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育理论 > 理论选粹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让语文回归生活、充满生机、丰盈生命 2014-05-22 11:13:55  发布者:闻瑛  来源:中国教育报 陈秀征

  语文生态型教学让学生更热爱生活,乐于读书,乐于写作。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读写能力,养成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课堂上教师对课文深挖苦讲,课后布置大量习题训练,导致学生远离生活,难以开展真实的读写活动;课堂上学生虽然也动起来了,但却离文本远了;多媒体丰富了视听,但却让学生成了看客。出于对语文教学中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我在多年教学和研究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语文学习丰盈学生生命的中学语文生态型教学。

  语文生态型教学:既是理念也是策略

  我所主张的语文生态型教学,既是一种语文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它是在生态学理论及思维方式指导下考察语文教育教学问题,观照和审视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主张师生在整体观、系统观、和谐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语文教学。语文生态型教学以生活实践为教学依托,以和谐生成为教学形态,以富有生机为教学特点,发展生命为教学目的,追求让教学回归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习丰盈师生生命。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语文生态型教学在实施操作过程中,注重以生态型语文理念为引导,以生态型教材、生态型课堂、生态型活动的建构为主阵地,以生态型评价为督导,以生态型教研为助推,系统地构建生态型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课程创生化、教学生成化、阅读进出化、写作全态化、实践活动化、教研校本化、评价多元化的实施策略,把最佳“生态”作为一种理想境界来追求,从教学环境、教学因素、教学过程等各方面和各环节整体调动,使课堂生态系统各因子间彼此平等、和谐、共生、发展,使课堂真正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语文生态型教学遵循生活、生机与生命三大原则。生活原则指语文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过程依于生活,目的参与生活,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起来。生机原则指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合作、对话互动,使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生命原则指教学要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态型教学的语文目标为:培养能运用语文听、说、读、写的中国心。为此,我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了新的诠释。首先,工具性分为语言性与交际性。其中,语言性突出培养言语人和思维人,交际性突出培养听说人和读写人。这就不仅突出了语言知识工具的实践功能,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而且有助于改进当前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更轻视听与说”的问题。其次,把人文性区分为立世性与传承性。其中,立世性又分为培养社会人和世界人,传承性又分为培养文化人和祖国人。传承性尤其受到重视,这是基于目前我国母语教育和文化传承面临的种种危机而提出的,语文生态型教学就是要实现“十年语文课,百年中国心”的语文教育目标。

  载体:师生同创课程和教材

  生态型语文教学把课程标准设置的三级课程结构,进一步发展为“师生同创课程”。这种课程既包含创建新的课程,也包含创造性地使用三级课程,即把各种课程都转化为“我的课程”。这不仅充分体现“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课堂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课程思想,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很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去创建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体验性课程,使课程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解决当前师生在课程使用中出现“被选择”、“被学习”的问题。

  师生共同开发出“师生同创教材”。在开发教材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当下学习的需求,为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自编辅助性教材。比如,针对课本教材对文化传承的挖掘过于狭窄、偏于柔弱的情况,增加爱国抗压、哲学思考、科学意识、进取精神等内容的选文,并增选天津地域特色名作。

  “师生同创课程”与“师生同创教材”共同构建了开放、发展的生态型课程与教材。通过主动体验,引导学生愿意读;通过诱发质疑,引导学生能读进去;通过彰显个性,激发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增强对作品更深层的理解;通过启示方法,引导学生有趣和高效地进行读写。通过感悟写作,与作品、作者以及生活对话,实现读写结合。同创课程与教材,不仅丰富了读写的内容和方式,而且生机勃勃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读写,丰富自己关于文化、生命、社会以及生活的真切体验。

  课堂:语言与思维共舞,情感与智慧齐飞

  语文生态型教学的课堂是充满智慧、活力与生机的课堂。课堂上,教师提供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背景和辅助,努力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和温馨的氛围,以真情实感和关怀、关切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手、脑和心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一起动起来。

  课前要做到“四个清楚”:一是对于学生要学的内容有自己的解读体会吗?二是能够预想并了解学生对要学的内容可能产生的体会和问题吗?三是设计了什么样的环节和活动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四是从别人对本课内容的解读与设计里学到了什么?

