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蒋从华,笔名根深,男,四川省射洪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省、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学校来者文学社常务社长,《来者文学》主编。先后被有关学术团体评为“全国优秀研究员”“优秀园丁”、校园文学“模范教师”“全国写作教学名 师”。曾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 《语文教学通讯》封底介绍,曾获省、市、县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二、三等奖。论文《协同论在“双向导读整体阅读法”中的运用》获国家级一等奖,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发表,被选入《中国中学语文教学教法大全》,被“中国知网”收存在“全球最大数据图书馆”。2009年负责主持研究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FHB060353)子课题“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语文读写研究”结题并获得优秀成果奖。至今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出版了教育教学论文、师生文学作品专著《来者书台》,获全国校园文学专著奖。
心灵的月光
——写在蒋从华老师《杏坛心月》出版之际
王世龙
一部来自四川射洪陈子昂故里的书稿展现在我的电脑屏幕上,是太和一中“来者”文学社指导老师蒋从华的文集,他说要出版,请我写个序。尽管我的手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必须为他写几句话,以表达祝贺之情。
因为他那执著的追求和真诚的品质感动着我!
蒋从华是一个从基层农村走出来的好老师。从他的自序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青少年时期经历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但他没有被生活的烟尘埋没,他爱好文艺,勤奋好学,总是怀着一种美好的理想面对生活。因为心中有梦,他就会促使自己不断去追求,使青少年的时光没有被浪费。后来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几经周折,终于考取了师范,从一个农村孩子转变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以后发展成为了一名全县闻名的优秀教师。他矢志不移求索的成长经历和勇于进取的人生观感动着我!
蒋从华是一个热爱生活、痴心教书的好老师。正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决定着他在校园里做了一位好老师,并且痴心不改。几次可以离开教师这个“苦行憎”的机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当老师,潜心于教学研究,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了大量心血,培养了一大批好学生,为家乡做出了贡献。如果用“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来比喻他,是最恰切不过了。他说,今天回头看,还是自己的选择对。对于他来说,没有比做教师的职业更使人生的价值更丰富,没有比做教师的精神更富有。他那终生从教、无怨无悔的价值观感动着我!
蒋从华是一个敢于探索与进取的好老师。他不甘于做一个平庸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探索教法,敢于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交流学习活动,善于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双向导读整体阅读法”“四步双向导读法”“《自学笔记》导学法”等。他不仅在课堂教学成绩方面突出,并且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带动了老师们的共同成长。特别是在他到了知天命之年,仍不懈怠,不放弃追求,创办“来者”文学社,参加我们全国的校园文学交流活动及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文学大课堂”语文教育之路。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他主持的课题“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读写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学校因此获得了“全国示范文学社团”“全国示范文学校园”等荣誉,他多次被评为“全国文学社团模范指导教师”。在他的引领推荐下,语文组任郁老师在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文学课堂”展评中被评为首批“十佳文学教师”。太和一中在射洪县、遂宁地区是唯一的校园文学研究实验学校,在四川省也是首屈一指的校园文学教育教学实验领先者。他的胆识气魄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感动着我!
蒋从华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老师。我曾经提出,教师专业成长中最需要加强的是文学素养。文学素养对人的要求较高,一个人具有文学素养需要不断的读书积累。而实际上,当前的教师专业培训往往注重教学技术操作的层面,并没有从教师的自身内功上下功夫,没有给老师提供增强文学修养的条件。许多老师不读书,只有教材那点东西搞来搞去。这样的教师,即使当一辈子,即使付出了很多的劳动,也成不了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蒋从华老师之所以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是因为他一直怀揣着一份文学梦想,在不断的写诗作文中,就会流淌成潺潺的小溪,汇聚成湖泊。本书中选收了他一些诗歌散文,尽管这些作品还不是那么丰满,但从他淳朴自然、真情实感的文字里,我们读出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他那坚持以文字追梦的浪漫情怀感动着我!
