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杨其蒙:诗意的月亮----与一轮明月交息,就会超然物外 2015-11-23 15:01:42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月亮文化。望月,赏月,拜月,祭月,这种种习俗都凝聚着华夏儿女对月的深厚感情。我们的祖先对月还有许多凝聚着自己喜爱之情的称呼,如白兔、白玉盘、宝镜、桂宫、银盘等,月文化在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自古以来,迁客骚人每逢佳节便望月而思,揽月而哀,赏月而感,有感而发,泼墨挥毫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寄托着白居易的愤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寄托着李商隐的感伤,“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寄托着王建月下的思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承载着李煜的国破家亡之痛;“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承载着辛弃疾报国无门抑郁不得志的愤懑与悲哀。这让人魂牵梦绕的月亮啊,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亘古长存的明月啊,寄托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愁思,承载了多少迁客骚人的悲欢,又见证了多少王朝的更替、世事沧桑的变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初唐张若虚的笔下的月亮则独树一帜,他借明月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精神的探究;并与春江花月夜的月下美景,思妇游子之间的爱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千古名篇,被称为“诗中的诗”“以孤篇压倒盛唐”的千古绝笔。这皎洁的月亮成就了张若虚的千古才子之名,而张若虚更是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天人哲思为明月又增添了几许的皎洁!

更多的时候,月亮是谪仙李白的伴侣。当李白与朋友相隔万里无法见面时,当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都已成为奢望时,他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当李白得意时,当李白豪情满怀时,他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李白孤独时,当李白抑郁时,他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李白醉酒时,当李白离开这个世界时,他诗兴大发,灵感备至,去水中捞月亮,在月波荡漾之下,富有诗意地离去。

好多情况下,明月是豪放的东坡的精神寄托。苏轼在极度失意时,吟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在中秋望月时,吟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在豪情满怀时,吟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在无限寂寞与凄凉时,吟出“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禅说“千山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心”,古人在内心烦乱不宁时,就像千江水中有千个月亮,“剪不断,理还乱”。古人在心静如水时,静观而与自然相通,与一轮明月交息,就会超然物外,神清气爽。

一位位诗人已逝,但他们的诗句和他们笔下的月亮却在流传千古,万世长存。今人的月亮依旧在我们头顶高悬,依旧在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沧桑,依旧在替我们寄托着思念,承载着哀愁,依旧在倾听者华夏儿女的浅吟低唱,直到永远永远……

 

本文原载于校园文学2015年第3卷。作者杨其蒙,河北沧州海兴中学高三11班;指导老师:马凤华)

 

 

上一篇:朱丹:平凡如叶----只要努力,一定会扭转乾坤
下一篇: 邓健杨:无心插柳柳成荫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