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年(壬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亦称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教育思想
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论述教育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他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朱子读书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合理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他的理论,被明代圣贤王守仁等心学家所反对。他们认为人有欲是应该的,而欲应在“理”之中,“存天理,灭人欲”应为 存致善(致良知)。
成就
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大全》《朱子语录》等。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朱熹虽然认为“天理为义,人欲为利”,但并不一概反对功利,他的基本态度与孔子一样,是重义轻利,以公利至上。希望人们要“见利思义”,甚至“舍身取义”。并且发挥了孟子的思想,把“明人伦”称作“明义理以修其身”继而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他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那种笼统地无限制地倡导无欲的思想,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更反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佛教、黄老之术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最后成就于儒学。他不信鬼神,不相信世间万物是由鬼神主宰的,更不相信冥冥之中是有定数的,他认为逢事在人为,没有人不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十分难得的。他的诗词文学作品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他的学说,不仅成为中国的国学,而且从十四世纪开始,就已经相继流传于日本、朝鲜等东南亚诸国。朝鲜李氏王朝非常推崇朱子学说,而日本从德川幕府时代起,就以朱熹的学说为官学了。他的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影响很大,以至后来的康熙皇帝都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上一篇:孔 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下一篇:蔡元培——开学术自由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