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自在唐风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唐风文学社特辑
﹥﹥校长寄语
写作是梦想高飞的不竭动力,是心灵休憩的最美姿态,是思想沉淀的绝佳方式。奔跑在青春路上的孩子,当你血脉贲张,当你迷惘彷徨,当你猛醒顿悟,当你感情无从释放郁结于心的时候,文学创作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请相信,文字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它能直击内心,震撼灵魂;它能释放情感,升华精神;它能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保证人类心灵的高贵。愿唐风文学社的社员们始终对文学怀有敬意,乘“唐风”逐梦,含英咀华,慷慨歌吟,在最美的年华,写下最动人的篇章!
——刘长锁
﹥﹥社团素描
唐山一中唐风文学社成立于2013年12月,得到学校领导大力倡导和支持,由校团委组织筹建。“唐风”之“唐”首先喻指唐山一中,同时又借用“大唐风度”之内涵,寄寓创办者对文学社气象万千的期待;“风”则取《诗经》“风雅颂”中“风”之含义——来自民间的文学作品,表明唐风文学社创作的宗旨是近师生、接地气。
文学社面向全体学生遴选社员,集中了一批有热情、有才华的文学爱好者。定期组织文学交流会、诗会、好书推荐、征文比赛、名师讲堂等活动。编辑社刊《唐风》,收录社员精彩的文学作品,并展现教师写作风采。社刊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在广大师生中颇具影响力。
两年来成果丰硕。很多社员的作品在《疯狂作文》《作文与考试》《语文周报》等报刊发表。在历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写作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刘月婷、谢瑶、郑芸晖等同学曾经获得特等奖。
﹥﹥社员秀场
书香馥郁似旧时
□ 杜双盈(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二)
看遍万象,繁华胜景皆云烟;品过百味,唯觉书香最怡人。
常忆儿时,仲夏午后,坐桂树下,铺一张草席于庭院中,看一片片半透明的桂花瓣,迎着炽热的阳光,静静开放。手捧一本至爱的童话书,轻摇凉扇,慢慢阅读。只觉书中的人啊、物啊、景啊都浮现在眼前。闭上眼,伴着桂花的清香,童话中那一张张或是华丽或是凄凉的画面便悄然掠过。白雪公主温柔的话语、灰姑娘轻快的舞步、卖火柴的小女孩苍白的脸庞、王子雪白的骏马……时时在脑海中浮现,激荡着我的身心。有时竟然忘记了早已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在那些日子里,书香阵阵、沁人心脾。
光阴似一匹追不上的骏马,我书中的拼音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精美的插画。记忆中的大海卷走了儿时的稚嫩与天真,留下了岁月的贝壳,其中的珍珠依然明亮无比。那些读物如神泉洗涤了我的品质,净化了我的心灵。“人要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实现理想而百折不挠。”这是《西游记》让我牢记的要言妙道。“你对生活笑,它也对你笑。”是《彩色土豆泥》告知我从脆弱变得坚强,从狭隘变得豁达的道理。“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我们能改变命运。”是《不要相信命运》赐予我穿透灵魂的力量。在那些日子里,书香缭绕,直达心灵。
少时秋日,看着窗外金黄的落叶,随手拾起微风带来的一片,夹于书页之中,便觉得那书也洋溢出了一些秋日的气息。张爱玲笔中的华丽人物便添上了一丝凄凉,林清玄所说的园林也多了萧瑟的气氛,毕淑敏阐述的哲理也有了一种幽深的韵味……轻轻端起书本,便不愿再放下,只想让书中的人、物带我慢慢地走进他们所在的那片天地,畅游其中,分享他们的苦与乐。在那些日子里,书香漫漫,回味无穷。
现在的我,早没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了,偶得空闲,也只能投身题海。那日幸得《红楼梦》善本一册,便停下手中的数学题,沏一杯香茗,坐于窗前,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只觉清风拂面,香茗的清甜萦绕于舌尖。不论是林黛玉的冰雪聪明,还是贾宝玉的风流倜傥,或是王熙凤的泼辣直爽,再或是史湘云的率真调皮……都能吸引我,引领我。书香扑鼻,只觉得心灵又通透了许多,品一口香茗,更是锦上添花。
