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教育教学与教师培训中心 王学军
《五
课文摘录如下:“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整句话的意思是:“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
其[qí] 1.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3. 那里面的。4.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5.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6.词尾,在副词后。
言[yán] 1.讲,说。2.说的话。3.汉语的字:五~诗。4.语助词,无义。5.姓。
兹[zī] 1. 这,这个,此。2. 现在。3. 年。4. 古同“滋”,增益;多。5. 古代称草席。
若[ruò] 1. 如果,假如。2. 如,像。3. 你,汝。4. 约计。5. 此,如此6. 顺从。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
结合对语句的初始理解,参考古汉语字典的解释,可以做个初步推论:“其”字可能的解释是“他(她)”、“他(她)的”、“那”, 表示揣测;“言”字可能的解释是“说”、“说的话”;“兹”字的可能解释是“这,这个”;“若”字的可能解释是“如”、“此,如此”。
到底应如何翻译这些个有异议的文言字呢?我的思路是断句定词性。这句话可以有这几种停顿及翻译:
1. 停顿: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翻译:她说的这个人就是陶渊明此类人吧?
2. 停顿: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翻译:这话大概说的就是陶渊明一类的人吧!
3. 停顿: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翻译:大概说的这人是陶渊明一类的人吧?
比较三种停顿,作出的三种解释意思大相径庭,但个别文言字的词性定位,可以帮助解决文言字词解释的问题。如“其”作为代词,解释为“她、她的、这”没有多大差别,如作为语气词,表示揣测语气,解释为“大概”,差别就大了。如“言”,作为动词,解释为“说”;要作为名词,就需解释为“说的话”。“兹”可能解释是“这,这个”,“若”字的可能解释是“这”、“此”,都是代词,指代的是相同的人物吗?那么,究竟定位到哪种词性、哪种解释最合理、最准确呢?需走资料考证之路。
我参阅了六个版本书籍的翻译,按照摘录文句与课文语句的异同,把它们分为两类进行分析。第一类是选录语句与课文语句相同的四个版本解释如下:
1.课本注释——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齐鲁书社徐北文主编的《古文观止今译》——她的话便是说的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
3.山东大学出版社吴庆峰主编的《古代汉语》——她的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4.360百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兹与若同义,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第二类选录语句与课文语句不同的两个版本解释如下:
5.语文出版社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中选录《五柳先生传》的原文是:
“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解释为“体味一下这两句话,五
6.长春出版社吴铜运主编的《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选录《五柳先生传》的原文是: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解释为“从这句话看,他应是五
这两版本与前四种版本相比较,《五
统合六个版本略作比较发现:不同版本对这句话理解的大意是一致的,与预测理解的意思也是一致的,都在表达“五
“其”,五个版本都当作代词解释,只是所指代的对象略有差别:结合语境可以把“其”作为人称代词,特指黔娄之妻,可解释为“她的”;也可以把“其”作为指示代词,专指前面所引用的话,也可解释为“这”。而只有360百科版认为“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我想,可能因为凭借文言句式使然: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中的“其……乎?”是一个文言常用句式,如果“其”表示估计、推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该句式就相当于“大概……吧!”。结合六个版本的注释,都表达出了猜测而又肯定的语气,就是“大概……吧!”。参照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和吴铜运主编的《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中的“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两句话,句式就变为了“……乎?”也有反问、估计、推测的语气,特别是这两个版本,多了一个字,添了一个标点,鲜明的定位了“其”的词性只能是代词,解释为“这或她的”,不可能是句首语气词了。
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多数版本还是认可“其”字解释为“这或她的”,最好解释为“这”,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与课本解释一致,统一思想,不让学生产生歧义。
“言”六个版本都作为名词,解释为“说的话”。先前猜测的“其”为“她,黔娄之妻”,“言”作动词 “说”,“其言”理解为“她说”的这种判断可以排除掉了。
“兹”“若”单个字又该怎么解释呢?在三个版本中,“若人”的解释为“此人,指五
但还有一处疑问,语文出版社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解释与其他五个版本所指代的对象有出入:“兹:代词,指五
对于“兹与若”的解释,可以综合借鉴古汉语字典的注释及六种版本的注释,各版本都把这两个文言字的词性定位于代词,只是具体指代的内容不同而已。反复比较这六种翻译,五个版本的翻译都是顺接着黔娄之妻的话语,带着一种揣测和淡淡的疑问而做出的论断。而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版添加一个“品”字成为“品其言”,那么品的是谁的话呢,顺接上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那自然是黔娄之妻的话了。所以添字后的“其”解释为“她的话”或“这句话”都恰当。以此推理,“兹若人之俦乎?”就是作者是在认真思考之后做出的一个推断——五
关于360百科版注解:“兹与若同义,这。”“兹”是和“若人”相连系的,“兹”是五
关于对六个版本的比较分析,不是为了辩论谁对谁错,也无需去辨别谁是谁非,可能在古汉语中,本句话就存在翻译的可商榷性、可研究性。如果
1.断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翻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
3.重点字解释:其,(代词)这,此;言,(名词)所说的话,话;兹,(代词)这人,此人;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这样所做出的定论,也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原载《莒州教苑》2015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