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观察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张晓波:热爱文学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2014-11-21 16:07:19  发布者:闻瑛  来源:辽宁大连 张晓波

——参加首届“文学课堂”展评的思考

 

双手捧着语文教材走上讲台的那天起,我曾不停的问过自己:语文课要上成什么样是成功的?作为一名语老师,我想教给学生什么,我能教给学生什么,我正在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从我的课堂上收获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踏上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始了文学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看过《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我感觉语老师的课堂要有一种理论的支撑;看过《听郑桂华老师讲课》一书,我感觉语老师的课堂应该是一种享受的过程;看过《于漪老师教作文》一书,我感觉语老师的课堂是一种循循善诱的引导;看过陈日亮老师的《语文如是我读》一书,我感觉语老师的课堂是一种个性的解读;听过特级教师孙立权的《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的讲座,我感觉语老师的课堂是一种美的熏陶。这些语文名师的成功都得力于文学的滋养,没有文学的浸染就没有语文教学的生动与丰富。我汲取着语文大家们的思想的养分,在语文教学中不断的实践着,我真切的感到热爱文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热爱文学能够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只有对文学饱含着一种责任,一种激情,一种真诚,我们才能让语文教学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热爱文学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饱满的情感,语文的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失去色彩,都会流于一种形式。当我们满怀着激情投身到语文活动时,学生们的创造力会带给你无限的成就感。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以文学专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样化解读,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比赛,在表演中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散文朗诵会,在诵读中体味吟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丰富多彩的文学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真实,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悟到语文的丰富与深刻。

热爱文学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动力。我在文学课堂的研究与探索中,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放在了首位,每一堂课都试着去找寻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把枯燥的语文课变成了生动的文学课,形成了自己的语文课堂特色。比如说我在教学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时,我打破了以往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分析方式,我从作者的创作理念入手,先生曾经说过在《边城》中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要为人类的‘爱’字做以恰如其分的说明”。我抓住了这一点多小说进行了一种探究式的教学尝试。《边城》是一首充满了田园情调的牧歌,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篇小说处处在向人们展示出一种美,这种美包括了亲情的美、爱情的美、人物性格的美、环境的美、凄凉的美和语言的美。学生阅读小说之后都说小说写得美,我就顺势引导,既然小说写得美,那就让我们从美的角度对小说进行探究和分析,学生纷纷从以上角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点进行鉴赏,有的从亲情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祖孙情、父子情、手足情;有的从爱情的角度分析了翠翠和傩送那朦胧纯洁而又真挚的情感;有的从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了爷爷的古道热肠,分析了翠翠的单纯活波乖巧,分析了傩送兄弟的勇敢正义;有的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边城自然风光的优美,分析了边城的风俗的淳朴之美,分析了边城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之美,从而体会到了变成那种浓厚的乡土气息;有的从悲剧的角度分析了小说表现出来的凄凉之美,《边城》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孤独的,爷爷因为翠翠的婚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孤独而死,翠翠因为傩送的离开一个人孤独的坚守着渡船,傩送兄弟一个孤独地闯滩而出现意外,一个因为内疚而孤独的离开,正是这种孤独让小说增添了一种悲剧美,一种人物内心世界的凄凉之美。有的从语言美的角度分析了边城的语言特色,沈从文有文字魔术师之称,他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边城》这部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是非常鲜明的。就节选部分看,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典雅性与口语化的结合。这种语言有着诗歌的意境,哲理的隽永,而且其中自然夹杂着的一些文言词语,更具有一种古典的精美。口语化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对话和一些湘西独有风物的描写上,简单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又充满了泥土气息,在素淡之中自有明澈的光辉,质朴之中自有蕴藉隽永之致。对文学课堂的尝试,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快乐,也让我的语文课堂插上了灵动的翅膀,师生在互相的关照中享受着文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的愉悦,我想这也就是我应该追求的语文课堂。

热爱文学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没有真情的投入和倾心的坚守,语文教学便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便会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存空间。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文化的传播,是文明的传承,是美好人性的导引,是魅力人格的塑造。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迷失了,在各种教学改革的思潮下,肩负着重任的语文课堂变得肤浅了,变得戏谑了,变得庸俗了,而在这个时候的语文教师,只有用自己满腔的对文学的热爱才能重新唤醒语文的那颗沉睡的心灵,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语文本位。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就没能把握文本的真谛,就不能全面的真诚的解读文本,就无法追求并实现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更无法实现语文的厚度和深度。热爱语文教学,就要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性、诗性、生活性、“书卷气”。也许这一切做起来会很难很难,但是只要我们秉持着一颗热爱文学之心,我们就会为语文而坚守,为文学而坚守,为文化而坚守。

热爱文学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必然是暗淡无光的。走进诗的国度,踏进词的世界,迈入小说的天地,徜徉在散文的空间里,沉醉在戏剧的舞台中,每一片领域里都需要我们语老师用心去经营,用激情去点燃。语老师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着文化气息、文学意味的课堂;语老师的课堂是充满着人情关怀、充满着人性美好的课堂;语老师的课堂是目中有人,能够关照自我、关照学生、关照作者、关照作品自身的课堂;语老师的课堂是人文价值的体现、是人类情感的展现、是人情世态的缩影的课堂;语老师的课堂是充满着尊重、充满着敬畏、充满着感恩之情的课堂;语老师的课堂是充满着思辨、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创新的课堂,作为一名语老师,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语文,我们的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我们的教学工作充满着生机,而这一切都源于对文学的热爱,只有热爱文学,我们才能让语文绽放它独有的魅力,也只有热爱文学才能完成它文化传承的使命,语老师也才能担负起文化传播的重任。

既然捧起了语文书走上了讲台,那就让我用真心去坚守,用热爱去坚守,我知道我做的远远不够,但我会用自己的这份执着和热爱去努力实现我的语文教学之梦。因为语文,我们能够走进历史,穿越古今;因为语文,我们能够对话古人,情感相通;因为语文,我们能够文笔生花,书写自我。因为语文,……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语文,不去坚守语文的本位呢?

(本文作者为首届全国语文教师“文学课堂”展评“十佳文学教师”获得者,此为参加第四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文学课堂”观摩研讨会后写的论文)

 

上一篇:“用眼过度致孩子暴盲”错得让人痛心
下一篇:王克强:气场培育法在美国文学教育中的应用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