记忆之扉悄然合拢,人们永不停歇地去追逐自以为最华贵的香气,认为它们能带来快乐,却时常感到疲倦。他们很少停下自己的脚步,其实书香就在我们身边。转身再看世间无数繁华胜景,再闻那万紫千红的香,只觉转瞬即逝,彻悟唯有书香馥郁似旧时。
(指导老师:吴国梁)
花满自然秋
□ 宋姿(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二)
古人向来喜欢以秋的意象喻哀愁。“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秋深露重,不冷自寒的晚上,秋叶飘落,皓月如霜镜,蟋蟀的啼叫无疑又增伤感。月华照影,似看闺中的姑娘含泪眼隔窗相望,不禁让人悄然心伤。抵不住的寒凉,秋露也是眼泪。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笔下的秋不免总是哀凉凄壮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塞下秋景也同样蕴含着无边绵延的惆怅。这是古人的看法,他们多愁善感,每逢秋叶飘零,不是想到自己漂泊无依,就是觉得自己命运多舛,仕途不顺,便容易触景生情。忽然想到张晓风的《遇》,诗人眼中的秋景之所以萧条,是因为自身处境恰与自然之景擦出火花,这才能留下无数的诗篇珍宝。
古书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古人对节气更替的观察如此细腻,对周围环境的更改如此敏感。一片秋叶凋零在脚边,秋风飒飒,衣袂飘飘,难免感叹年华不再,青春易逝,山重水复,未见柳暗花明的豁然,却多了几分物是人非的迷茫。
但我不是那样看秋的。我倒对季节更替觉得坦然,春已过,秋将至,可室外那几朵明艳的叫不上名的花朵仍迎风孑然而立。他们没有梅的清冷和傲骨,但多了几分娇憨、妩媚和热闹。她们就立在那里看更远处的红蝶飞舞,看祥云山的野果儿渐至成熟。傍晚,窗外蟋蟀小曲儿时断时续,未见仲则笔下“零落花香葬花骨”的心伤与寒凉。在我看来,诗人笔下所写的伶仃秋景,字里行间实则溢满了勃勃生机!那野果色泽鲜美,金风刚毅雄劲,赏霜叶红于二月花之美,望秋水共长空一色。落红哪是无情物?花魂转眼就化作泥土的芬芳。诗情画意正是秋,哪里有什么惆怅,明明是大爱,是归家的温暖,是重生的希望。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恰逢寒秋,独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感悟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勃勃之美。正是这种独立寒秋而凌云干霄的豪情,迸发出“到中流击水”主“苍茫大地”之“沉浮”的最强音。
从前我不太理解“花满自然秋”这句话,如今明白,真正懂得和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变化而轻易感伤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才是自强不息者追求的王道。片片火红并蒂开,过着过着生活,耐着耐着寂寞,无意与自然相遇,才恍悟至深秋了啊。心怀敬畏,宁静致远。与自然同唱,任行天地间,即使身处冰封般绝望也能瞥见绝美月光。失之坦然,顺其自然,安之若素,微笑向暖,又何尝不是一种排遣的更佳方法。
论语有言:“遇者,不期而会者也。”天时,地利,人和。让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屹立,于宠辱波澜不惊;让落霞淌成秋水,让岁月更替长流;让心灵与自然碰撞,让自我与环境相遇,把思想托付给远方。
叶繁便是夏,花满自然秋。
(指导老师:吴国梁)
颜值
□ 窦笑涵(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
不久前看《超级演说家》中关于“美丽是福还是祸”的辩论,我学到了一个新词:颜值。
百度说,“颜值”是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用来评价人物容貌的数值。形容某人极其美丽就是“颜值爆表”。随着“颜值”的升温、走红,许多人开始感慨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针对女孩儿而言的“学得好不如长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观点更是大行其道,于是整容风行,人造美女激增。身为女生的我开始思考:“颜值” 究竟意味着什么,真的这般重要吗?
