下一篇: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蓓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