蒋从华老师的成长路程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作为一个老师,是一个文化人,而如何体现自己的文化,这个“文化”中最重要的层面是什么,毋庸置疑,那就是文学素养。因此,作为老师只有不断读书写作,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理念,才能有内功成为一名好老师。
蒋从华老师用“杏坛心月”做书名,这个“心月”意象丰富,耐人寻味。教师的工作很繁重,白天是很难有时间来读书写作的,只有晚上,并且是在深夜,在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在临睡之前,才能挤出一点时间读书。在这个时候夜深人静了,皎洁的月光也照在了窗前,此时读书或写点文字,最是享受一下自己内心的安宁,在文字的月光里让心灵进行一次情感的沐浴与陶冶,从而不断激发自己热爱生活、排除烦恼的情怀。我想,这就是他要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吧。
希望更多的老师,像蒋从华老师一样,有一份追求的梦想,一步一步,执著地前行,最终凝聚成了永不消逝的月光。
2014年11月北京大运河畔
(王世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杏叶心语(自序)
“梦想成真”这不仅是人们的美好祝愿,更应该是一个人以人们的美好祝愿为动力,朝着美好的梦想而努力。
一、童真痴梦
总是爱做梦的,我也不例外。回想起孩童时代,还是在读小学时,因为我受启蒙老师夏洪福、杨光凤等老师的良好影响,从那时起就开始崇拜老师,多么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受人崇拜的老师!当几个娃娃朋友聚集在一起,除了做些儿童常见的游戏外,或是当大人们在读夜课班时,我们小朋友也会在院坝里学着夜课班老师那样,教几个小朋友识字、唱歌;或是趁大人不在家时,就约几个小朋友在家里扮演我当老师教学生的游戏。常常做些我在熟睡中当老师的梦。
二、志学追梦
到了“志学之年”,我就在柳树中学边读书边搞“批林批孔”运动,在学校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的伟大号召,引导学生走“五七”道路的教育过程中,在柳树中学校长马中元、喻承舟等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王世民(学校办公室主任)、胡延胤、语文老师陶光先、高中语文兼班主任的曾伯渊等老师的悉心教育培养和热忱关怀下,戴着多重学生干部桂冠和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红人的光环愉快地度过初中和高中学习生活。这时也开启了我到广阔天地追寻人生之梦的旅程。
1969年秋,正值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已历时三年之际,柳树中学同全国各地大多数学校一样开始复课。已超过读初中最佳年龄的我,在接受柳中老师(当时是后来教我初中数学的何远平老师)面试时,我是抱着想读中学的热情,却又不知“1/2+1/2=?”的文化水平去报名读上柳中七二级的。在柳中读初中、高中的五年时间里,我和同学们按学校课程表安排,在老师指导下,每周至少要安排一天时间开展走“五七道路”活动。要求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一样,都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或是由老师带我们走出校门去学工、学农,多数时间是到学校附近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要求学生走上山下乡的道路,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去经风雨、见世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号召学生到农村最艰苦的地方去切身体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劳动锻炼生活。帮助那里的农民办好农村政治夜校;或是在校内上午写革命批判文章,下午集会开展批林批孔,揪斗校内“地、富、反、坏、右”等牛鬼蛇神的革命大批判和革命文艺宣传活动。这些虽然对我写文登台发言,组织学生开革命批斗大会,校园内写革命大字报,上街写大幅革命标语,全区登台巡回表演文艺节目,进行革命宣传等活动的综合能力锻炼不少,但在当时“读书无用论”的泛滥下,有一点我是清醒的:学生一定要认真读好书,要牢记毛主席“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教导。于是我下定了决心,决不能因为革命政治活动影响我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力争为将来当一名人民教师而刻苦努力读书。不管学校活动再多,我都尽量做到读书革命两不误。因活动耽误了的学习总要主动请教老师、同学补上。我特别注重学习每堂课的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语文课,总是不愿耽误。在教我初中的老师中对我影响最深远的当推陶光先老师。他讲课准确严密、生动感人、富有感染力,使我爱慕崇拜,有时竟感动得产生“假如我能像陶老师一样给学生上喜欢的课该有多好啊”的想法。更使我终生难忘的是陶老师那句鼓励我的话:“蒋从华同学的作文中有些句子已经达到上省、市报纸的水平了。”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一心梦寐以求当老师的我一定要写好每一篇作文。每当我主动请陶老师指导修改我的大会发言稿和课外习作时,他都热情鼓励我平时应坚持课外要多读多写。于是我平时看见报刊上有喜欢的诗文,或择要摘抄,或剪贴装订成册保存,以便课余品读。虽然不时有我写的诗文在学校黑板报、学习专栏等处手抄登载,但我总希望有一天能在哪家报纸上看到我的诗文。
