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观察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用眼过度致孩子暴盲”错得让人痛心 2014-11-19 10:43:10  发布者:素岚  来源:转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朝清

过度的补习,可能不是导致萌萌暴盲的唯一原因。但是萌萌的命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阶层的生存生态。

 

9岁的萌萌在寄宿学校上学,平时学校学习抓得挺紧,回家后的双休妈妈抓得更紧:英语、奥数、画画、钢琴、跳舞,一口气给她报了5个培优班。由于长期处于透支状态,身体抵抗力较弱,用眼过度的萌萌双眼“暴盲”,视力只剩下0.1了,矫正视力仅为0.2。由于拖得时间太长,已经“丢失的”视力不可逆转,不管戴眼镜怎么矫正,都无法看得清。医生也无力回天。(11月16日《武汉晚报》)

 

 

如果真如报道所说,萌萌是因培优班的重压而导致“暴盲”,那就太令人难以接受了。原本应该天真、纯净的小孩子,在焦虑的父母的鞭策下,身不由己地裹挟在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上。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家长不惜“层层加码”,让孩子处于一种不堪重负的状态,最终上演了悲剧,错得让人痛心。

社会阶层生存生态的鲜明反差,让许多人渴望“争上游”,竞争心炽盛。然而,向上社会流动的渠道狭小逼仄,高考依然是许多人不可绕行的“独木桥”。当教育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手段,为了所谓更好的未来,孩子们在上课、考试、补习、培优中闪转腾挪。当教育成为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路径,为了让孩子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将孩子推向“补习培优大军”。

不论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投机心理,还是“别人都如此”的从众心态,抑或“你补我不补”的囚徒困境,让孩子补习培优既有家长主动的理性选择,也有“不得不如此”的无奈和艰辛。在社会流动渠道不够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孩子们只能在应试的道路上绝尘狼奔。“过度用眼暴盲”也好,“不努力当屌丝”的励志标语也罢,一旦社会评价体系单一化,由此导致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是难以避免的。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匮乏的资源、激烈的竞争,会从根本上扭曲人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一些父母并不缺乏对子女的爱与关心,只不过,他们通常只关注到孩子的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忽视和遗忘孩子其他方面的利益诉求。只有当不幸事件上演,他们才会增添“悔之晚矣”的艰辛与悲怆。

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社会生活的当下,补习培优都需要家长投入不少的人力和物力;为了培养孩子,父母不惜本钱。只不过,父母过度的爱与关心,就会转化为无形的压力,给孩子戴上“紧箍咒”,甚至对孩子身心带来损伤。“用眼过度暴盲”的爱与痛,说到底是教育迷失的产物。

在理想的图景里,“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可是,社会流动的藩篱越树越高,通过应试教育寻找一种人生突破的可能,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寒门学子最大的希望所在。于是,许多家长在“父母心”的驱使下,朴素人性不断被坚硬的现实挤压,上演“变形记”——初衷是爱和关心孩子,结果却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伤害;这样的得不偿失,是家长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过度的补习,可能不是导致萌萌暴盲的唯一原因。但是萌萌的命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阶层的生存生态。只有摒弃“一步登天”的社会流动梦想,只有摒弃不切实际的“寒门骄子”的教育期望,懂得珍惜平凡岗位、热爱简单生活,家长和孩子才会过得轻松和快乐一些。只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杨朝清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师)

上一篇:家庭作业怎成“家长作业”?
下一篇:张晓波:热爱文学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