历史说“红颜即为祸水”,你看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失天下,夫差因一西施断送吴国,唐明皇为杨玉环荒芜了开元盛世……这当然是历史的偏见。现实说“高颜值为你赢得人生”,你看多如牛毛的选秀节目让美女帅哥一夜走红一步登天,登上搜索榜首的交警不再是最辛勤工作者而是长得最像吴彦祖者,相比高学历、高素质、好手艺、好功夫,也许一张漂亮的脸更能引人倾心……这高颜值难道真是当代少男少女的制胜法宝?其实红颜并非祸水也绝非厚福,高颜值虽然能帮你赢得人们的青睐,却无法决定你人生的成败。
“昔为芙蓉花,今成断蓬草。以色侍他人,能得几时好。”说的是汉武帝之后陈阿娇的故事。西汉刘彻登基,立与自己青梅竹马、有“金屋藏娇”之诺的陈阿娇为后。阿娇出身名门,母亲为当朝长公主,又一手扶植刘彻上台,而自己更有倾国倾城绝代之貌,所以起初与刘彻琴瑟和谐,举案齐眉。只是深宫寂寞,消磨了她的容颜,只多嫉妒却未增才华。想凭颜值取胜的她意识不到智慧、涵养的重要,而被岁月风霜侵蚀的她最终使刘彻厌倦,被废弃于长门宫,虽重金令司马相如写下《长门宫赋》也于事无补。
很多人看到这个故事都痛斥刘彻心狠忘恩负义,弃发妻与恩人于不顾,可我觉得该反思的还有陈阿娇。她太过轻信美貌与出身的力量,恃宠娇纵,却不知世间美丽的女子无数,从不缺她这一个,更何况美人迟暮来得太快,她根本招架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夫婿与自己渐行渐远,除了坐以待毙再无他法。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她自己帮助岁月作了自己的掘墓人,只留下悲惨的结局给后人叹息。
就像牡丹不会永远绚丽、珍珠不会永远璀璨一样,这个世界上,貌美如花的姑娘也不会永远葆有一张美丽动人的脸庞。时光会使韶华褪色,娇嫩的容颜终将被疾驰的岁月风干;高颜值只能带给你一时的瞩目,精神的光彩与美好的内在才会赋予你永恒的魅力。我们敬佩长孙皇后的贤能大度,而不探问她是否国色天香;我们感念马皇后的朴实勤恳,而不追问她有无绝代之貌;我们惊叹王昭君落雁之美貌,更崇仰她选择出塞的伟大勇敢;我们艳羡奥黛丽·赫本绝世的容颜,更叹服她的优雅、智慧与善良。毫无附加的纯粹美貌从来不能赢得人生,美貌与智慧并存才能让魅力永驻。
颜值是什么?它只是人生路上一位美丽的过客,终会消失在岁月长河中,如昙花一现,如烟花易冷。它必须与才华相遇才会发挥最大的效力。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所以,年轻的朋友,若你拼得起颜值,请千万别忘记修炼智慧;若你拼不起颜值,请一定要记得相由心生。
(指导老师:江晖)
﹥﹥师笔留香
晾晒岁月
□ 史艳丰(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唐风文学社指导老师)
如果有足够长的晾衣绳,我一定把记忆中那些美好的东西都掏出来晒晒。就像那天,母亲晾晒那些被褥一样。
那是一个初秋的上午,微风轻拂,日头却正好。母亲把在大衣柜里叠放了整整一年的被褥毯子,一件件抱出来晾晒。晾衣绳从东到西,折了几个来回,都横在院子里,被花花绿绿的被褥坠成一条条弯弯的弧线,远远看去,不像万国旗飞舞,倒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展览。
这样的“展览”,在我娘家每年都要有一次。最初只有几件,慢慢就越来越多了,直到今天,满院子都是被褥里散发出来的熟悉的樟脑味,随着微风扑面而来。母亲巡回在这些花花绿绿当中,走走停停,这边拍打几下,那边摩挲一番。每每这个时候,我都觉得母亲像是一位老将军,正在逐个抚摩那些军功章,神情里满是幸福和安详。