在柳中读七五级高中时,曾伯渊老师教我们语文,他那儒雅大度之气、言简意赅之风、豁达乐观之举、循序善诱之言,让我至今不忘。在七五年高中毕业后,我要想升入大中专院校深造,就不得不回乡接受两年再教育,取得群众推荐读大学的资格。于是我响应“知识青年要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回到了乡下。我怀揣着升学梦,在回乡接受再教育期间,邓耀华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队长,我任副书记,副队长(同郭定文一起负责文艺作品创作和乐队伴奏)。我和邓耀华一起把柳树十大队(现在的黄沙村)农村青年团和农村业余文艺宣传工作深入到田间院落、家家户户。我们白天忙生产劳动,晚上忙排练节目,文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曾伯渊在百忙中指导我修改写成了题为《搞好农村文艺宣传,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经验交流文章,在绵阳市内交流。1975年冬季,由我们柳树十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编排的四川清音《县委书记下队来》、表演唱《拖拉机开进山嘎嘎》、群盘表演唱《小靳庄十件新事向阳开》(由我和郭定文改编唱词)、代表柳树公社出席射洪县“农业学大寨文艺汇演”。当时由我指挥县上乐队伴奏表演。担任宣传队主力队员的有下乡知青夏晓鸽、宋大春、马丽霞、宋大章,喻敏先,出席县上汇演节目的有下乡知青宋大春、马丽霞等8个主力队员。这次表演受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领导和文艺界同志地高度赞赏。我也被射洪县文化馆接收为全县群众文艺业余创作员。在此期间,作为射洪县广播局特约通讯员的我,除了完成报道本公社新人新事等广播稿件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坚持业余文艺创作。我在周金和老师、杨天祥校长、张兴泰医生(从外县调回后任射洪县人民医院院长)、张翠易老师(后任射洪县文化馆馆长)、总政宣传部宣传干事张华书的指导下,创作的歌曲《老中青结合就是好》《五七道路宽又广》先后在《射洪文艺》发表。创作的诗歌《铁笔横扫四人帮》《你说哪个神通大》等先后在《绵阳文艺》《射洪文艺》《书台》等报刊上发表。我还创作了表演唱《四个老汉上夜校》、三句半《坚决打倒“四人帮”》等文艺作品。
刚回乡锻炼一年,即在1976年9月,柳树区文教办特聘请我为代课老师,被安排到母校——柳树中学任高中七七级一班的作文课,兼任学校团委书记和初中七八级一班班主任。就是在母校代课期间,每一位教我的老师都成了我这位代课老师学习的榜样。
三、而立圆梦
1977年,是历时多年的“知识青年回乡劳动锻炼两年以上才能由群众推荐读大中专学校”的高考政策,随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结束而恢复高考的起始元年。我的追梦人生也随着这“由乱而治”的社会变革发生了“由盼而追(被动推荐变主动迎考)”的大转折。不再是像之前那样要被接受两年再教育后,还要四处攀附好关系,八方叩拜官老爷,天天磨难挣表现,苦苦祈求盼推荐,总希望能通过拉个好关系,能够被推荐上大学。
作为代课老师的我,要一边代课,一边复习迎接高考。由于忙于代课,复习时间短促,加之课本知识结构与高考要求相差太远,考试时心情紧张发挥失常,第一、第二次高考未能如愿。因极不服气平时不如我的都考上了大中专学校,我又下定决心,准备重考。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1979年9月,我同我的三弟一同考进了射洪师范。在当时如果一家能同时考上两个师范生,吃上国家商品粮,从穿草鞋的日子跃升到穿皮鞋的日子,实属是件值得庆贺的大好事。在恢复高考的三年时间里,一家人能同时考上两个吃国家商品粮的在我家乡柳树公社仅有三家。对接近而立之年的我来说,算是初步圆了当教师的梦。当时的我,既感欣慰,又感形势逼人。我在射洪师范读书很努力,时时事事都是按照合格教师要求去做。除了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履行学生干部职责外,还要坚持业余文艺创作,写些报道学校的新闻消息。其间,我写的题为《加强体育锻炼,学习快马加鞭》的文章在《四川体育报》上发表,诗歌《水滴石穿》《妈妈只生我一个》等先后在《书台》《射洪文艺专刊》发表,散文诗《风雨赋》获县普通话演讲、创造比赛一等奖。我还学习创作了歌曲《人民教师之歌》《中学生守则之歌》、儿歌《我驾飞船游蓝天》、表演唱《文明礼貌就是好》。
