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观察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盘点语文课上的那些“假” 2014-03-05 09:31:13  发布者:南枫  来源:《校园文学研究通讯》

张丽钧_语文课-教育文学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愿意来参加这样一个盛会。之所以“愿意”,是因为我知道这次大会聚拢来了当今语文教坛特别善言的嘴巴和特别善听的耳朵。我相信,善言的嘴巴遇到善听的耳朵,这世界就有了精彩故事;而我本人,自然没有理由压制自己来充任这精彩故事中一个卑微角色的热望。今天,每位与会者都将有幸听到语文课堂上纯正的“文学”的声音,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些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情有独钟的“语文人”一直以来最渴盼听到的声音。

      我曾走进过天南海北的语文课堂。说实话,语文课堂上那些程式化、功利化、技巧化、浅俗化、综艺化、超市化的远离“文学味”的东西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但是,我要说,与某一样致命的创痛比起来,这些刺痛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致命的创痛是什么呢?是“假”。

      接下来,我就要斗胆盘点一下语文课堂上的那些“假”。

第一,假课文

      从小学课文《爱迪生救妈妈》,到初中课文《羚羊木雕》,再到高中课文《道士塔》,都被质疑存在虚假不实的成分。这些作在明处的“假”我们一望即知,而那些作在暗处的假则很难辨识。例如,安徒生的《丑小鸭》,原文明明写的是连鸭妈妈都嫌弃丑小鸭,一次次地驱逐它,而我们的教材公然把鸭妈妈塑造成了一个始终将丑小鸭视如己出的伟大母亲形象。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抗语文》(作者叶开)一书中写道:“现在的语文教材,更多的是道德教化,是无趣的崇高理想,缺乏的恰恰是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作者说,他要为女儿的《语文》教材进行“消毒”处理,他认为“语文教育,喂给了孩子们很多垃圾”。这本书有个副标题:“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按照叶开博士开出的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当下的语文教材,就看出了许多遗憾。这也是今年台湾国学教材大规模进入内地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假讨论

      为了让课堂显得热闹,老师要给出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而讨论的“四度”(参与广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生成高度)却被老师轻易忽略掉了。为了讨论而讨论,正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公开课上的最爱。有的老师太依赖讨论,指望课堂上所有的难点、重点都能通过学生讨论得以解决。这显然是一个认识误区。老师永远不能轻松地指着对岸说:“请你们谈谈置身对岸的感受吧!”老师要做的,是先将学生摆渡过去。我曾经对我校的语文老师说,优秀的老师应该做到“勇于放手,乐于示弱,精于梳理,巧于点睛”。最近看熊芳芳老师的新书《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感觉非常解渴。她在讲授筱敏的《捕蝶者》时,对课文做了精妙的深度解读,她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一味谴责捕蝶者的残忍,而是站到更高的高度,将捕蝶者看成一个追求卓越却注定平庸的悲剧人物,她巧妙地用庄子的“山木自寇,膏火自煎”以及赵鑫珊的“上帝爱鱼,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人也爱鱼,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来引领学生对生命的终极意义作深度探究。熊芳芳老师的课,既不是感性的,也不是理性的,感性太烈,理性太寒,她的课是知性的,是温性的,凛冽中裹着暖意,恰是我欣赏的那种。

第三,假表扬

      受“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说法的影响,我们太多的老师在课堂上廉价地甚至是肉麻地表扬学生。学生回答的问题未必有多出色, 但老师毫不含糊地对学生大加赞美。我曾经走进哈尔滨一所小学的语文课堂,老师问大家:“什么是幸福?”第一个学生回答说:“幸福就是得劲儿。”第二个学生说:“幸福就是实现愿望。”第三个学生说:“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实现愿望。”面对这三个优劣度如此分明的答案,老师的夸赞语竟没有丝毫区别,一律是“你真棒”。其实,第一学生的回答尚处于弗洛伊德所谓“本我”层面,而第三个学生的回答则达到了弗氏所谓“超我”层面,老师怎可以将它们等同视之呢?如果要深究“假表扬”广泛存在的原因,我以为不外这样三个方面:一、辨识力欠缺。二、认真性不够。三、曲解了“激励性评价”的真正内涵。鲁迅说:“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这里的“骂”,不是骂人,是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四,假精彩

      有的老师在讲公开课之前,就给学生一一分配好了角色,正式上课的时候,师生合伙作假。人大附中的王君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瑕疵的真课比完美的假课可爱一万倍。”我赞同王老师的观点。我曾对我校老师们说:“教师上假课,那是在自取其辱。”在我看来,一节假课,贻害无穷:一、丢掉了为师的尊严;二、对听课者构成了软伤害;三、给学生做了个坏样子。真课不回避小瑕疵。我现在就很害怕听到过于精致、过于精巧的课。粗糙一点。粗砺一些,我以为才更能彰显语文课堂本色。李绅有诗道:“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我希望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以本色示人,我希望大家都能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上假课的成本过高,付出这样的高额成本,获得怎样的收益都得不偿失。

      除了以上四假之外,尚有“假民主、假质疑、假思考、假碰撞、假作业、假评课”等等。这么多的“假”觊觎着我们,能够“守真”真成了做教师的特别值得夸耀的职业操守。我愿每一个从《诗经》中款款走出来的“语文人”都善于自省,善于吸纳,善于借力,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真味、厚味、情味、趣味、文味、韵味……让我们的心永远住在离“文学”最近的地方,让真纯、柔软的文学,拯救我们虚假、僵硬的语文课堂,进而拯救我们百孔千疮的教育。

       谢谢大家!

       [ 张丽钧郑重补充说明:《羚羊木雕》原作是一篇还不错的文章,收入《语文》课本时,被编者做了无耻的改动,致使“羚羊受伤”!其可质疑处计有——   1.万芳与我(两个女生)居然在操场的树下换裤子;2.万芳居然玩藏刀; 3、万芳的妈妈和我的妈妈都是“虐待狂”(不是罚站一两个小时,就是“揍人”); 4.万芳在文章结尾处的态度转变没有任何依据;5.万芳人格完美得令人发指;6.我的奶奶突然出现、“突然开口”,太突然;7.天气通晓人性,根据人的心情及时转换阴晴;8.“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等句子明显欠推敲;9.最后一段,我将谴责直接指向父母;10.…… ]

相关链接:张丽钧:为了写作而写作

 

上一篇: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大学绝不是腐败重灾区
下一篇:李克强: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