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观察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王克强:气场培育法在美国文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4-11-21 16:48:57  发布者:闻瑛  来源:江苏省江阴暨阳中学 王克强

——写在首届全国语文教师“文学课堂”展评观摩研讨会上

 

    “气场”这个概念源自社交心理学,英文是“personal atmosphere”,可译成“个性化的氛围”。也就是说,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行为,在周围形成特殊的气氛来影响他人。这里面包括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他的学识、他的修养等各方面内容。

对与个体而言,活着就要修炼自己,要把自己的气场当作一件艺术品,然后用心去雕琢它,打磨它。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第一是眼中含笑,第二是口出良言,第三是遇事常想好的方面,生活给什么就享受什么,永远如一朵清雅的水莲花一样静静地微笑着,话语中总是洋溢着和煦的春风,让人感受到丝丝暖意。

对于学校而言,“气场”就是软环境。这种软环境表现为:学校管理者,是行政权威,更是学术权威,前者能维持秩序规则,后者能赢得灵魂仰止;教育者,是教学能手,更是育人专家,前者能教人知识技能,后者能让人顶天立地;受育者,是承继传统者,更是开拓创新者,前者能使人明白来路,后者能使人清楚去向。这样的“气场”需要每个教育者都能放飞梦想,怀揣圣心,灵转玉手,去缔造真纯可人的教学场景,唤醒生命蓬勃向上的热望。当漫步中学校园,感受到“高负氧离子”的“气场”扑面而来时,教育者与受育者之间因相互绿化、相互营养、相互造就、相互享受而成长为优质的生命共同体,就不再是一种奢望。

那么如何建构良好的气场呢?答案是用好气场培育法。气场培育法为美国社会改革活动家Edmund Shafetsbury所创,是一种让人改变行为模式,调动全身的积极力量,向一个既定目标前进继而产生让人信服的气场的方法。

2013年下半年,笔者在美国考察中学教育,亲身感受了气场培育法在芝加哥地区文学教育中的点滴运用。

一、掌握修炼个人气场的方法:气场培育成功的基础

美国文学教师普遍认为:良好的习惯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修炼个人气场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修炼个人气场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缘于此,他们的具体实践是:

(一)让“文学阅读”为学生修炼个人气场提供牵引力

美国文学教师培育学生个人气场的方法,首先表现在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文学书籍的好习惯,让文学阅读为学生修炼个人气场提供牵引力。

究竟如何通过文学阅读牵引学生修炼个人气场呢?美国文学教师自有其独门绝活,那就是“Read-a-thon”大赛。

Read-a-thon”大赛在芝加哥各中学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历时四周,不进行排名,也不提供任何外在的功利化奖赏。因为美国教育界普遍认为无谓的竞争不利于同学间的友谊与团结。

当“Read-a-thon”大赛酝酿之际,全校学生就已经开始积极报名,全员参与。竞赛期间,各年级学生都需在作业纸上写明自己每天的总计文学阅读时间及阅读书目,由家长签字以保证内容及过程的真实性,每班据此统计学生本周累计的阅读文学书籍时间。学校设置电子公告牌及时公布各班阅读情况,“Read-a-thon”结束时,全校各班的阅读时间相加就是该校总计的阅读时间。该数据将向社区公开,以反映该校学生的阅读情况。爱阅读,多阅读,会阅读,是很多美国中学生引以为豪的品质与能力。精读与泛读结合,拓宽了视野,促进了交流,为提高文学的鉴赏力、捕捉文化的兴趣点、创新的生长点提供广博基础。就这样,文学阅读逐渐融入了美国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需要。

更重要的是,阅读文学书籍让美国学生展示出强大的个人气场。在“Read-a-thon”大赛收官之际,芝加哥地区校际之间还会掀高潮——开展“Talk-show”竞赛。美国社会要求学生要善于演讲,要在演讲中体现出阅读的效果。参与演讲的学生在“Talk-show”中比思想、比语言、比逻辑、比表达自律,比文学素养,体现出了强大的个人气场:文学味浓,语言生动,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谈吐不凡,举止优雅,逻辑严密,个性鲜明。

(二)让“良好形象”成为学生个人气场的外显力

修炼个人气场的第二种方法,是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美国文学教师非常重视通过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引领,塑造学生的外在形象,认为这是成功培育学生个人气场所必需的外显力。

外形的定义包含了举止行为和精神面貌等。美国文学教师更看重学生的精神状态的外显,激励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中正面人物的好形象。要求学生与人交谈时,双眼须直视对方,不能有过多的小动作,给人一种充满自信的感觉;美国文学教师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解读,致力于培养学生言谈的幽默感。美国师生个个谈吐幽默、活跃融洽。在教学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幽默诙谐就成了紧张情境中的缓冲剂,使同学间摆脱窘境,消除敌意。另外幽默诙谐还被师生们用来含蓄地拒绝对方的要求,或进行一种善意的批评,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美国文学教师还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男主人公品格的解读,教育男生克服狭隘、嫉妒的心理,不斤斤计较,更不睚眦必报,表现出一种粗犷的、有内涵的阳刚之气。而女生则被塑造得谦恭友善,热情温柔。学生精神状态的外显还表现在重视微笑的魅力。与中国学生不同的是,美国中学生在校园里见到陌生人时,总是先微笑,再问好,更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在那一刻,他们的微笑让人感受到丝丝暖意。这就是强大的个人气场,这气场中蕴含着文学素养以及友善热情、自信包容的强大内心。

(三)让“发挥优势”成为修炼学生个人气场的内驱力

修炼个人气场的第三种方法,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所谓气场,就是有着能压倒众人,使人崇拜的气势。这种气势来自于自己的特长与优势的支撑。