1981年7月,我刚从射洪师范毕业,学校领导找到我个别谈话,射洪县组织部要调用我去写材料,先暂时把我借用到县城某学校一边教书,一边接受考察。等到考察期满,考察合格,就把我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时值当年,上级文件再三强调规定:“为了确保充实农村一线中小学校教师队伍,行政机关不能直接录用应届大中专师范院校毕业学生。”于是,我和同级同学张青廷两个师范毕业学生被借用到县城内太和中学教语文。(当时应届毕业生两百多,原则上是都分到乡村学校,要留在县城中学教书非优秀学生莫属)。
1981年8月中旬,县教育局正式宣布我到县城中学太和中学教语文。当时初圆梦想的我,既满怀一定要当一位优秀人民教师的激情,又抱有能早日调到行政机关的憧憬。
1981年9月至1987年8月,我在太和中学教两个班的语文,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兼任学校教工团支部书记,负责学校与县教育局教育工会间的通联工作。作为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小学校“普通话推广小组”七人成员之一的我,还要不定时的负责全县中小学校语文教师的普通话培训指导。并且我还要挤出休息时间进修学习,准备大专函授自学考试。工作很忙,要不是我以事务太多、精力有限为由婉言推脱了学校领导安排我担负年级主任的工作,我会更忙(后来才醒悟,也许就是这次推脱,才导致一心梦想当老师的我一直未能走上行政岗位的原因吧)。当我登上讲台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刻苦好学、发奋上进的学生时,当我体悟到作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肩上担负的历史使命重大时,当我浮想起望子成龙的家长向我提出殷切希望的神情时,当我回想起曾经立下的“立志要当一个优秀人民教师”的誓言时,我的心慢慢地由憧憬从政变得安心教书。在太和中学的张治凡、江一中、张坤厚、陶光先、杜鹏生、向素芬、田益民、何开群、李群芳、周秀清等领导和老师们多方面的关心帮助下,我通过语文专科函授自学和参加学校、县、市、省多种形式的教改辅导学习,大胆尝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我所教班级的教学工作从开局良好到初见成效。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出发,设计了初中语文《自学笔记》(此时还是雏形,后来调到太和一中又不断改进完善,才形成现在的修订本)、要求学生课内课外结合,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训练”三步进行自学,把课内学到的语文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通过学习、借鉴、积累、总结,撰写了题为《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在读写训练上下功夫——兼谈初中语文《自学笔记》方法的运用》(此文在该书中改为《语文〈自学笔记〉导读法浅谈》)的总结文章。这篇文章深得学校教导主任陶光先(已从柳树中学调到太和中学任教导主任)的赞评。当年陶光先主任在全校进行期末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时,还将我的语文教学改革总结作为学校应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典型例子。为庆祝第二个教师节,县宣传部、县工会、县教育局、县文化局要联合筹办一期《教师节专刊》,县教育局教育工会安排(由当时县教育局局长冯万志指定点名,政工股梁志华,甘全业通知)我深入四川省重点实验学校——太和一小教改实际,负责采访该校省试点的“拼音读写,提前识字”的实验课题实况,我撰写的题为《在雏鹰展翅的地方——太和一小教改采访侧记》刊载在县《教师节专刊》上,我创作的《人民教师之歌》刊载在该期专刊封底。
1987年8月,经县教育局批准,应太和二中校长胥鸿宝的择优聘请,为完善新建学校太和二中(太和一中的前称)语文、数学教师编制,我和李世富老师被抽调到太和二中教书。
来到太和二中不久,我和李世富老师就分别担任语文、数学教研组组长。面对刚兴建学校的教育教学新环境,我不顾种种舆论的压力,在一如既往地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下,以身作则,在语文组内带头进行语文教研教改。在语文《自学笔记》导学法试验的基础上,我和数学组李世富等老师共同设计了一套语文、数学《自学笔记》,进行“语、数《自学笔记》同步自学法”专题教改试验,在全校实行后效果良好,并由太和镇教办确定为镇重点专题教改试验课题。1987年6月四川省《教改动态》第2期作了专题报道。随后,县教研室覃波主任到学校蹲点,由雷杰副校长负责,指定我在所教班里负责进行四川省教科所钟和成教授负责的专题教研课题“双向导读整体阅读法”的实验研究。