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记录下河流的等待,年轮记录下树木的等待,花朵记录下种子的等待……我的心中记录下您的等待。
“闺女,放学了吗?我几点去接你?”
我上的是寄宿制学校,每逢周末回家,爸爸总是分秒不差地掐准我的下课时间,迫不及待地告知他去镇上的车站接我,因为我居住的村庄距离小镇还有四五里路呢。
“嗯,在收拾行李,一会就出发”。我一边胡乱朝行李箱里塞着课本、衣物,一边应付着爸爸。这老爹,急什么啊,刚下课就来电话。
“我这就去车站接你,你快点啊!”没等我回话,爸爸就挂了电话。呵,这急脾气!
“再挤就成肉饼了!”车厢里不知谁在抱怨着。满满一车都是归心似箭的学子们。
“闺女,坐上车了吗?注意安全啊!”
“爸,刚坐上”。读到高二的我和不识几个大字的老爹对话时总是这么惜字如金,是觉得和爸爸没有共同语言?是觉得爸爸那点文化不够资格和我对话?
脑海里浮现出爸爸穿着那件永不更换、颜色褪尽的大衣,骑着电瓶车的那副心急火燎的样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记忆中的父亲沉默寡言,整天忙碌着,很少搭理我这个丫头片子。是不善表达感情吗?是重男轻女吗?是太忙吗?
“闺女,到哪里了?我快到车站了。”
“爸,县城堵车,刚出城。”车厢里,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玩着手游,有的昏昏欲睡。我把视线投向车窗外,西边的天空出现一片绚丽的彩霞,暗示着黄昏的来临。我的思绪回到了儿时的黄昏。“你瞅瞅你这字写的!‘人’‘尔’能分家吗?‘你’是这样写吗!”我伟大的“书法作品”又被爸爸华丽丽地讽刺了一通。哼!自己不识几个字还有资格说我,有本事你写几个字我看看。心里不服气,可没敢说出来。
“闺女,到哪里了?我到车站了,都快黑天了。”
“车走走停停地,我有什么办法。”窗外的天色逐渐变得晦暗,回家的急切心情也如打翻的墨水瓶一发不可收拾,我有些不耐烦地挂断了爸爸的电话。催什么催,好像我磨蹭着不想回家似的。
曾几何时,爸爸在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沉默的威严,可近几年,每当我不堪忍受学业的重压,莫名其妙地发泄情绪时,爸爸总是愣愣地看着我,然后“呵呵”傻笑几声,“这个疯丫头,脾气随我”,然后默默走开。
“闺女,到哪里了?我在车站等你,刚才怎么没说完就断线了,信号不好。”
“有完没完啊,别再打电话了,到了我自然告诉你!”焦虑冲散了理智,我的声音不觉提高了八度。“唰”,一车同学的目光一起射向我,当时的我真是羞愧难当,如坐针毡。是因为爸爸连挂断电话和信号不好都分不清而生气吗?是因为天色已晚没有到家而懊恼吗?是因为莫名其妙地冲爸爸发火而自责吗?爸爸在黑暗的寒夜里等待久未归家的女儿错了吗?同学们的目光里是谴责?是鄙视?
“闺女,别着急,别害怕,我在车站等你,你妈刚才来电话说你一到家咱就下水饺开饭。”
生活重压下的爸爸一向脾气不大好,但这次一句“别着急,别害怕”一下戳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鼻子一酸,忍住了将要坠落的泪珠,声音降低了八度:
“嗯,爸,马上到站了。”
车停。一窝蜂下车。路灯下,一个穿着旧棉袄、佝偻着身子的熟悉身影向我急切地招手。我迎上去,看着因寒冷而愈显苍老的爸爸,不争气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滚落下来。
“爸,天这么冷,怎么也不戴帽子”。
“嘿嘿,走得急,忘了”。爸爸顺手接过我的行李箱,憨憨地笑着。
“终于把闺女等回来了,什么破车,这么慢,急死我了!”
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充满各种各样类似的等待,这样的温馨等待洒满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时时刻刻,它让我们对于亲情有了更多的企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人等待,真好!
作者:山东费县第一中学高二 胡贵丽,指导教师:郁永利
点评:《等待》撷取生活中一次回家之路,父女的几次电话沟通贯穿全文,语言朴实无华,思路清晰流畅,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寒夜等待女儿归来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表达深切的父爱之情是本文最大的特色。结尾点题,深化主旨,是一篇难得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