  课堂上要进行“四个关注”:兴奋点、疑惑点、重难点、成功点,并且充分利用这四点的生成与转化机缘开展并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个性化展示。在兴奋点上,及时引导向更深入的问题追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追求真知灼见的意识和习惯;在疑惑点上,及时予以点拨和启发,让学生发现解决疑难的策略、路径和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步骤,从而能够独立自主地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否获得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在成功点上及时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经过努力探索终于克服困难后获得事物真相和新知的喜悦和成就感,并带领学生转入下一个学习内容。教师是否很好地抓住并充分利用这四个基本点,影响着生态型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课后要进行“四个诊断”。围绕四个关注点,教师还要用四个问题来随时诊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生态型:一是师生课上就所学内容生成了什么新成果和新问题吗?二是设计并采取的活动和环节合乎并推动学生的情感发展、能力提升和智慧生成了吗?三是接下来该有哪些具体的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情感与智慧的丰富?四是有没有根本性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或下一个学习阶段努力的方向?这样,使生态型教学建立在学术积累上,不断行动改进,持续发展。

  作文:让学生思考生活并真实表达

  在探索生态型教学的过程中,我创建了全态全程的生态型作文教学魔方模型。

 

  魔方的六个面,代表作文训练全部流程的“物→意→文→改→发→人”六个环节。“物”指学生生活于其中的物质环境的各因素,是作文的源泉;“意”指学生作为主体对“物”客体产生的体验、情感、哲思,它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文”,指学生基于生活观察及思考而写作的各种文体的文字或成文;“改”,指师生对作文的种种修改;“发”,指将学生作文展示、交流;“人”,指学生通过写作和交流发表,体会到思考生活、参与生活、写作育人的写作幸福感。

  六个面,组成一个魔方,“物”在下平面,“人”在上平面,其它四个依序居于魔方中间的四个平面,每个面内的方格内含有不同线索方向的节点来代表不同的内容。上下平面放置的目的是强调:“物”为写作的源头,“人”是写作的归宿。每“面”中的节点,下(左)层为基本点,中上(中右)层为分解的具体点或新鲜点,每节点都可再细分和具体化,可以与时俱进。如“物”面,左方格内分别为阅读来源(课文、书刊、名著),中方格内分别为生活区域来源(家庭、校园、社区),右方格内分别为新事物来源(新技术、新潮流、新热点)。如“意”面,下层方格内分别为由“物”激发的思想层次(体验、情感、哲思),中层方格内分别为情感状态(困惑、兴奋、神往),上层方格内分别为思想内容(个人情感、社会正义、民族感情)。“文”面,下层方格内分别为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中层方格内分别为写法(写人叙事、立论驳论、平实性文艺性),上层方格内分别为技法(心理、归谬法、画图表)。“文”面,下层方格内分别为修改主体(师改、自改、互改),中层方格内分别为时间和方法(即改、延改、笔改),上层方格内分别为修改内容(改词句、改段层、改立意素材)。“发”面,下层方格内分别为发表操作(发谁的、发在哪、怎么发),中层方格内分别为内容和平台(优秀文、亮点文、问题文,班级平台校内外,组班校家),上层方格内分别为成果及影响对象等(文集:己班校;文章对象、有关人员,由谁发:组班己师)。“人”面,左方格内分别为工具性(言语人、思维人、交际人),中方格内主要为人文性的传承(传承人、祖国人、个性人),右方格内主要为人文性的立世(社会人、世界人、创新人)。每面内的层间可能会有分类时的交叉。

  这个作文教学魔方模型,可以让教师很轻松地看清楚,平时作文教学处在什么样的生态下,它的上下游各需做什么,还需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经此对照,就一清二楚了。

  遵循丰富生活、富有生机、丰盈生命的原则,经多年践行,我探索出的语文生态型教学初获成果。学生更热爱生活,乐于读书,乐于写作,不少学生因突出的读写能力、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认识生活与参与生活的全面能力而在高中乃至在高校成为了学生社团的领袖和骨干。同时,追求生态型语文教学的海滨教育中心在高考中成绩也不菲,天津市语文高考状元曾花落海滨,成绩居全市前茅。追寻生态型教学的人们,享受着语文学习,因语文而使自己幸福,也因语文而给了别人幸福。

(作者陈秀征,单位系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海滨教育中心教研中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三期学员,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带头人。

上一篇: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低效的教学
下一篇: 梁恕俭:学语文的"18般兵器"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