1990年由我主讲的教改示范课《周总理,您在哪里》和1991年主讲的《松树的风格》分别荣获射洪县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在县教研室主任覃波、学校副校长雷杰以及郭思洋、文云选、文衍生、李耕龙等同志的悉心指导下,1991年我主讲的《松树的风格》优质课由县教育局录像,经遂宁市教育局批准,代表遂宁市参加四川省语文优质录像课大赛,荣获三等奖(全省27堂参赛课中的总排位次第四名,初中组为第一名,即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均为优秀奖),并以这堂课为例撰写的专题教研总结论文《协同论在“双向导读整体阅读法”中的运用》荣获全国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被选编进《全国中学教师优秀教研论文选》,“双向导读整体阅读法”被编入《中国中学语文教学教法大全》;1993年10月,全文发表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上,已被“全球最大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收存。我写的题为《何谓语文〈自学笔记〉》《语文阅读教学中“导”与“读”的协同关系》《学校管理新探——三四管理制》先后在四川省《教育导报》发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共鸣效应》分别发表在省刊《学校思想教育文稿》和省报《教育导报》上。我写的《语文〈自学笔记〉导学法浅议》《信息论在“四步导读法”中的运用》《运用〈自学笔记〉进行语、数同步自学》经验总结文章分别获市、县教改论文一等奖。诗歌《问酒乡》发表在县《沱牌报》《子昂诗社报》。题为《浅谈依法治教的必要性》的论文在“射洪县依法治县理论研讨会”上交流并获论文赛二等奖,并在县《法制专刊》发表。题为《十亿个X=?》《OK.时代的弄潮儿!》演讲稿先后获县青年教师演讲赛创作、演讲一等奖。我给县教育局撰写的演讲稿《事业就是我的生命——遂宁市模范教师冯万柏先进事迹》由遂宁市先进教师演讲团在全市巡回演讲。1990年至1999年,正值太和一中闻名县内外,处于第一个鼎盛时期,我也先后荣获县教育系统“千分之二晋升工资奖”,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研究员”“优秀园丁”。1993年选编进《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词典》。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9月刊封底撰文附彩照作过“全国优秀研究员”专页介绍。1997年被四川省职称改革评聘小组评为省、市“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并列入不能随意调出本市的“专业技术特控人员”名单,取得破格评聘中学高级教师的资格。
四、不惑铸梦
常言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身陷教坛的遭遇可没有应验这句话,倒还成了“累到中年百事忙”。忙得连射洪县计生委希望我在三年内能调过去任办公室主任的机会都错过了,痴得连绵阳高新开发区某实验中学几次聘请我去专做课题教研都去不成,浙江光华学校几次高薪聘请我去上语文可都因我是“遂宁市专业技术特控人员”而不便走。我常常也扪心自问:我既已成教书匠,绝不要落下“教得窝囊,误人子弟”的笑柄。尤其是我教的初中九九级一班的田月秋(华西医院博士),在读高中时写给我的教师节祝福信中说:“短短的几天高中学习,却让我体会到了您的好!你上语文课那么认真细致,丝丝入扣,听你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而你课后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慈父!另外,我特别钦佩你有渊博的学识和高洁的品行。总之你是一位非常非常好的老师,我会永远想念你,祝福你!”这让我深受感动。又如初中零五级学生李佳在教师节写给我的祝福信中说道:“回想起你在课堂上讲的每一个细节,真是受益匪浅,特别是您的教学方式和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都让我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找到了动力。”这更让我难忘。总之,是无数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的感言激励着我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加之我的五弟翔文写的《疑行无成,疑事无功》一文在《四川日报》发表,常用“哥不能不如弟”这句话自勉。于是我常常在习文弄墨中寻找灵感。高兴之余,把自己的作诗绘画、谱曲吟唱等爱好融进语文课堂,竟然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忙中取乐,好不乐哉!我创作的《水滴石穿》中的“从屋檐到滴水板,路径始终没变,有人嫌弃你生活单调无味,你却常绽开欢乐的笑脸”的诗句,这也许就是我“甘当教师,乐以教书”的内心写照吧!我创作的歌曲《人民教师之歌》中的歌词“你像蜡烛春蚕,为照亮别人,把银丝吐尽”,这也许就是我立志终身从教的誓言吧!我创作的歌曲《太和一中校歌》中的歌词“讲台上送走晚霞,灯光下迎来黎明,培育英才是时代的重任”,这也许就是吹响了我注定终身从教的号角吧!
