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视野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2015-09-30 15:08:45  发布者:闻瑛  来源:综合 中国作家网

 

 

 

 

929晚,备受社会瞩目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主席、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出席颁奖典礼并分别致辞。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出席颁奖典礼。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于1981年设立,旨在褒奖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本届评选范围是2011年至20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五部佳作最终胜出。

  铁凝在致辞时首先向获奖作家表示崇高敬意和热烈祝贺。她说,这五部书不会辜负珍贵的信任,每一部都如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这边风景,每一部都凝聚着作家深厚的体验和精湛的功力,在漫长的时光、寂寞的劳作中淬炼而成,它们拓展了汉语文学的精神空间,标记着20112014年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铁凝感谢评委们的辛勤付出,认为评奖工作体现了对文学的纯洁信念,保证了茅盾文学奖的公平和公正。铁凝在致辞中对广大读者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她说,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评出来的,更是读出来的,一部作品在读者的深入阅读中才能不断获得生命,在这个意义上,是伟大的读者造就了伟大的作家和作品。中国文学是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文学,各种文学奖的设立,本质上也是为了鼓励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服务于我们的人民。当无数读者以文学之灯照亮自己灵魂的时候,他们的真诚和执著也照亮了文学前行的道路。铁凝希望广大作家牢记中国现代文学伟大开创者们的初衷和期望,牢记肩上的使命和责任。祝福所有在文学之路上寂寞辛劳地跋涉攀登的人们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以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人民。

  据悉,本届茅奖评奖工作从今年3月启动,历经半年时间,依据严格的程序,从符合申报条件的252部参评作品中严格评选。评奖工作认真负责、公开透明,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少而精、宁缺毋滥的原则,力求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获奖作品,体现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的收获,体现了文学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文学在艺术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的丰硕成果。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获奖作家上台领奖。格非、王蒙、李佩甫、金宇澄、苏童5位获奖作家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作家们或平实朴素,或热情风趣,讲述了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分享了他们对社会人生及文学的感悟。

颁奖典礼由李敬泽主持,阎晶明、额尔敦哈达、水运宪、张莉、孟繁华宣读授奖辞,铁凝、钱小芊、翟泰丰、金炳华、李冰、景俊海、吉狄马加、何建明、陈崎嵘、白庚胜为获奖作家颁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纪监组成员、获奖作品责任编辑、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正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中青年作家、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代表等近500人参加了颁奖典礼,分享了获奖者的喜悦和荣耀。

 

 

今晚,我们共享文学的荣光——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侧记

 

中国作家网 王觅 李晓晨

 

 

“今天这个庄重而欢乐的夜晚属于5位作家,他们的名字是格非、王蒙、李佩甫、金宇澄、苏童……对跋涉于高原、攀登着高峰的中国小说家来说,茅盾文学奖是一份奖励,更是一份确认,确认着写作者对民族灵魂和语言的光荣责任,确认着探索与创造的高度和规模。”929日晚,中国现代文学馆报告厅灯火辉煌、鲜花竞艳,洋溢着庄严而喜庆的气氛,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一番话让所有对文学心怀敬畏的人们感到温暖、自豪。近500名现场观众见证了在这里举行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共享5位作家接受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最高奖项的神圣荣光。

 

  见证着文学与人民的心心相印

  

34年前创立至今,茅盾文学奖始终承载着文学前辈巨匠的郑重嘱托和深切期待,见证着文学与人民的心心相印,见证着文学与时代的一路同行。一届又一届获奖作品,不断增加着茅盾文学奖的重量。铁凝在致辞中谈到的一个细节让人欣慰、喜悦:几天前她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第25届全国图书博览会,无数的书让人目不暇接,又让人心生茫然。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都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多的读者。这就是一种信任,对茅盾文学奖的信任,它们每一部都如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风景。

  在颁奖典礼现场,获奖作家们分享了各自对文学和写作的理解。格非表示,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矫正力量。文学写作不仅仅关乎娱乐和趣味,也关乎良知,关乎是非,关乎世道人心。

