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王 婧:波澜壮阔的精神河流/第三届叶杯一等奖 2015-11-20 10:09:09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波澜壮阔的精神河流(一等奖)

 

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高二  王 婧

 

       绵延而又坚毅的两条弧线,怀抱着细水长流。弧线文不加点地延伸了两种文化,流水巧夺天工地交织了此岸和彼岸。沿着一条河流追溯它兼容的文明,与其说是一份对源远流长的敬慕,不如说是一场意味深长的体验;顺着一条河流感受它经历的风景,与其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不如说是一次河流对岁月精致的聆听。这样让人萦回和成长的精神长河,即使当时间悄无声息地驻足,它也依然将谱写出恒久不变的流动美丽。

流动中涌起我的回忆。儿时的自己是那样尽情穿梭在清澈快乐的童年,当望着父母以朋友身份推荐的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那厚厚的书本让我既有些畏惧又有隐隐的探究欲望。酝酿过后,在坚定的阅读信念中,我开辟了这片精神领域在我心灵深处的发源地。起起落落的文字,深深浅浅的句点,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灵碰撞中,情不自禁地融入这条被世人赞不绝口的河流,时光似画外音一般静静地划过岁月的容颜。如今的我是在成长中丰满了思想的新生命,再一次提及那个名字,我,有着浓浓的感动。那些长长的篇幅像是刻在我心里,灵魂在汲取,我懂得了什么是崇高,什么是信念,我也懂得了生命最真实的色彩应当怎样去充实。《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是19世纪末20世纪前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一生的著作有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时事评论、艺术研究论革和政论等。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曾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罗兰说,他用贝多芬的眼睛观看并且批判当今的欧洲。小说描写德国血统的天才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成名的一生。小说的出版.,使罗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被认为是西文世界的重要作家之一。

以一种唯美的笔来抒写内心奋发着的热爱,是一种怎样的淋漓尽致;或者说,用满怀温暖的情致来歌颂一段风雨兼程的人生之路,又是一种怎样的宽容与博爱。罗兰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笔的运动只是因为文字已经深深地融入生命,柔润与刚毅,功底与心境,他就像一朵嫣然的花,不经意间却开出了美丽。如果物理学家的名言是“给我一个支点”,那么,罗兰的名言就是“给我一渊生生不息的流水”。他,将这一切让人流连忘返的精神美酒点点滴滴溶入了四条凝聚神韵的河流,从前的从前到从前、到现在、到未来,亘古的画面诠释了永远。

自然之河在流淌。

莱茵河静静地在岁月的面容上穿行,流出一种深邃情意,道出一份文化苦旅。梦幻湖畔、碧波清影,曾是多少音乐家念念不忘的音乐圣堂,是多少文人墨客心中可亲可敬的力量之源。它唤醒了沉睡的心灵,滋养了喑哑的声音,绘满最真挚的喜悦与忧郁,沉淀着文化特有的凝重。莱茵河与天下所有母亲一样,有着伟岸的身躯和坚定的心灵。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在这样一棵雄壮的大树上结出的一粒最丰满的果实。在那样的水流中,他找到了自己;在那样的精神田园里,他重识了生命;在那样的绵延不绝中,他领略了所有值得铭记的真谛;在那样的伟大使命的起源处,他也懂得死亡是另一种永生的存在方式。当凝视着眼前呈现出的壮阔,在无声无语中,他的骨子里全然注入了对生命的敬畏,他的整个灵魂都被另一种永恒的力量占据——希望!

音乐之河在畅想。

蕴蓄了音乐的河流是一座屹立不朽的丰碑,它是执著的萦回在乐章里的心灵艰难跋涉的见证。音乐是灵感的道路,是一块最质朴的石头。而约翰克利斯朵夫正是这样一位建设者,这样一位雕刻家,用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进行了长久的孕育,用他最终领悟到的精华给世界注入新鲜的血液。当那些如诗如画的旋律在如痴如醉的人们耳际萦绕回响,有多少人能够了解,为了这一刻的光华灿烂,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与力量,守候了多少耐心与寂寞;又有多少人能够懂得,为了作品的自然浑成,他期盼了多少“心有灵犀一点通”,度过了多少因一触即发的灵感而彻夜工作的夜晚。这一段旅途,有森林,有高山,有海洋,有沙漠,他就是这么坚定地一步步走过。对于他的整个生命,这是一笔无与伦比的伟大财富;对于整个世界,这更是一种让所有人用心体会的伟大精神。

