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题目
无论是诗还是词、曲,题目都规定或者暗示了所写内容,因而诗歌鉴赏要关注题目(有的词曲只有词牌曲牌,有的诗歌在题目位置只标明体式,另当别论)。
例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内容?你是怎样知道的?参考答案:读书能为思想增加“源头活水”。从题目“观书有感”得知。
而如果不关注题目,就难以准确把握全诗内容,也许会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
二、关注注释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为降低难度,往往会对影响理解鉴赏的疑难问题作出注释,有的注明生僻字词的读音、意义,有的介绍写作背景的相关情况。被注释之处往往是理解鉴赏的拦路虎,不注释将妨碍一般考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而注释往往是理解鉴赏的一把钥匙。关注注释,有助于准确理解鉴赏诗歌,对注释切不可等闲视之。
例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题,阅读材料是刘一止的《小斋即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就加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逆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试题中第二问为: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之“品”来抒写自己方直不变之“志”。“怜琴”因为“弦直”(无关“宫商”),“爱棋”因为“局方”(不因“得失”),“直”乃正直,“方”乃方正(有棱角、有原则),“正直”“方正”正是作者人品、志向之写照。自己正直方正之品始终不变,哪怕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独处小斋!作者借琴棋抒发了高洁自守,方直不变的情怀,也对混浊世事进行嘲讽。
而如果不关注注释,不了解相关情况,就不能作出正确解答,也许会认为作者表达的是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隐逸情怀。
三、关注意象
意象是倾注作者情感、表达内容主旨的诗歌形象,鉴赏诗歌通常要通过把握意象去把握意境、思想情感或内容主旨。诗歌鉴赏要高度关注整首诗所描绘的意象,在感知全诗意象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全诗的内容主旨。应该熟悉各类意象的意义。
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与所表达的情感或内容主旨的关系,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1.“以乐写乐”,用“好意象”表达“好情感、好内容”,即用清新优美的意象表达愉悦乐观等情感或内容主旨。如朱熹的《观书有感》。问题: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这些意象有何寓意,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主旨?参考答案:意象有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清澈渠水、源头活水。特点是阔大(前两个)、明丽、优美。这些意象蕴含“书本知识无穷,书中别有洞天,读书能为思想增添源头活水,使人情趣高雅,精神愉悦,境界崇高”等寓意,内容主旨是勉励人们努力读书。
2.“以哀写哀”,用“坏意象”表达“坏情感、坏内容”,即用凄凉荒寂的意象表达感伤悲凉等情感或内容主旨。如杜甫的《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参考答案:描绘了薄暮时分乱云低垂、风雪狂舞、战鬼哭嚎、老翁愁吟等凄凉意象,表达了作者因战乱不停、生活穷困感伤悲愁之情.
3.“以哀写乐”,用“坏意象”表达“好情感、好内容”,即用凄凉荒寂的意象表达愉悦乐观等情感或内容主旨。如曾巩的《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起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海浪翻滚、风起云涌、急雨将至的险恶意象,表达了作者不畏风雨并喜迎风雨的豪迈喜悦之情。类似的如齐己的《早梅》及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都通过描绘冰封雪飘、奇寒难耐的“环意象”来烘托梅花的耐寒、艳丽、高洁等,表达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4.“以乐写哀”,用“好意象”表达“坏情感、坏内容”,即用清新优美的意象表达感伤悲凉等情感或内容主旨。如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分明。”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叶青青、柳絮飘飞、百花盛开的明丽意象,表达了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类似的如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四、关注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可能最难进行,因为它涉及面太宽,往往不知从哪个角度切入。关键是对表达技巧涉及的范围要了解,最好能在头脑中“画”一棵表达技巧的“知识树”,将“主干、枝桠、果叶”都画出。表达技巧“树”的结构大略如下表所示: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衬托、反复、用典、化用、互文等 |
|
表 现 手 法 |
抒情手法 |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等 |
描写手法 |
渲染烘托、白描工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听觉描写、视觉描写、嗅觉描写、角度变化等 |
|
其他手法 |
象征、联想、想象、抑扬、铺陈等 |
|
结构手法 |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铺垫、前后对比、起承转合等 |
仅这些就让人眼花缭乱,但还远不是表达技巧的全部!可以说,凡是表达形式方面的东西大都属表达技巧范畴。表达技巧题只要从形式着眼,从一个角度切入,讲出一些道理并言之成理就行。如朱熹《观书有感》的表达技巧,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可分析比喻手法的运用及效果,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可分析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从结构手法角度切入可分析前两句比喻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实际上这类题通常会从一个比较具体的角度提出问题,不会笼统地问有何表达技巧、表达特点。然而学生做模拟卷时,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常常相去甚远甚至全然不同。其原因一是学生欠缺相关知识,头脑中没“生长”相关的“知识树”,答案不准确甚至不正确,二是“参考答案”太机械,没有弹性空间,命题人考虑的面不广,“参考答案”变成了“标准答案”。比较规范的试卷,命题人常会给出尽可能多的“参考答案”,或者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这符合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的鉴赏实际与特点,也符合新课改鼓励创新的精神。
五、关注风格
诗歌风格或豪放(如“苏辛”词),或婉约(如“柳李”词);或绮丽(如李商隐诗),或朴实(如陶渊明诗);或含蓄(如李商隐诗),或直白(如陶渊明诗)……鉴赏诗歌往往会涉及风格。应熟悉重要作家的诗歌风格,欠缺相关知识会影响对诗歌题目的解答。。
还需注意,同一作家会有不同的诗歌风格。如苏轼以豪放词为主,也有婉约词;李清照以婉约词为主,也有豪放词。鉴赏答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苏轼的两首《江城子》。一首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注:“乙卯正月二十日夜”,作者梦见已去世10年、安埋在四川的妻子王弗,此词为悼念亡妻而作;“乙卯”指公元1075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另一首是《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问题:两首词的语言风格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参考答案:前一首缠绵凄切,风格婉约;后一首粗犷激昂,风格豪放。
关注题目、注释、意象、技巧及风格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诀窍。对于“五关注”,我们要增强意识,养成习惯,掌握技巧,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鉴赏诗歌。当然,还应努力多读诗歌,增加积累。
上一篇:“传承中华文化”作文导写
下一篇:知识、思想与灵性:高考作文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