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观察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北上广等19大城市叫停“择校” 5%例外遭质疑 2014-02-19 11:35:43  发布者:南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择校_教育文学-择校-招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马晖 北京报道

        2017年,依然会有5%最好的初中可以实行就近入学;95%划片入学的初中,依然还有5%“自主”招生的权力。两个5%为共建、关系、选拔考试留下了让人担心的缺口。

 217,全国中小学开学第一天。

 北京一所知名小学的语文教师李莉(化名)参加完开学活动,回到办公室,刚打开电脑,被网上的一则报道所吸引。

 报道说教育部(微博)公布了一份文件,明确要求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大城市尽快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

 文件甚至还给出明确的目标:到2017年,19个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啊,难道不让择校了?”李莉说,自己当时第一个反应首先是想到班上为数众多的择校生。身为一线教师,她不太清楚政策出台的更具体的涵义,只是隐约觉得,今后学校里的“条子生”、“共建生”可能会少一些,学校边上的“学区房”也许能降点价。

 “太贵了,每平米要7万块,哪值这么多钱?”她笑着说。

 学者们则看得更长远,他们认为,李莉的期待能否实现,关键要看教育部政策的落地情况,要看地方政府“敢不敢动真格的”。而治本之策,还在义务教育均衡化一途,舍此别无捷径。

 反击“择校热”

 如果把近年来中国大城市里愈演愈烈的“择校热”视作是一座熔岩奔涌着的活火山,无疑,小学老师李莉就坐在了火山口上。

 她所任教的这所小学,是京城一所顶尖“牛校”,在全国也赫赫有名。每年,想把孩子送进来的家长在新生报名那几天快要挤破了头。

 据李莉介绍,她所在的年级有14个班,仅有1个班是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接收所属片区孩子就读。

 “我们叫这些孩子‘划片生’,学校不太喜欢招,觉得会拉低学生的整体素质。招上来的开学后也会被打散到其他各个班。”李莉介绍,其余13个班,都是“条子生”、“共建生”。

 北京的情况,并非孤例,“择校热”频频在各大城市上演。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这份名为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的文件中,并不讳言国内重点大城市不同程度存在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并称该问题甚至“影响了社会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不利于和谐稳定”。

 因此,《通知》中提出,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中国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在今年将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在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

 而在3年之后的2017年,《通知》要求上述城市95%以上的初中将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组织考试及与入学挂钩行为得到杜绝,与择校有关的乱收费得到根治。”《通知》言之凿凿。

 教育部甚至宣称,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教育综合督导中,作为衡量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把评价考核与表彰奖励、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紧密联系起来”。

 有知悉内情的专家透露,《通知》其实是决策层治理“择校热”的组合拳之一。

 早在今年1月份,教育部就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详细列出了包括“单校划片”、“多校划片”、“一人一籍、籍随人走”、“阳光招生”等十项举措。

 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则透露,今后主管部门还将从学校管理模式改变的层面来破解“择校热”。

 “教育部这次跟以往不同,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和具体的要求,值得期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称。

 “100%也没用”

 长期关注北京小升初的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总经理闻风,则显得有些谨慎。他觉得新规定中95%这个比例的设置,很难理解。

 “为什么教育部还要留出5%的‘非划片招生’名额给到某些学校,这相当于给了各小学招生时的‘自由裁量权’”。闻风说。

 在他看来,政策的这样设定,似乎在告诉家长们,即便到了2017年,依然会有5%最好的初中可以实行就近入学;95%划片入学的初中,依然还有5%“自主”招生的权力。两个5%为共建、关系、选拔考试留下了让人担心的缺口。

 闻风甚至觉得,新政策最后会导致如下后果:一边是放开5%的名校口子,为社会权势阶层、富裕阶层的子女提供了择校的名额;另一边却是95%的学生严格按照电脑排位就近入学,剥夺了过去普通家庭子女通过报考奥数、英语等方式通过“点招”进入名校的资格。

 “现在你出台政策玩命限制那些没钱没权的人跨区择校,却强势保留了共建择校,你不是等于把择校的权力更加集中到那些社会优势阶层?”闻风质疑道。

 闻风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赋予学校自主招生权,5%的口子也不要开,北京的中小学应该实行100%免试就近入学,“都是纳税人,你要不都敞开,要不都关上,一视同仁”。