正当我“乐伴杏坛桃李笑,呕心沥血默无声”时,赡养老人的义务,培养儿子的重任,望子成龙的迫切之心,希望“家和瑞昌”的强烈愿望都需要我去面对。事业刚有起色的我,虽已是不惑之年的我也难免有几分困惑。幸好我有四川省教科所钟和成教授负责的专题教研课题“双向导读整体阅读法”的实验研究的经历,这也为我以主研成员的资格,组织语文教研组全体语文教师,以我设计的“初中语文《自学笔记》导读法”为子课题,由太和一中申请,经四川省政府批准的《农村初中优化教学过程》的专题教研课题的研究实验消减了我心中些许困惑。该项课题研究于2001年9月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原以为这项课题研究的结果,能给主管部门和学校一个较好的交代作罢,我也好因此放下不干了。想尽快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培养自己孩子、照顾自己家庭上来。哪知一个“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却把太和一中推到了遂宁市课程改革前沿窗口,成了引领县、市教研课改的示范学校,办成了“射洪县外语实验学校”。加之刚上任不久的张华知校长又以许诺的方式,希望我继续好好干。不知是我碍于人情,还是痴梦不醒,抱着还混几天的想法默认了领导的善意。意想不到的是:我不仅继任语文教研组长,担任学校首届实验班2005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还要我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余学科继续搞好课题教研。这还不止,学校领导还要我负责把校园文学社搞起来。语文组在原来的“花卉”“雏鹰”文学活动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来者文学社”。借学校挂牌“射洪县外语实验学校”的东风,语文组还同英语组一起搞起以“汉英双语作文教学活动与课外读写活动有机结合”为特色的专题研究。《来者文学》社刊专设了“双语媲美”栏目,颇具特色。2005年8月,太和一中被中国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中学生文学社研究中心授予“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学校”,“来者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社刊《来者文学》也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示范社刊”。学校又步入一个鼎盛时期,成了省内外闻名的学校。我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和“校园文学优秀主编”。县教育局和县校园文学社联合行文通知我去浙江乐清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课程改革研讨暨全国校园文学活动总结表彰会”。这是我继1996年8月去苏州参加全国语文教改研讨会后,又挣得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听了中央教科所中学教材编写组赵鹏、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全国教育专家魏书生等教育专家和教育界知名人士有关语文课程改革的学术报告。如果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就更应该勇于走出去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当我阅读了覃波、覃润昌主编的《语文新视野》一书后,倍受鼓舞。我也萌动了自己能出一本书的种种奇思异想。
五、知命惜梦
时过境迁,岁月蹉跎,不知不觉中我已混到奔六的知命之年了。我认为“知命”者,可谓“懂事知理”也。深感年过半百,大势已去,江河日下,自愧不如的我,就把“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名言当成了我的座右铭,已把心思转移到多关心儿子事业,并且以全家三口人的生肖为题材,定下“创业首举:发奋康庄(我属马);为人根本:诚信昂扬(妻属牛);人生目标:振威川海(儿属虎;川:用四川喻指盆地意识;海:借上海喻指开放情怀。旨在鼓励儿子要冲破盆地意识,应具有大海一样的博大情怀去创造自己的人生);兴家宗旨:家和瑞昌”的家训来营造温馨幸福家庭。心里又产生了明智的想法:应该卸下教研组长的担子,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于是主动向学校领导申请不干教研组长一摊子事,结果又遭来关心我的领导训斥:“蒋从华,学校语文组推选县语文学科带头人你理所应该,当之无愧,你却不写申请,怎么又把机会让给别人了?”对此我总是淡定一笑,言谢以答之。我正在为甩脱包袱一身轻而感庆幸时,也为儿子考上名牌大学而感欣慰时,也为我正在以家训营造温馨幸福家庭而感自足时,也就是2007年秋,覃润昌刚接任太和一中校长不久,以弟兄般的感情对我嘱托:你在我接任校长前甩掉语文教研组长之事,就不再强求,无论如何,学校文学社的事你必须继续撑起……话虽不多,却让我顿时想到:无论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无言推辞了。于是对昔日试图用文学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梦又产生难舍之情。2009年11月,学校通知我去浙江杭州天杭实验学校参加第四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知名专家的论述和“语文大课堂”教学理念更新了我的语文教学观念,尤其是王世龙先生《提高教师文学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又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给我指点了如何通过加强文学修养开展文学教育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迷津。