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方法研究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嫁得东风自成蹊径——新课标语境下加强语文课改的思考 2015-06-17 10:52:33  发布者:唐正立  来源:原创

山东省莒县二中  孙安福 

 

  本文关键词:新课标、文本解读、角色转换、对话

    内容提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这就确定了高中语文教育的性质——高中教育仍是基础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根据这个定性,新课标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新任务。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从课堂运作过程来看,“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全面贯穿在正确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所谓桃杏犹解嫁东风,与时俱进,采撷阳光,方可布洒阳光。笔者视图从课改视角和课改切入点方面,重新思考高中语文课堂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就教于大家。

    一、“无边光景一时新”——认识鲁版教材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校现行的山东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鲁版教材)是一套活动教材,有效利用这套教材实施新课标,需要对该教材的特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话题式的单元结构,简捷科学,条理性强

教材体系整体上由必修部分5个模块和选修部分5个模块构成。两大部分设计共同遵守以下原则:第一,以活动学习为线索,以活动学习为中心,以活动学习为载体,编制教材体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第二,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视角叙述和呈现文本与活动,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中心,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第三,突破“课”的概念,把一个单元整合成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必修模块共20个话题单元,涉及八大学习领域:人生、情感、生活、自然、社会、艺术、科教、文化,同一领域的话题在五个模块中循环出现,20个话题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如第一模块“走进自然怀抱”与第三模块“倾听自然声音”,都在自然领域选材;第二模块“跨越时空的美丽”与第四模块“谱写生命的赞歌”都在人生领域选材。同时每个模块还各设计一个活动性学习专题,编排在教科书后面,作为单元学习上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每一单元的结构序列由话题、阅读文本、学习活动、选读文本组成,线索明晰,教师操作时有章可循,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也能逐层深入,渐入佳境。

    (二)选文时代性、经典性、多元文化兼顾

该教材选文视野开阔,注意遴选古今中外各类文本,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重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选文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富有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如:《我不是个好儿子》、《听听那冷雨》等等。既开阔了学生审美视野,又陶冶了健康的审美情操。

    (三)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实施教学过程中,你会感觉这套教材便于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自己,如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对文本进行领悟、体验、探究性学习。学习活动基本形式分为针对文本的学习和由文本向课外拓展的学习两大类,从学习内容角度大致有基础类、成果展示类、探究类、鉴赏体验类、文本品读类、学习方法指导和发展创新等综合类学习活动。开展好这些活动,是实施新课标各项要求的得力助手,是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升华自己的有效途径。

    另外,每模块后面设计的活动性学习专题如“走近孔子”“与经典对话”“语文与我同行”等文化内涵丰富,是文本研讨与实践性活动的有机结合。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关于文本解读

从“课文”到“文本”理念的变化,是本次教改的一次飞跃。课文属于作者,文本属于读者,《菏花淀》在孙犁看来是寻找抗日必胜的要素,在读者看来是一次审美的厉练。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它是以“文学经典”为核心,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让学生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钱理群语),这是塑造心灵、激发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

    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存在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激活”,语文教育活动中,作为具有鲜活生命的文本,其中所包涵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深刻灵动的思想、幽远旷达的智慧,无不对读者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在物我两忘、心驰神往的瞬间,有效唤醒读者的生命价值感和潜在创造力,一方面完成对文本的补充和创造,另一方面完成对自我灵魂的升华与人格的建构。因此,作为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应在知识储备、文化积累、生活阅历、审美趣味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如何在文本中寻找禀赋、情感、灵智与精神;才能以现代的解读观教会学生怎样激活文本所承载的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生命、思想与感情的碎片,并使之跨越幽渺的时空,朝着自己轻盈地走来,这样的解读过程实质是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与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的一次精神遇合。

    对文本的解读必定与一个人的个体体验相联系,生活阅历、情感经验、家庭背景、人生志趣、审美眼光等因素导致读者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必然是多元的。鲁迅先生曾说过一段耳熟能详的话:“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文本解读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奋点,每位同学都可根据自己的领悟与理解作出自己的阐释,这也为再造想象打开了一扇窗口。如在学习《项链》时,我们组织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课文畅谈阅读感悟,就可以提练出关于“虚荣、梦想、欲望、变化、回归、贫富、命运、诚信、感伤、女性”的主题。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使文本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这并不是说完全游离于文本任意发挥,文本的意向和结构制约着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解释。“横看成岭侧成峰”是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对一座山峰的观察结果,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必须把握好这一个度,否则只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留下笑柄。

    三、“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新理念构建亮丽风景

    新的课改运动是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的一次理念革新的风暴,它处处闪耀理性的光环,它赋予师生以平等和自由的力量。

    下面一组崭新的理念肯定会让热心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的同仁发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感慨!

     (一)“组织者、引导者”

    这是对教师课堂角色的重新定位。

    新课标“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从课程的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一观念是针对长期以来教师独霸讲台,以教材为中心,唯教材是从,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等现象提出来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导致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充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长此以往,窒息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不仅仅为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更主要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改变以往被动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包括讲授,只是讲授的方法、时机、内容要视学生情况、教学情境而定,对学生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表现,它避免了学生的放任自流和对文本的误解。

    (二)“平等对话”

    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平等对话来实现。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对话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进入思维,树立一种典范,对学生提高思维品质起到促进作用。鉴于此,对话教学是一种开放的、自由平等的教学佳境,它通过对教科书编者、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多种观点和解释的碰撞、消解、转化,直至走向融合与升华,在探究过程中激发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价值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理解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他们的这种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单向付出,也是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可以看作是师生共建的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语文教学的实施与组织,都把对话作为重要理念。当然对话的平台,对话的氛围都由教师来创建。首先,与文本对话。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学是借助文本开展活动的,由于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对文本、教科书编者、文本作者的解读结论必然千差万别,这正是对话、交流、切磋的最具潜力的资本。其次,师生对话。“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的阵地,是师生多向交流、探究的场所。再次,与生活对话。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观照五彩斑斓的生活,提升生命激情,陶冶厉练高尚的情感。如在学习了“体味至爱亲情”之后,我们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亲情连线·两地书”活动,让学生与父母以书信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一来一往中,赤子的纯洁感情、父母的拳拳心意,彼此流露,相互感染,于是两代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如投身自然可与自然对话,涉足企业可与现代经营理念对话等等。

    另外“生成与建构”、“审美教育”等等诸如此类的既新鲜又富有活力的理念,都在我们心中散发着清新怡人的芳香。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与同仁志士共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课改入深水区,愿投身这场火热浪潮的诸位同仁携手同行,并肩立于千寻之塔,共同描绘一幅美丽的语文教学画卷。

  

上一篇:语文难学,学好语文,一定要抓住阅读的“根”
下一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国学教育经验学习反思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