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广采博闻 > 文史典藏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 2015-11-23 10:24:33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满城: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与博山炉

 

河北省保定市西北20公里的满城县有一座陵山,自古就被传为帝王陵墓,当地居民也称自己的先人是给人看坟的,但没人知道更多的实情。1968年,这个古代谜案就在解放军开山的炮声中揭开了。5月的一天,施工官兵发现山坡上被炸出了一个大洞。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指派考古所专家与河北文物工作队立即赶赴现场。

满城汉墓的发掘过程高潮迭起。考古工作者们惊异地发现,山中竟藏有这样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和文物宝库。经考证,墓主是西汉中山国的第一代国王——靖王刘胜。他在位42年,死于公元前113年2月,距今已有2000多年。刘胜墓发掘完成后,郭沫若又根据西汉墓葬方式认定,在刘胜墓北侧不远处还应有一座其妻的陵墓。果然,就在他所指的地方,考古人员准确地找到了刘胜之妻窦绾的墓地。两座规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确、文物丰富的墓葬同时出土,已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随葬品中还有几样稀世奇珍。两件首次发现的最完整的金缕玉衣共用去玉片4600余片,金丝1800克。闻名遐迩的长信宫灯,其宫女双手执灯的造型优美别致,设计也极为精巧。此外还有一只华丽精美的错金博山炉,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

 

马王堆汉墓:帛画与两千年的古尸

 

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五里牌外,有一个方圆半里的大土堆。土堆中央醒目地残留着两座东西对峙、高约五丈的封土。相传为五代时楚王马殷家的墓地,故名马王堆。1971年冬天,湖南军区所属的一个医院为修建地下战备医院在这里施工。在挖掘的过程中出现了塌方,当挖掘者用铁棍四处探测时,地下冒出了气体,使火苗变成了蓝色。在场的人当即认定,下面有宝贝。很快,湖南省博物馆决定配合该工程进行发掘,自此拉开了马王堆的发掘序幕。在马王堆三个墓坑的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中,色彩绚丽、线条流畅、构图严密对称的T型彩绘帛画和包罗万象的竹简和帛书都相当着名。而长达160厘米、仅重48克的素纱衣更堪称绝世珍品。

当然,最受世人瞩目的还是那具历经两千多年不坏的古尸。这具女尸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皮下脂肪丰富。注射防腐剂后软组织尚有弹性,且四肢关节略可转动。其胃部还残留着138粒半的甜瓜籽。这是一具不同于木乃伊、干尸和鞣尸的湿尸,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鲜尸体,这在世界古尸记录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无怪乎到了1972年5月,古尸在湖南省博物馆公开展览时,每天参观的人数竟多达1万多,最多时达14000人,连博物馆的玻璃大门都被挤破了。

 

河姆渡:七千年前的鱼米之乡

 

1973年6月,浙江余姚县罗江公社为使境内地势低洼的稻田增产,决定在河姆渡村的北隅建造一个翻水站。当开掘水闸基坑的工程进行到地下3米时,出现了一批罕见的黑色陶片、建筑木构件以及大量古动物骨骼。出于高度的文物保护意识,人们立即汇报了有关部门。经测算发现,这部分遗址的范围达4万多平方米。经过两期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后认定,遗址由4个不同时期的史前文化堆积而成,最早的一层达7000年之久。在这片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艺术品,以及大片密集的、保存较好的木构建筑遗迹和一座形制奇特的木构水井。而总量达到120吨以上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更是轰动了世界学术界。此外,河姆渡遗址中还有大量的全国之最和世界之最,比如最早驯养家猪和水牛、最早使用天然涂料——漆等。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无可争辩地证明,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已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它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兵马俑:秦帝国的赫赫武功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高大的武士俑和车马俑。深埋地下的古代大军震动了全世界。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陕西临潼的骊山北麓,有一座中国第一帝陵——秦始皇陵。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位于始皇陵园东门大道的北边。1974年3月,临潼县一位普通农民在打机井时意外发现了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头、人身和手。县文化馆有关人员闻讯后赶到现场,进行了初步的收集和清理。此时回乡探亲的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听说了此事,便内部报道了这一消息。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和中科院考古所有关专家的视察和批准之后,陕西省组织考古队开始了发掘。

秦兵马俑以大、多、真著称。它们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造型更是栩栩如生。三个丛葬坑的兵马俑以多兵种混合编组,组成了肃穆的大型军阵。据发掘的结果和钻探测知,坑内约有8000位武士、600匹战马、125辆木质战车及各种青铜兵器39000余件。在秦陵墓冢西侧的一个陪葬坑内,还有2乘铜车马。专家们指出,陶俑、陶马原本都是彩俑。1999年,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考古工作者终于得以保住兵马俑上的色彩,让其以原本绚丽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世界面前。

 

 随县编钟:礼乐文化的见证

 

1977年9月,湖北随县(现改为随州市) 有一个名叫擂鼓墩的地方发现一特大墓葬,这就是2400多年前的曾候乙墓。遗物中的编钟等8种、124件乐器轰动世界。这是中国考古和音乐史上的空前大发现。

197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空军后勤某部的一个雷达修理厂在这里为扩建营地厂房而平整山地,施工时在地下发现了膏泥和石板。1978年3月,省地县联合勘查古墓小组认定,这是一座特大古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木椁规模达190多平方米。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木椁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了整整5倍。这就是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这一古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达7000余件,包括珍贵的青铜礼器用具、罕见的古代兵器和车马器、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的漆木器和竹简。在出土文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124件精美乐器。它们包括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和竹笛8种,可谓管乐器、弦乐器和敲击乐器俱全。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计65件、重达2500多公斤的青铜编钟。它规模巨大,保存完好,且音色优美。经试奏证明,其和音、复调和转调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这就推翻了中国的七声音节从欧洲传来的传统说法。编钟出土时,依大小和音高的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历经2400多年至今仍负重矗立,极为坚固。整套编钟工艺高超,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

 

法门寺:佛指舍利的灵光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大量稀世珍宝,其中四枚佛指舍利及捧真身菩萨等文物举世无双。这一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轰动全国。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北10公里的法门镇,是我国的着名古刹。原法门寺塔建于601年,为佛舍利塔。唐代帝王多次开塔迎请舍利,堪称佛教盛事。唐代法门寺塔为木质,明隆庆年间倒毁,万历年间重修为13层八角砖塔,1981年8月因霪雨等原因倒塌。为重建法门寺塔,1987年2月28日11月30日和1988年4月,考古工作者对其塔基进行了两次发掘清理。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并发现了大批稀世的宝物。地宫位于塔基正中,略呈长甲字形。总长21.12米,高1.87米。地宫的出土文物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四枚佛家至宝——佛指舍利;另一类则是170余件为供奉舍利而奉献的物品(纺织品不算在内)。这批物品数量大、等级高,集中了一批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的物品。其中可谓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是捧真身菩萨。这尊通高38.5厘米、重1926克的菩萨像是唐代最后一次迎佛骨的见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有皇帝名号的文物。此外,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十几件被标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谜。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纺织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纺织工艺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原载于文学校园第二卷

上一篇:《红楼梦》最经典的七副对联
下一篇:“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是传说 纳兰容若婚姻很悲凉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