  王蒙始终相信,文学应该有一种免疫力,它不会因一时的夸张而混乱,不会因一时的冷遇而沮丧,不会因特殊的局限而失落它的真诚与动人。它能突破,能超越,能起死回生,显示真情真知真理,给读者以历久弥新的感动。

  李佩甫说,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儿已很不容易,“我庆幸的是写作是我的选择,写作是我喜欢做的事情”。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他将继续努力,思考怎样才能找到准确的、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金宇澄看来,城市同样是普通生活的重要聚集地,同样是打开文学视野的一把钥匙,需要作者沉浸其中,需要更多的热情和投入,不断地发现、积累,忠实地表达。

苏童说,一切都要从字与词开始,要以神圣的汉字讲好每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讲述人类最严肃、神圣的故事。写作是一个从“看见”到“观察”的过程,是漫长的、无休止的观察生涯,奇迹会眷顾那些执著的观察者。

 

把真正优秀的作品选出来

 

  颁奖典礼现场,观众们不忘向为评奖付出辛勤劳动的评奖委员会致谢。本届茅奖评奖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组成,具有广泛代表性。评委们坚持标准和原则,听从作品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的召唤,把体现几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卓越成就的作品评选出来,守护着文学的尊严。正如铁凝所说,本次评奖既关乎文学的尊严,也关乎每位评委自己的尊严。在颁奖典礼现场,部分评委代表也畅谈了对茅盾文学奖的看法。

  张清华谈到,本届茅奖的获奖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思想、艺术风貌,在乡土、城市等方面的书写都有所突破。比如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采用了中国传统叙事的风格和方法,小说的语言、风格以及总体结构都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再现,非常值得关注。大评委制的评审机制比较公允,杜绝了某些小圈子的趣味和影响,能够把奖项授予最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在作家周大新看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出,让又一批好作品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这是我国文学繁荣的重要体现。作为评委,他在评奖的过程中已经反复地读了这5部作品,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有特点,值得读者关注。比如,李佩甫的《生命册》写中原的生活、中原的人物,读起来很生动;金宇澄的《繁花》有很浓的“上海味”,写得也很有特色……总之,这些作家作品都非常优秀,会不断得到读者的认可和喜欢。

 

今天是新的开始 意味着文学的薪火相传

 

  当天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星光璀璨,文学之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整个颁奖典礼简洁、庄重、神圣,每个环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典礼即将结束时,掌声响起,持续许久,这是所有人对茅盾文学奖的敬意、对获奖者的祝福、对文学的期待。

  “在聚光灯下,作家们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座文学的殿堂,这样庄重的仪式让我感觉到文学精神的薪火相传。”评委张莉说,今天当她看见5位获奖作家身着正装出现在会场和主席台上时,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4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这些获奖作家是所有执著前行、不断探索的作家的代表。因此,当他们走进颁奖典礼现场时,许多年轻作家都在跟他们打招呼、聊天。或许在他们心里,这就是一种文学的传承。 “仪式是一种标记,标志着文学的接力棒从一代作家传给下一代作家,而文学的精神却成为永恒”。

  庄重、庄严、喜庆、热烈、神圣,是此次颁奖典礼给作家李浩留下的突出印象。在他看来,文学应当赢得它应得的庄重、庄严,应当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获得神圣。他祝福得奖的各位作家,因为文学,因为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们应当获得尊重。他期待文学能因此次颁奖而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因为它关乎我们的心灵,关乎我们对命运的思考,更是我们的精神原乡。

  正在鲁院学习的李骏虎说,这5位获奖的作家,曾是自己学习创作时的偶像,他们的文学实绩和社会影响力都当之无愧。能够观礼颁奖盛会,对于中青年作家是一种引领和激励,使他们的文学理想更加坚定。时代给作家们提出新的命题,那就是如何书写当代社会,反映人民生活和精神需求。

  曾获得过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柳建伟也参加了颁奖典礼,他向本届获奖作家表示祝贺。他说,此次获奖的5部作品都非常优秀。这么多年过去,作家们依然行走在文学之路上,此次获奖确实实至名归。作家应该感恩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近几届的获奖作品来看,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表现抢眼,但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比,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能不断写出真切反映中国现实的伟大作品。