心理之河在成长。

“整个的人都很紧张。雷雨一天天地酝酿着。白茫茫的天上布满了灼热的云。没有一丝风,凝集不动的空气在发酵,似乎沸腾了。大地寂静无声,麻痹了。头在发烧,嗡嗡地响着,整个天地等着那愈积愈厚的力的爆发,等着那沉甸甸的高举着的锤子打在乌云上面。又大又热的阴影移过,一阵火辣辣的风吹过;神经像树叶在发抖……

“这样等待的时候自有一种悲怆而痛快的感觉。虽然你受着压迫,浑身难过,可是你感觉到血管里头有的是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陶醉的灵魂在锅炉里沸腾,像埋在酒桶里的葡萄。千千万万的生与死的种子都在心中活动,结果会产生些什么呢?……

年轻气盛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样充满激情与躁动的心灵波涛,不仅是他一个人所拥有过的感觉,而是所有年轻的心共同碰撞、经历着的境界。青春应是被理想与活力充斥着的,哪怕是多了一些无畏的冲动或是不必要的轻狂。年轻的欢乐中,克利斯朵夫将他一切对生命强度和张力的感受献给了音乐,同时,伴随着音乐,成长、蜕变、完美自己的人格。多少个年头流逝过后,克利斯朵夫在对音乐的狂热上,增添了理性的认识和评论。

“克利斯朵夫对那些音乐界的俗物尤其感到恶心的是他们的形式主义。他们之间只讨论形式一项。情操、性格、生命都绝口不提!没有一个人想到真正的音乐家是生活在音响的宇宙中的,他的岁月就寄于音乐的浪潮。音乐是他呼吸的空气,是他生息的天地。他的心灵本身便是音乐;他所爱,所憎,所苦,所惧,所希望,又无一非音乐……天才是要用生命力的强度来测量的,艺术这个残缺不全的工具也不过是想唤引生命罢了。但法国有多少人想到这一点呢?对这个化学家式的民族,音乐似乎只是配合声音的艺术。它把字母当作书本……

艺术家的灵魂再高尚,也与凡人一样有着不可全然弥补的缺陷。只是,艺术家总是在不断向着更崇高前进,不断完善自己,所以,我们是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克利斯朵夫的成长带来了成熟与冷静,也许无法再激起豪情万丈,但却用另一种沉稳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了他拥有的智慧与底蕴。

生命之河在飞扬。

精妙绝伦的语言涌动出生命的波澜壮阔。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一半像贝多芬,一半像作者自己,一生追求真善美,不断反抗腐朽没落的艺术和庸俗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克利斯朵夫的奋斗,表现了一代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彷徨、追求、苦闷和幻灭,反映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强者意识。

我国著名学者傅雷先生在担任本作品译者时曾写到:“《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的一曲大交响乐。”

卷首,罗曼罗兰题词: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必胜的自由灵魂!如今在我看来,这极富生命力的文字已不仅仅是一种对自由的呐喊和对战士的激励,而是一部献给全人类最深挚灵魂的雄伟赞歌。克利斯朵夫即使是去世的时刻也怀着对生命崇高的敬意和热爱。因为,回顾他的一生,他无怨无悔,轰轰烈烈。生命只有一次,来去匆匆的年华中,在岁月的长河里追溯生命的真谛。唯有创造,才能与永恒的山河同在;唯有希望,才能引领幸福之路远航!

曾经以为,希望是笑容;曾经以为,希望是沟通;曾经以为;希望是不屈;曾经以为,希望是生命。而在静静感知了这震撼的流水文字,凝视中,我释然,希望原来就在生命的内心深处——拼搏的力量,与命运交锋——这,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本能!有了这样的精神河流,我们不会畏惧于更遥远更未知的道路,前面有许多英雄因为这奋斗倒了下去,化作的丰碑却在瞬间铸为永恒!

徜徉在罗曼罗兰架设的精神长河,音乐是辛苦旅程的琼浆,音乐是伟大生命的海洋,流过了千山万水,跨越了千时百年,见证了后人对他尊敬的目光,畅想着每个生命为理想追寻的亘古希望!

(指导老师:安  黎)

 

【获奖理由】

很少有中学生能静下心读一本名著,而且细细品位其中的内涵。本文小作者在读完《约翰克利斯朵夫》后怀着崇敬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全文不是简单的内容的重复,而是一种深入的探讨,中学生能有此感悟实属难得。

 

上一篇:王 慧:夜阑观币话爱国/第三届叶杯特等奖
下一篇:施晓云:黄永玉的启示/第三届叶圣陶杯一等奖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