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张敏:第二性/第三届叶杯一等奖 2015-11-20 12:28:27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第 二 性(一等奖)

 

山东省新泰新汶中学高二  张 敏

“软弱,你是女人的名字!”一千多年前,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叫响了整个欧洲,叫响了整个世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虽有无数的女权主义者为“妇女解放”而奔走呼告、呐喊于众,可现实中仍不乏妇女遭受“性别歧视”冷遇的现象。

从“夫字天出头”的社会,到“男女半边天”的今天,因性别差异而导致的权力与地位的不平等仍是如此明显地摆在人们面前。《第二性》的作者波伏瓦是女权主义者,她一生极力宣扬女权主义,最终获诺贝尔奖。可就是她的身份——20世纪第一流的文学大师让•••保尔萨特的女友,社会舆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怀疑她的才华,最终也没能逃脱那条“女人不是后天塑造,而是天生”的第二性之路。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女人中成为政客,成为文人的似乎屈指可数,外有以热衷领土扩张而著称的沙俄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我至今仍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有一幅讽刺她勃勃野心的绝妙漫画:魔鬼向女皇献礼,左手托华沙,右手托君士坦丁堡,真可谓讽刺辛辣至极!

在中国,提起女政客,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代女皇武则天,她14岁多进宫到80岁驾崩,从小小的宫女慢慢成为一国之君,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女子执政之路,可就是这个“唯一”却没有成为女人的骄傲,反被看作中国皇史的一处败笔、一出闹剧。

武则天是一女子,而在封建社会,似乎只有那种“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才是男人青睐的对象,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文化熏陶铸就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意识,到底还是薛宝钗好呀!这样的老婆娶回家,不仅看着舒心,放着也放心,那种过分聪慧,过分出色的女孩若娶回家,不仅遮挡丈夫的光芒,还得时刻提防她“红杏出墙”。看来三毛的话说得真没错:男人,百分之八十的男人,潜意识里都只有两样东西——自尊心和虚荣心!

“自古红颜多薄命”女子的生命,是昭君出塞的风沙,是貂蝉起舞的团扇,是玉环绕颈的白绸,是西子坠湖的涟漪,是绿珠溅落的鲜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白娘子被压塔下的凄苦,是玉娘那如泣如诉的琵琶声……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风华绝代本应是她们的财富,而不该成为困住她们的枷锁,当唐宗宋祖“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时,可曾想过,他们身边如蝶一般袅袅而立的女子并非是种玩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孔孟的儒学之道在中国,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一直都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其学说之精髓“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一直洋洋自得地骑在人们头上。七重楼门,锁住了多少闺中相思,那豆蔻年华的花样女子本该拥有欢乐,此刻却只能坐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石凳上,“泪眼问花”,感时伤世。“望夫处,江悠悠”,几许等待,几许苍凉,那望眼欲穿的女子仍站在崖旁,“化为石”,却也“不回头”……

自古,真性情的女子似乎太多,她们的光辉形象被载进了书中,载进了《烈女传》,供后世女子瞻仰膜拜,想到她们毕生追求的至真至情,到头来竟是为封建礼制而说教,我的心中就有一种悲凉的感觉,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逢场作戏,凭什么女人就该去立“贞洁牌坊”?这个社会本有的大男子主义、本有的男性高傲铸就了太多的不平等,也铸就了太多的悲剧!

余秋雨老师的《霜冷长河》中收录了一篇《关于名誉》。先写阮玲玉自杀,后写李清照一生艰难,两个女人都是才女,可境地却一个比一个惨。我看过阮玲玉演的电影,她叫:“我要活!我要活!我要活!” 一声声呐喊震耳欲聋,只可叹我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竟也容不下这样一个弱子女!

雨打芭蕉的夜里,秋风秋雨的夜晨,“凄凄惨惨”的易安居士撑起小伞感伤满地的黄花,当年“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情不见了,有的只是而今“欲语泪先流”的哀怨和忧伤。五十多岁的人了,在看清了后夫只为图其家产后,还要不惜抛头露面与他对簿公堂,最终落得个被关入狱的下场,这又是何苦来着!

女子无才便是“福”。李清照错就错在太过聪明了,索性什么都不懂,倒也罢了,正是因为她懂得太多了,才把名誉、地位看得太过重要,“寻寻觅觅”地追逐了大半生,却空余一身傲骨、一世清高。身世的飘零、晚境的凄凉让这位女文人早已“哀,莫大于心死”了。

历史的长河依旧在滚滚不息地向前奔流。而在那20世纪的记忆中,在那黑幕般窒息女人的陈规陋习中,波伏瓦用她钢铁一般的意志,“发展自我,充实自我”的睿智理性思想,为女性展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其实,女权主义也并非是要与男人为敌,在今天,她们指出她们内有的敌人实际就是自己。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走向过去一直被男性占领的领域。另一方面,她们依然看重家庭,母亲的角色,这导致她们内心承受的压力、精神的裂变、人格的重塑都比男人要严峻得多,梁启超的学生——女书法家萧娴,曾用“半世不知身是我,一生全在梦劳中”的诗句,道出了新女性的甘苦。我只希望,她们不会是第二个波伏瓦……

(指导老师:庄英瑞)

 

【获奖理由】

读过此文,就会为本文小作者那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所折服。本文见解独到,立意深刻,语言凝练,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作者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上一篇:施晓云:黄永玉的启示/第三届叶圣陶杯一等奖
下一篇:冯星星:把纱布扎成蝴蝶结/文杯才世大赛获奖作文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