于是和老师们一起搞起诸如办好《来者文学》社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文心雕龙杯”“叶圣陶杯”等作文大赛征文活动,立项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的读写教学研究”专题研究等。在射洪县乃至遂宁市,以超前意识,开拓精神,坚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语文老师的文学修养为切入点,以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兼优,人格发展与身心发展兼优,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兼优”等综合素质为育人目标,率先大胆把文学引进语文等学科教学课堂,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创建文学校园品牌学校,认真搞好学校教育均衡发展。2009至2011年7月以来,由覃润昌校长带领何宗信主任和我主持,以胥勋建、任郁、蒲昭青、李世勇四位主研人员协同语文组、英语组的教师,认真进行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子课题“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读写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活动。该课题于2011年7月结题,并荣获优秀成果奖。由我和何宗信主任协助覃校长主编的《来者书台》一书被列入课题成果系列丛书,2013年11月被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评为全国校园文学专著一等奖。2011年至2013年,学校先后被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委员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评为“全国十佳校园文学示范校”“全国新课程改革写作示范校”;“来者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覃润昌校长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全国模范校长”,并被特约在“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作了专题发言,深得好评。何宗信主任被特约参加“第二届学校文化与品牌学校建设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作了专题经验交流发言,我先后十多次获得“全国十佳校园文学示范校首席指导教师”“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模范指导教师”“全国创建文学校园模范教师”等荣誉。这些荣誉也许不会被那些“唯升学论者”认可,也许会让那些以考试分数排名论英雄的热衷者看作是不务正业之举,但这至少证明:太和一中是在认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切实进行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为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文学梦铺染了一层充满生机活力的七彩底色。而这期间我在即兴之时,将我生活中经历的真情实感,偶尔见闻或凑成《游颐和园》《登泰山》《西湖行吟》《无题四首》等诗词,或凑成《饮酒的学问》《盛夏,窗外那一株薄荷》等直抒胸臆的散文,或凑成《三维人生》《我的梦也绿了》《雨的忏悔》等韵文,或凑成《白云之歌》《杏叶心声》等一类歌词。与学生一起做文学梦。
六、花甲续梦
一个人工作到花甲之年,算是圆满人生,应该且喜且贺,也可谓“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吧!我已实现了我在童真时就痴望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从事教育职业至今已有三十七个春秋了。说实话,如果不是时光老人开了我一个小小的玩笑,即身份证上把我的出生年龄写小了三岁,我今天应该是名正言顺地退休了,可我却成了该退休而不成的不知饭否的“廉颇老将”了。有时还自嘲道:推迟退休对有的人来讲是一种损失,可我却认为这也许是一件丰富人生体验延长生命的好事。因为作为乐观、宽容、淡泊、明智的我,多一天与活泼天真的学生生活在一起,就会让自己的生命多富有快乐一天。故此,我才把我的QQ昵称取为“天真”。这可谓是“教育让我们富有”吧!说得好听点,拿前苏联作家保尔·柯察金的举世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用这段名言来衡量自己的一生是否活得有价值?是否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祖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而不懈努力,我可就名不副实啊!要说精神上富有还勉强可以。既然时光老人要让我和学生多打几年交道,那就只好混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时候了。怎样混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时间,又让我困惑了。这时好心人又劝我了:你应该把你一生中所作所为、所言所得,尤其是你认为是值得写的东西写出来,变成册子,让别人指正,让自己回味,让后辈借鉴,这对于余热未尽的你不是一件好事吗?我听之初,虽觉言之有理,自省思量后,却感内心有愧。2014年3月北京会议时,又是王世龙,单荣秀,王光第、钟湘麟等专家学者鼓起了我的勇气,建议我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研成果,和带领学生把文学引进语文课堂时所写的文学作品整理出来即可。鼓励中又让我产生狂想,定书名为《杏坛心月》,向世人表白我教书育人三十七个春秋以来,心如明月一样澄澈可鉴。也就是以此书作为太和一中文学课堂校本教研成果“献给激励我梦想一生的杏坛,感谢砥砺我顽强一生的同仁,留作鉴证我平庸一生的佐证”!
