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育理论 > 前沿观点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焦锐男:推开一扇窗——我为什么开展文学名著专题学习 2014-12-09 14:40:24  发布者:闻瑛  来源:“文学课堂”展评

推开一扇窗

——我为什么开展文学名著专题研究性学习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如何读,为什么读》一书中说:“我快七十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因为时间不允许。”仿用一下,我已经40岁了,不想教糟糕的书,如同不想过糟糕的日子,因为时间不允许。于是,为自己和学生推开了一扇窗:专题研究性学习。

一、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人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想法来自于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弊端的感受,在国内的课程改革中,语文几乎是呼声最高的学科。

1.教材单薄。从教十多年来,我深切感到,当前教材的单篇、单元式教学存在着单薄、平面、零碎化的问题,缺乏应有的深度,从而造成教师教的碎片化、随意性和学生学的浮光掠影。语文教学专家章熊教授在《我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看法》一文中写道:“迄今为止我们的语文课本都是文选式的(整篇或者截取),这些选本,就其基本单位来说,都是一个个封闭系统,前后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而深圳语文课改先行者吴泓老师则认为,当前语文教材单篇、单元式教学远不如专题研究性式教学更符合学生心智、精神成长的需求。

国内中学语文届曾经上期对“怎么教”强调颇多,但对“教什么”似乎不太上心。殊不知,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就如做成美味佳肴的前提是上等的原材料一样。然而,一线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非常被动,甚至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不得不照本宣科。我认为,一线教师应该享有教学内容上更大的自主权和发言权,师生应该拥有更多的自信心和判断力。应该看到,单一版本的教材在事实上已经不能满足高中生,尤其是优秀高中生的心灵和精神发育的需要。

2.读写割裂。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读写割裂的现实,即师生所学教材与所训练的写作毫无关联,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张皮,各行其是。写作长期沦为写作技能的重复性操练,下了很大功夫,却不能解决学生思想贫乏、思维能力薄弱、写作水平堪忧的问题。其实,学生写不出优秀作文,首先是无东西可写,没有思想的源头,没有独到的见解,没有广泛深入的阅读,再好的技能又怎能不形同虚设?

3. 教法陈旧。如前所述,教师对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授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章熊教授甚至说:“与其让学生听乏味的讲解,不如让学生自己读书,提倡自主研发性学习。” 中学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技能操练过多,用教高三的方式教高一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普遍。《中国新闻周刊》在一次语文学习的调查中说:“方式陈旧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消耗于那些很容易查找到又很容易忘记的知识之上,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摧残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4. 学生苍白。信息时代学生貌似视野开阔、无所不知,但很多都是表象上的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事实上,不读书、不读经典已经成为这一代的现实,这势必导致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内容肤浅苍白,只是沦为海量信息的搬运工,被围困在无意义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甚至有被淹没的危险。索尔仁尼琴指出,人不仅要接受信息,也要适时拒绝信息,尤其是一些无意义信息、垃圾信息。但是拒绝信息需要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准确的分辨力,一个阅读肤浅、思维乏弱的学生又如何拥有独立、准确的判断力呢?

二、我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动因

1.十余年的教学困惑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争取被学生认可就是成功;而对中年教师而言,学生的认可乃至膜拜并不一定就能代表教学的成功,更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我个人从当年的不被认可的焦虑到现在学生评价高分乃至满分的现状,并没有消去我对语文教学的困惑。作为教师,我个人的教学是越来越精彩了,但我的学生并没有出现该有的、足够的精彩,问题出在哪儿?我深知,作为成熟教师,实现教的精彩并非难事,但真正成熟的教师不应该只追求讲台上“教的精彩”,而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台下学生“学的精彩”上。教师的优秀不等于学生的优秀,会讲的教师更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变成阅读者、探究者、表达者,让学生去深入阅读,生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源头活水、思想的资源、表达的材料才会从中溢出。教师从台前转到幕后,充当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师、规划者,做幕后英雄,虽然没有那么“光鲜”了,却更符合教育规律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更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了。专题学习把学生还原为独立自主的人,教师充分尊重、信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场能,“点燃“学生。

2.赴美学习的考察发现

本人有幸被深圳市教育局选中参加赴美海外培训,通过美国之行的观察比较,我发现,专题学习在美国高中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传统,正如《美国语文》一书中所说:“在美国,高中语文普遍采用专题教学形式。”我由衷感到,与国内的中学语文教育相比,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要开阔、深广得多。奥巴马执政后制定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指出:“学生读什么文本,至少和学生如何读文本同等重要。”确立了阅读文本选择的重要性。本人在纽约走访考察了数十所中学,其中新移民高中2013年秋11年级的教学专题只有三个,其中“选择、变化和授权”这个专题是阅读《荆棘鸟》这本著作,围绕此书,并且又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电影《死亡诗社》等作品进行支撑性阅读。学生们告诉笔者,他们一般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学完一本书,一学期一般学四本经典原著,一年八本左右。而纽约顶级高中史岱文森高中的专题学习则更接近我们的大学中文系,比如他们开设的课程有“欧洲文学”“当代文学”、“女性的声音”等。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读”什么决定了他们成为什么,专题学习在培养学生思维纵深度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特色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综而观之,无外乎思想与表达。如何让学生思想深刻,表达丰富?邹贤敏教授在《整体化:语文课改的必然选择》一文中指出:“用整体化教学取代以往碎片化、平面化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正途,而专题研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语文教学整体化的最佳方式。”专题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点体现在,专题教学信奉如下规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从精神方面切入,先‘道’(精神、思想层面)后‘技’(技巧、技能层面),由‘道悟技,以道御技’,即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让学生打开胸襟,放出眼光,广采博取,使学生能吸收多元文化的营养,成为健全发展的人”。