美国文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特长的发挥。比如文学阅读课上,教师会运用“文学圈教学法”让学生尽情发挥特长,为修炼个人气场生成内驱力。

“文学圈教学法”是怎么推进的呢?在课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内容详尽的角色单,包括供学生挑选的角色及具体任务,并一定要在角色单上注明教师对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责任所赋予的预期。一般情况下有六种角色:讨论主持人、综述人、联想人、图解人、词汇讲解人、文化解读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挑选相应的角色。比如概括能力强的学生就会挑选“综述人”角色,去简述故事的大概情节以及关键点,并指出其所认为的最精彩的部分。词汇积累丰富及词汇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就会挑选“词汇讲解人”角色,从所读的作品中选出几个代表性的词汇,或是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并用同伴们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解释它们。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就会选择“图解人”角色,画出思维导图,加深同学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对自身所承担的角色的演绎,逐一展示自己的特长,赢得了同学的尊重,焕发了深入钻研的激情。此刻,特长的自由展示与优势的尽情发挥,为学生修炼个人气场生成了强大的内驱力。

二、构建学校气场:气场培育成功的保障

只有构建学校文化气场,才能引导师生审美、人文观念以及文学素养的发展,满足师生生理心理和情感文化上的需要,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平,从而达到整个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目的。

美国中学在构建学校文化气场方面的主要追求是:

(一)洋溢文学味

人类创造成功的“第二自然”,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精神主体的情感。美国的校园环境设计师,都力求将自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表达出来,把自己对学校文化的情感倾诉出来,把感染人得文学味彰显出来,从而引起全校师生的共鸣。在伊利诺伊州的许多学校建筑中,浓郁的文学味设计随处可见,比如芝加哥威顿中学主教学楼,其主体建筑是传统的木材与钢架结构,室内鲜艳的枣红色与冰冷的钢架相得益彰,营造了与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系列小说相和谐的氛围。木材与钢筋混凝土的结合赋予该建筑温暖、自然的詹姆斯文学气息,又有重创新、求进取的学校文化元素的影子。所以,当学校环境充满文学味的时候,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深度,一种文化气场融之于人的惬意感。

(二)散发艺术味

艺术品味是学校文化气场构建的主要追求之一。学校环境的艺术设计不仅为学校创造了人性的精神空间,也为学校创造了美观的物质空间。如美国设计师梅耶设计的奥罗拉私立学校纪念墙,设计师把纪念墙设计成一个个单独的三角形结构图形并采用几何形式进行拼接,点缀以花草、灯光、长椅、木板铺设的小路,使其不仅很好地强化了校史纪念的空间功能性,更使人们眼中习以为常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形状千篇一律的、颜色灰暗的墙体变成了一幅散发着思想与生命灵性的艺术品。既表现了美国人的普遍心态:永不安于现状,不断追寻新的梦想,又体现了学校的固有文化:一种坚韧不拔的价值观。这种追梦意识与坚韧取向,在一批又一批奥罗拉学子身上流淌,已转化为历久弥新的精神气场。

(三)坚持多元化

美国学校的文化气场构建在承接传统元素的同时,还注入新时代的元素并加以组合、创新,并注重传统的文化内涵与多元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注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设计个性、文学因子和学校文化特色的结合。使学校气场构建朝着多样化、多层次且具有文化个性的方向发展,以引领师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美国芝加哥洛克福德中学在环境设计时将车道从校园内部移走,以形成美国作家系列雕塑为主要风景的步行环境,而将停车点则设在校园边缘,校内文学景观相对集中,优雅的美式文学风格与现代科技元素(风能、太阳能设备)水乳交融,不仅彰显了学校的文化特色、文学品位和“新能源利用”的科技教育特色,而且使楼间距缩小, 楼间步行距离变短, 最终形成相互之间增加往来、关系亲密的人文环境。于是,气场元素的多元化与师生发展的多元化水乳交融,形成了和谐美好的文化气场。

(四)发挥教化功能

学校气场的构建对人的教育影响力是巨大的,它作为一种生命本真的活动,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学情感教育过程。当然,教育信息并不是被动接受的,接受者不但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同时有不确定性,学生会对学校气场所传达的教育信息进行加工再融入自己的心灵。对此,美国校园设计师在设计中会秉持“集体参与”理念,在完成个性化设计后,会听取校方(含师生)对设计方案的建议,然后根据师生集体的情感反应和文学的审美期待,随时矫正、调节自己的设计形式和内容,设计的品质体现在了这种精微的调节上。这样就增加了学校环境的文化审美含量与校园文学含量,师生在学校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精神熏陶,导致心理结构变化,趋向于追求真理、追求美善,从而推进学生文学素养以及学校文化的发展。学校气场的教化功能也得以落实。

可见,学校气场的构建,其本质与价值就体现了一种教育生存方式及生活态度,促成学校管理者及师生相互之间的精神的调节与完善,成为师生生命赖以支撑的精神根基。

综上所述,气场培育法在美国文学教育中的应用,成功地传递给处在学校里的每一个人一种心灵的震撼与净化,学校环境、教育者与受育者之间因气场的存在而相互绿化、相互营养、相互造就、相互享受,最终携手构建成一个优质的文化共同体。这为我们今天开展校园文学及其社团活动和“文学课堂”教学理念与探索提供了依据与思路。实际上,考察我国的校园文学及其活动,正是实践这种“气场培育法”“文学圈教学法”的好途径,校园文学的活跃程度在学校文化气场的构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作者为首届全国语文教师“文学课堂”展评“十佳文学教师”获得者,此为参加第四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撰写的论文) 

上一篇:张晓波:热爱文学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下一篇:别错过了帮孩子“立界”的机会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