  频频聚焦的闪光灯,婉转悠扬的钢琴曲,让这个属于文学的美妙夜晚幻化成每个人心底的永久记忆。正如铁凝在致辞中所说,今晚的这场盛典,属于这5部作品、5位作家,也属于所有辛勤创作、不懈探索的作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作家的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必将迎来繁荣发展的崭新时代。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授奖辞

 

格非《江南三部曲》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以对历史和现实郑重负责的态度,深切注视着现代中国的壮阔历程。以百年的跨度,在革命史与精神史的映照中,处理了一系列重要的现代性命题。三代人的上下求索,交织着解放的渴望和梦想的激情,在兴衰成败与悲欢离合之间,个体的性格和命运呼应着宏大的历史运动、艰巨的价值思考,形成了丰赡绵密而高远寥廓的艺术世界。这是一部具有中国风格的小说,格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索明清小说传统的修复和转化,细腻的叙事、典雅的语言、循环如春秋的内在结构,为现代中国经验的表现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与新的语言和艺术维度。

 

王蒙《这边风景》

 

在王蒙与新疆之间,连接着绵长繁茂的根系。这片辽阔大地上色彩丰盛的生活,是王蒙独特的语调和态度的重要源头。《这边风景》最初完稿于近40年前,具有特定时代的印痕和局限,这是历史真实的年轮和节疤,但穿越岁月而依然常绿的,“是生活,是人,是爱与信任,是细节,是倾吐,是世界,是鲜活的生命”。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很少有作家如此贴心、如此满怀热情、如此饱满生动地展现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图景,从正直的品格、美好的爱情、诚实的劳动,到壮丽的风景、绚烂的风俗和器物,到回响着各民族丰富表情和音调的语言,这一切是对生活和梦想的热诚礼赞,有力地表达了把中国各民族人民从根本上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和信念。

 

李佩甫《生命册》

 

《生命册》的主题是时代与人。在从传统乡土到现代都市的巨大跨越中,李佩甫深切关注着那些“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们。他怀着经典现实主义的雄心和志向,确信从人的性格和命运中,可以洞见社会意识的深层结构。《生命册》以沉雄老到的笔力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快与慢、得与失、故土与他乡、物质与精神,灵魂的质地在剧烈的颠簸中经受缜密的测试和考验,他们身上的尖锐矛盾所具有的过渡性特征,与社会生活的转型形成了具体而迫切的呼应。《生命册》正如李佩甫所深爱的大平原,宽阔深厚的土地上,诚恳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

 

金宇澄《繁花》

 

《繁花》的主角是在时代变迁中流动和成长的一座大城。它最初的创作是在交互性、地方性的网络空间进行,召唤和命名着特定的记忆,由此创造出一种与生活和经验唇齿相依的叙述和文体。金宇澄遥承近代小说传统,将满含文化记忆和生活气息的方言重新擦亮、反复调试,如盐溶水般汇入现代汉语的修辞系统,如一个生动的说书人,将独特的音色和腔调赋予世界,将人们带入现代都市生活的夹层和皱褶,乱花迷眼,水银泻地,在小历史中见出大历史,在生计风物中见出世相大观,急管繁弦,暗流涌动,尽显温婉多姿、余音不绝之江南风韵,为中国文学表达都市经验开辟了新的路径。

 

苏童《黄雀记》

 

  在《黄雀记》中,一切都遥望着丢失的魂魄。苏童回到已成为当代文学重要景观的香椿树街,以轻逸、飞翔的姿势带动沉重的土地与河流,意在言外、虚实相生,使得俗世中的缘与孽闪烁着灵异的、命运的光芒。三代人的命运构成了深微的精神镜像,在罪与罚、创伤与救赎的艰难境遇中、时代变迁下,人的灵魂状况被满怀悲悯和痛惜地剖白。苏童的短篇一向为世所重,而他在长篇艺术中的探索在《黄雀记》中达到了成熟,这是一种充分融入先锋艺术经验的长篇小说诗学,是写实的,又是隐喻和象征的,在严格限制和高度自律的结构中达到内在的精密、繁复和幽深。

 

 

上一篇: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访谈
下一篇:长篇小说成为文学主导体裁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