 对于闻风的看法,杨东平教授持不同态度,他觉得95%的设定,从某种意义上是政策制定者务实的做法。

 “按道理说,义务教育要100%实现就近入学,但在北京目前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也是不现实的。现在留出一个口子来,不是人为留个缺口让部分人更加高昂地寻租,而是从政策落地的现实考虑,但应该看到,这个政策的远期目标是要达到100%的。”杨东平教授表示。

 政策严格限定100%免试就近入学,能否解决北京的“择校热”问题?刘默(化名)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有些问题不解决,100%也没用”。

 刘默是北京朝阳区一所公立中学招生负责人,多年来的招生经验让他对“择校热”有很清醒的认识。

 “你没办法把家长摁在那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会想出很多招数来对付你的。”刘默在电话那头笑着说。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学校所在的片区有位学生,学籍、户籍都在该片区,家长也住在这里,因为嫌弃学区内没有好学校,不能对口上好中学,全家搬家到北京一所名校边上租房住,每个月租金7500元。孩子父母的工作也变动了,家长成了陪读。

 “为了孩子,中国家长可以卖房子、换工作,还有什么他们做不出来的?” 刘默说。以新政策为例,如果2017年北京市教委强势落实95%的就近入学,刘默设想了一种可能:

 片区内的家长先按照电脑派位在学校就读,满足政策“就近入学”的要求。孩子上到一半,父母以自己工作变动改换居住地址为由,要求将孩子转到其他学校。

 “你不能要求人家不转学吧?家长照样可以把孩子转到名校去。”刘默表示。

 解决“择校热”痼疾,是否无解?无论是接受采访的专家,还是学校的负责人都直言——问题的根子还在于解决现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有熟悉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人士介绍,由于历史发展等诸多原因,北京名校资源多集中在西城、东城以及海淀三个区,每年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的在京录取名额多被这三区考生瓜分,素有“西东海教育高地”之称;相对而言,北京朝阳、丰台等区,虽然人口众多,但中小学名校少,被视作是北京基础教育的洼地。

 闻风给出了一组数据:2013年高考(微博),西城区文科一本率51%,东城区47%,海淀区29%,朝阳区25%,丰台区24%,西城区跟丰台区相比差出一倍多。

而刘默所在的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的人口大区,全区最好的一所高中——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在去年北京高考成绩排名中仅排在全市第二十二名,跟西城、海淀的“牛校”差距明显。

 “家长普遍有个心理,孩子教育是一次不可逆的,有名校就要上名校,不惜多大代价也要去。”刘默说。

 就像是一个U形管,教育质量的悬殊差距,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用脚投票,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教育强区的“牛校”中去。

 刘默所在的学校,就是这种学生流动的“受害者”。

 近两年,每到6月份刘默都能拿到一份名单,区教委当年给学校指派的就近入学指标,100多人,34个班的规模。刘默发现,这份名单上的孩子,北京户籍的无非两种情况:要不是学习成绩不好,要不就是生理有问题。而且,北京户籍的孩子比例越来越少,现在每年的比例大概是28,也就是20个京籍孩子,80个非京籍孩子。

 “那些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都去哪了?”刘默说。他自己做过调查,很多京籍片区内的孩子都通过“择校”去了旁边半小时车程内的几所名校。

 刘默说自己非常理解家长的心理:“一顿饭,有的好菜,有烂菜,你不能按着吃饭的人的脑袋让他只吃烂菜,不碰好菜吧?”

 显然,如果将禁止择校、力倡“免试就近入学”作为堵截之策,那么均衡教育资源则应视为疏导之策,疏堵结合,“择校”这个顽疾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真正釜底抽薪之策,是优质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实行轮换制度,削峰填谷,让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不至于过大,家长才可能肯按照你就近入学的规定来。”刘默称。

 在专家看来,《通知》是否能够最终实现,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不是能够下定决心,对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再均衡”。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表示,今年将鼓励地方上强校带弱校,组建教育联盟,推行学区一体化管理,探索学校托管;同时,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依照《意见》规定,包括北京市在内的19个重点大城市在今年年内应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显然,皮球已经踢到地方决策者的脚下。

 闻风估计,北京市教委今年出台的政策,估计会比教育部的《意见》“力度还大一些”。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改革,他用三句话来概括自己的心情:“想法好,难度大,别走回头路。”

上一篇:新学期开学头件事:各地教育部门推出减负新政
下一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西雅图发生车祸1死4伤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