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培训 > 初中写作 > 方法指导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托物寄意巧运思 2015-01-06 17:02:39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学校园》2014.2 作者:梅俊春

托物寄意是我国古代作家常用的一种运思方法。作家创作时,借助客观事物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情怀和志向,寄寓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一篇托物寄意的精致佳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全文仅119字,内蕴却无比丰富。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反复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只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将其形诸笔端。而周敦颐却独辟蹊径,巧妙运思,托物明志,形象说理,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高尚节操的崇奉和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文章开篇即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托物寄兴,为下文张本。接着文笔一转,写晋陶渊明爱菊花,唐后世人重牡丹,而“予独爱莲”,将文章引向深入,使读者感到并非专谈花卉,而是要说明各有所爱之花卉正因各有不同之志趣。陶渊明独爱菊显示其傲然物外的性格,世人盛爱牡丹表明其羡慕富贵的心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花之纯洁、莲茎之正直、莲香之清远、莲株之高雅,一气呵成,看似对莲的直观描写,实则字字句句皆是借莲诉说心衷。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不媚权贵,为官清廉。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作者目击时弊,心中慨然。这几句既是写莲又是写人。读了它,任何一个读者都能体会出这是作者在借莲花来赞美“君子”。这几句不正是那些超然脱俗,心胸坦荡,为人忠耿,不攀权附贵,仪容端庄,尊严傲岸,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的形象化写照吗?这“君子”是作者的自况,莲花形象也是作者身处污浊环境,独能超然脱俗,保持高尚气节的自我写照。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把三种花各予以人格化——隐士、富贵者、君子,照应上文,浑然一体,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寄寓明确,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沉重地慨叹真正的隐士自陶渊明以后几乎绝迹;像自己以莲自励的有道德的人,也是寥若晨星;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八个字,指出爱富贵者独多。结尾警策,意味深长,暗讽世风日下的社会沉疴。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它托物寄意,运思巧妙,措辞含蓄,把物、情、理熔铸一体,天衣无缝,读后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这种写作技巧,很值得我们借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古文观止·爱莲说》)

译文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树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喜欢牡丹,当然有很多人了!

��

上一篇:多阅读,勤积累,常练笔
下一篇:作文需要丰富的联想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