我知道,《杏坛心月》一书中的文章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有不少缺陷之处,诚请同仁批评指正。在此,衷心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出版《杏坛心月》这本书的专家、学者、领导、同仁。
蒋从华
2014年秋于子昂故里
心灵的月光
——写在蒋从华老师《杏坛心月》出版之际………………王世龙(001)
杏叶心语(自序)……………………………………………………(003)
第一辑 知行篇
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读写教学研究报告………………………(003)
协同论在“双向导读整体阅读法”中的运用………………………(029)
信息论在“四步双向导读”法中的运用……………………………(037)
“语文《自学笔记》导学法”实验研究报告 ………………………(044)
“语文《自学笔记》导学法”浅谈 …………………………………(049)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新探……………………………(054)
目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中的运用
——谈初中语文目标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058)
初中文学作品欣赏教学中情感共鸣效应与思想道德教育
——古典诗文吟诵例谈………………………………………………(064)
语文教研课改中的“四个讲求”
——太和一中语文教研组教研教改总结……………………………(068)
优化词语教学八法……………………………………………………(074)
初中语文“三维四步导读”教学模式………………………………(076)
吟诵唤深情
——古诗《杜少府之任蜀州》吟诵赏读法…………………………(078)
供材料作文写作概论…………………………………………………(080)
让学生心灵与大自然和谐共振
——作文要说真话导练活动…………………………………………(084)
作文评价活动设计方案………………………………………………(087)
纠正学生行为过错方法创新例谈……………………………………(090)
依法治教的必要性……………………………………………………(093)
万不可丢失孩子的童心
——观电影《少年犯》后……………………………………………(098)
细微深处见真情
——发现学生思想闪光点十六法……………………………………(101)
剖析学生厌学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03)
第二辑 吟韵篇
《来者书台》导言诗三首 ……………………………………………(109)
水滴石穿(外一首)…………………………………………………(109)
问酒乡…………………………………………………………………(110)
落叶……………………………………………………………………(110)
秋叶,又回来啦………………………………………………………(111)
我的梦也绿了(童话诗)……………………………………………(112)
梦,从绿色中升起……………………………………………………(114)
雨的忏悔………………………………………………………………(115)
寄来者(三首)………………………………………………………(116)
向阳花…………………………………………………………………(117)
根·叶·花·果………………………………………………………(117)
春思……………………………………………………………………(118)
杏叶心声(歌词)……………………………………………………(119)
白云之歌(歌词)……………………………………………………(119)
故乡的厚礼(歌词) …………………………………………………(120)
登泰山…………………………………………………………………(121)
阆中行…………………………………………………………………(121)
无题四首………………………………………………………………(122)
根深六十阳春赋………………………………………………………(123)
词三首…………………………………………………………………(124)
欢乐的课堂……………………………………………………………(125)
游颐和园
——与表弟跃新和诗…………………………………………………(128)
静夜思…………………………………………………………………(128)
盼
——应和云选兄中秋短信诗…………………………………………(129)
重阳有感
——寄语遥祝吾儿23岁生日 ………………………………………(130)
爱子廿三生日偶感……………………………………………………(130)
读爱子硕士毕业答辩论文有感………………………………………(131)
汉高助你志更高………………………………………………………(131)
新婚吟
——为刘高燕新婚有感而作…………………………………………(132)
和翔文诗一首…………………………………………………………(132)
读翔文弟《续修蒋氏家谱有感》……………………………………(133)
你说哪个神通大(儿歌) ……………………………………………(134)
妈妈只生我一个(儿歌)……………………………………………(135)
风雨赋(二章)………………………………………………………(135)
盛夏,窗外那一株薄荷………………………………………………(137)
绿叶……………………………………………………………………(139)
同窗染濡寄真情………………………………………………………(140)
饮酒的学问
——读《醉界》有感…………………………………………………(141)
来自沉郁中的震撼
——电影《焦裕禄》观后……………………………………………(143)
梦萦峨眉………………………………………………………………(147)
青岛晨曦………………………………………………………………(148)
东方升起了红太阳……………………………………………………(148)
博浪者的脚印…………………………………………………………(149)
心泉……………………………………………………………………(150)
你从远古来……………………………………………………………(150)
栖之韵…………………………………………………………………(151)
咏盆荷…………………………………………………………………(152)
西湖行吟………………………………………………………………(152)
再游西湖………………………………………………………………(153)
断桥情思………………………………………………………………(154)
雨涤樱花………………………………………………………………(154)
清华园里一小草………………………………………………………(155)
永恒的时刻
——写在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奠日 …………………………(156)
附录一:太和一中校歌………………………………………………(157)
附录二:谱写唐诗《杜少府之任蜀州》吟诵曲……………………(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