屋内,被掏空了的两个大衣柜随意敞开,上面一横排格子橱也被洞开,里边是父母亲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衣物:两件草绿色的军大衣,据说它们在那个蓝灰黑一统天下的年代,曾让父母亲风光了好一阵子;两件黑色雪花呢大衣,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母亲和父亲去北京时托人买的,母亲很爱唱歌,家里现在还保存着她穿着笔挺有型的黑色雪花呢大衣、围着格子围巾在单位舞台上唱歌的照片,那时候也算是很时髦的吧;几件毛衣毛裤,确切地说,是线衣线裤,我小时候的,是母亲用红白两色毛线织成,我长得快,腿每长长一截,母亲就换个颜色接上一截,这样我的毛裤从来不会有深一截浅一截的尴尬,现在想来不知道母亲一共接了几次;几件“的确良”衬衫……
最后几格里是我和姐姐长大后给父母亲买的羽绒服和各种款式的棉外套,算是所有格子橱柜里颜色最鲜亮的。母亲说:“老了,上了年纪就越来越喜欢漂亮颜色。”我说:“不对,是因为日子过得丰富多彩了,人们的衣着也就跟着丰富多彩起来。”母亲笑着从左侧大衣柜的夹缝中神秘地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是一根仔细盘了好多圈的红头绳。母亲说:“这是我和你爸结婚时戴的红头绳。”头绳很红,在那么多衣服中显得有些抢眼。我想起母亲曾有过一张梳着长辫子经过染色的黑白照片,晕染了红润脸蛋的母亲辫梢上扎的可不正是这根红头绳么?可惜我没有看到过母亲扎红头绳的真实的样子,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剪了短发。自己没有辫子可梳,我的脑袋就自然而然成了母亲的“试验田”,还好,母亲总能“耕耘”出新鲜的发型来。
小时候母亲常在院子里晒一盆水,里边撒上碱面。然后把玩得满身是泥的我揽过来,将我的头发浸到水里。水总是温热的,不烫不凉刚刚好。母亲的手很软,柔柔地为我搓洗发丝,等到洗完再用毛巾擦干,拿梳子梳理整齐,然后用织毛裤剩下的毛线把我那些不安分的头发一圈圈紧紧系住。每次跑在风里,总有长发飘到脸上,带着淡淡的水碱味,还有母亲的味道。
母亲究竟是什么味道?说不清楚。而眼前这根红头绳,却让我脑海里浮起一个画面:母亲出嫁前的那个早上,天还没亮,微弱的烛光下,姥姥为她柔柔地洗头、梳头,然后仔细小心地将母爱和红头绳一圈圈绕在头发上,并紧紧地系住……此刻,母亲的脸上会有些红晕,也许这根红头绳让她想起了很多。
其实母亲在每年的“展览”时,都会有一段时间陷入沉思。也许,红头绳以及那些“展览品”和没有“展览”出来的衣物铺就的岁月长路上,母亲有太多的回忆需要拿出来一起晾晒,也唯有在晾晒的那一刻,母亲才有机会停下来回头看一眼。看看生活赋予她的,以及她亲手创造的那些满满的收获。我悄悄离开,不忍打扰。
日子如母亲手里那根红头绳,细密绵长。我们都被紧紧缠绕,或辛酸或甘甜,但乐此不疲。结婚后,我也是留着短发,我也一样极爱给女儿梳头。女儿一如我当年的活泼调皮,把她抓到镜子前颇费周折,但随着梳子的起起落落,漂亮的头绳一丝丝缠绕,女儿就会依偎在我的胸前出奇地安静。我想,风吹起时,她也会嗅到发丝中母亲的味道吧。
不禁嘴角上扬,如果有足够长的晾衣绳,我一定把我们的记忆都掏出来晒晒,母亲的肯定比我的长一些,我的肯定比女儿的长一些,女儿的呢,也许比我们的更美丽一些。
不过,现在阳光正好,我得赶紧把刚洗完的衣服晾到阳台上。里面有女儿漂亮的粉色长裙、雪纺短袖……都有着几乎所有女孩子都喜欢的蕾丝、蝴蝶结、荷叶边及泡泡袖等元素。迎着衣物缝隙中透过的阳光,我想起母亲的那些“雪花呢”“的确良”,还有我小时候一截一截的毛裤。
是啊,岁月如白驹过隙,母亲在变,我也在变,周遭的一切都在变。人世越来越繁华,人生越来越宽阔。唯一不变的,是那条岁月之路上,母亲们用爱沉淀下来的对子女的情,怎么晒都不会褪色。
(原载于《文学校园》2015年第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