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育理论 > 理论选粹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高考中考增加语文权重是否有利于发展校园文学 2014-01-13 11:21:33  发布者:南枫  来源:《文艺报》

高考中考_校园文学-中国教育文学网

不久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提高语文分值等内容,2016年起中考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这些内容是否对与之相关的校园文学发展有利?日前,在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上,文学界和教育界人士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据悉,此次考试调整中,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刘宇新介绍说,语文增加30分,目的不是增加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而是为了让语文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熏陶,更注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更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而发展校园文学在“新课改”实施中,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他还强调,在中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意见中,就包括各个学校要加大开展校园文学力度的内容。教育专家顾之川也说,未来中高考改革方案一个总趋势,就是由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包括综合的素质、批判性思维以及探究的能力。校园文学应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

  吴思敬认为,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基本考试的路子没有太大的改变,在高考指挥棒下,单纯强调加强人文素质,往往显得有些无力。此次考试制度的改革,必定会引起连锁反应,也预示着下一步教改的方向。在加强人文素质和母语教育这一方面,就为发展校园文学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建设文学校园可以算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他谈到,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之一的校园文学,从游离于学校课程之外到跻身于学校课程之内,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

  论坛期间还进行了全国校园文学成果展示和第六届北京市中学生校园文学交流会,人们欣喜地看到了校园文学建设取得的成绩。白烨从当下文坛格局的角度,谈了发展校园文学的意义。在他看来,现在文学的泛化、分化情况相当严重,出现了繁而不荣、多而不精的状况。文学的生态很难达到一种理想情状,在相互遮蔽中,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无法彰显。在媒体、影视、网络等影响下,社会的文化总体上偏于娱乐化,也使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学趣味不纯正。关键是从小的文学阅读基础没打好,把很多东西混为一谈,比如作家和写手、作品和读物、阅读和浏览等。由此来看,校园文学在整个文学格局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奠基作用,应抓住考试改革这样的良好契机。

  也有人认为,不要指望考试改革能很快解决那些由来已久的问题。教育专家苏立康说,高考指挥棒把语文教学变成标准答案训练法,注重的是短期效应。中高考只是外部因素,恐怕还要从内部来思考症结,这就要问一问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课程。我们常说语文不是知识型课程,而是素养型、能力型课程。而素养和能力的形成,就要靠持续的广泛阅读,靠扎扎实实的内化积淀,让学生持续不断地多读书。学生们知识丰富,精神充实,能力提高,考试成绩自然会上去。要把我们的课程和文学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把精神素养的成长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现实条件下,要在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学发展上实现我们所有的期待,仍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在现有考试制度下有所作为,把校园文学深入到语文课程教学当中,紧密地、科学地、有机地融合,大有文章可作。张之路提醒说,好文章和好作文有时看来是两回事。在平常生活里,微小的事情也能蕴涵真挚的情感,如果你感受到了并予以文学性的表达,便是好文章;而好作文的要求则是主题明确、段落清楚、有头有尾等。张之路的观点表明了作文写作和文学创作的一定差异性,后者更注重求新求异。目前来看,一种较理想的状态也许是,在校园文学的濡染下,学生们能在应试与独立思考和创新中做到进出自由,让思维进入灵活的转换,在应试教育中依然能体现出对生活的热情,在笔尖下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体温。 (  )

上一篇: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
下一篇:课堂上不必担心那些必要的“冷场”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