专题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与特色如下:

1.教材的开放性:经典、原典阅读

教材的开放性是指专题的设定一方面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前瞻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据师生的发展阶段和层次选择恰当专题,具有开放性、个性化和不断的生成性。而“经典”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是先人智慧的结晶,自然最具阅读价值和思想力量。正如吴泓老师所言:“真正的经典可以丰富人类的心灵,给人以灵魂。……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思想家倾心对话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两者思想空间和精神境界固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而今天的学校语文教育,就应当摈弃那些非经典之作的语文学习,摈弃那些拦腰斩断、割裂经典、急功近利的“应试阅读”,还要拒绝那些快餐式的所谓的“浅阅读”“悦读”对学生的侵蚀。(见《中学语文》2012年第10期)“语文只能活在文化经典当中,只有在文化经典中才有体悟和领会,才有传承和创新。”“一耽学堂”的创始人逄飞如是说。

2.读写的贯通性:读写一体

要使学生的表达走出肤浅和平庸,让学生的思想走向丰盈和深邃, 就需在“读”的过程中去不断地思考、追问、质疑、发现、写作……因为“读”什么决定了你“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你“写”什么;“写”的质量取决于你“阅读”的质量,“写”的高度取决于你“思想”的深度。所以说阅读和思考是写作的前提和源头活水。专题研究性学习坚持读写一体,学什么专题就从这个专题发现问题、追问质疑、提取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且超越高考的写作训练,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读写割裂、只重技能、忽视思想和阅读的情况。

3.学习的自主性:读、研、写、评四步法

开阔、独立和有深度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而“读”中有“研”,穿插进行。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张鸿苓指出:语文学习,小学重在记忆,初中重在理解,高中则重在批判精神的培养。而“研”正是培养批判精神的最佳途径。在完成这两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收集、整理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为下一阶段的“写”做准备,教师则提供方法和路径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了扎实的“读”与“研”,第三部的“写”就水到渠成,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后一步的“评”,首先是学生自评、互评。“自评”在于认识自我、发现不足。“互评”在于发现伙伴优点,相互学习、激励。最后教师评价点评,实现检测、评价、激励、发展的目的。

4.手段的多样性: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

传统课堂。传统课堂主要完成经典原著的学习和印发的课程资料的学习,学生自主研习经典、探究问题、个性化写作,教师负责学习环节的设计、指导和关键性问题的提出,进而平等引导、关注、参与学生的研习进程。学生则沉浸在一种自主自愿、自由愉悦、充满着思维挑战和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之中。

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使师生都享有更大的教与学的自由空间,突破纸介媒体和传统书籍的借阅局限,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高效,是有效教学的最佳呈现方式之一,让师生在更广阔的阅读天空里自由翱翔。此外,学生读写一体的研究性学习作品及时上传至语文学习博客平台,与同学交流、互评、共享、探究,且校外可登陆、家长可分享,对学生写作起到极大的正向激励作用,并形成永久性课程资源和青春记忆的一部分。

教师的作用。专题教学的教师参与其中的每个环节,但有时是台前有时是幕后,无论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专题教师都是总设计师,从专题内容的选择、到方案的设计、再到课程资源的筛选到博客平台的维护更新,全程关注,并与学生一起深度阅读,对学生专题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在促进学生心智发育、精神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事实上,专题教学中思维大大活跃起来的学生正也会向教师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压力,正是基于此,专题学习才充满魅力,真正实现华东师大李政道教授所讲的“让课堂充满生长的声音”。

四、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并非强制性、压迫性、灌输性的,而是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相互统一的,是在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方法掌握等自主建构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立,是不知不觉、润物无声地积淀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气质、性格、处世方式与行为准则。我很认同肖川老师的一段话:“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奠定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专题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学生进入信息化时代成为学习型社会一员奠定了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在塑造现代公民形成批判意识具有强健人格和审美情操方面,成就学生的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形成方面,提供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

唐建新教授在《一种期待已久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中说,一个好的专题学习的实现需要具备以下要素:“教师应该有比较广博的阅读范围和一定的阅读深度,否则难以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的学习研究;学校应该有便捷的网络阅读学习环境,以突破纸介媒体和传统书籍的借阅局限;家长和学校要能够理解语文教育的长效与滞后特点,才不至于急功近利计较眼前的一次次考试的分数变化。”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形式,专题研究性学习无疑为师生都推开了一扇窗,我相信,“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焦锐男,女,40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语文教师,在首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文学课堂”展评中荣获首批“十佳文学教师”荣誉称号)

 

 

上一篇:王克强:气场培育法在美国文学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阅读:一种有效的自我拯救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