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文学新蕾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第十二届“叶圣陶杯”十佳小作家刘睿智 2014-09-11 16:06:33  发布者:塞风  来源:叶圣陶杯大赛

 

【个人简介】

刘睿智,女,19988月出生,现就读于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13年参加参加第十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获得特等奖。2008年获得由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报社少年新闻学院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优秀小记者评选大赛获得全国优秀奖2006年参加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全国少儿故事大王比赛,先后获临沂赛区、山东赛区第一名。深圳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2014年7月在第十二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中荣获“全国十佳小作家”荣誉称号。  

 

【写作感言】

在写作中,我是一个单纯而又快乐的原始人。每一阵激荡的风都是一段经典的美文,每一棵挺拔的树都是一首不朽的诗词。写作不仅引领我去感知世界,去领悟人生,更教会我以别样的视角,洞晓生命的广度与深度。表现生活的繁杂,也表达心灵的境界;记录成长的经历,也印刻着思想的轨迹。以笔为马,我在广袤浩瀚的文字中驰骋,笔尖流淌出一段段风景如画的青春旅程。写作,如同一首在耳畔弥久萦绕的老情歌,它温暖,悠长,无穷尽。

 

作品选萃

爱是世间最美的信仰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 刘睿智

 

假期花了很长时间,终于细细地读完了《德兰修女传》。老师刚刚给我们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感到很疑惑。德兰修女,是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字,我的同学和朋友都不知道她,学校的历史课本上也从未提及过她。我不了解一个普普通通的修女还能有什么,做些什么,可以让人们赞颂。

而当我真正走进这本书,真正走进德兰修女,我却发现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敬佩的人物。她做着这么多常人看来无法忍受的事情,从这些让我初看有些讶异有些难受的描写,我看到了,闪耀着的那么美丽的人性光辉:

“姆姆为长满蛆虫的病人清理伤口,她把那些被遗弃的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样细心照料,她每天在街上捡回那些濒死的,腐烂的,有病的人回来,帮他们洗澡,听他们诉说自己的痛苦,给予他们想要的爱和陪伴。”

德兰修女把这世间最朴实的一种爱全部奉献给了那些穷人、艾滋病人、麻风病人,甚至是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她会耐心地守候在濒死者的口边,用心倾听他们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几句话。也曾有人说,这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而德兰修女回答:“我希望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

“被爱”,是一种多么奇妙而又温暖的感受。而对于这些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人,他们无法感受到深切的关爱,人们面对他们往往是鄙夷不屑的目光,他们甚至无法得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重。而德兰修女做到了,做到了这些我们无法给予、不屑给予的尊重。她把自己所能给予的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些人们,让他们体会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可以包裹他们的善良。

曾有一位采访德兰修女的记者,亲身体会了一下照顾病人的感受。他给一位十分虚弱的老者喂了几口饭,却每一口不是多了就是少了。这段文字的旁边还配有一张照片,照片的中央是一位躺在病床上的,瘦骨嶙峋的老人,那可以明显看出来的干枯的骨架,黝黑的皮肤,和一双无助的眼睛,让我隐隐有些害怕。我想,如果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这一幕,我恐怕连多看一眼这位老人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提悉心照料了。而这些人,恰恰是德兰修女多少年来一直坚持照料着的人们。

我相信德兰修女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微薄的,而且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又很多。她能够改变的影响的,也不会是所有穷人。事实上也的确有很多人不理解她这种“不太正常的善心”,在她活着的时候就曾经有人质疑过她:“全世界那么多的穷人你救得完吗?”“如果不改变体制,你这样做能改变穷人的命运吗?”。而她的回答是肯定的:“一百万是从一开始的”“总得有人去安抚那些快死的人”。

总得有人去安抚,相信德兰修女把自己当做了那个必须去这么做的人。正是这样一种责任,这样一种爱的信仰,让她时时刻刻都惦念着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对于德兰修女帮助过的人来说,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住处,几顿可以填饱肚子的佳肴,更多的,还应该是得到尊重得到关爱时,对这个世界的感激和幸福。就像是一位孤独的老人说的那样:“她在我心里点燃了一盏灯,它从未熄灭”。德兰修女就是这样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一个孤单无助的心灵。她给予穷人们最重要心灵上的安慰和感动,犹如人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德兰修女成为了世界上得奖最多的人,成为了史上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我想,这是她应该得到的。她很伟大,她做的事情让我们难以想象;然而,她也许很平凡,她只是保留了传播了人类最原始最真切最本能的一种情感——爱。

也许我不会做到像德兰修女那样伟大,可是至少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相比那些濒临死亡的病人来说,我有着健康的身体,我更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我不被病魔折磨,不为烦恼忧愁,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我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这一切我拥有的东西。

毫无疑问,德兰修女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的一举一动,都完全按照耶稣的指示。连她去世后,仁爱会发表的布告上写着:敬爱的母亲蒙主宠召回归天国。然而,我却更愿意相信,德兰修女是一位虔诚的爱的信徒,她为心底最纯真的博爱付出了一生,让我们懂得,爱是这世间,最美丽最伟大的信仰。

 

屹立追求的高度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 刘睿智

 

坐上越野车,踏上寻访大漠的旅程。

随着车窗外的大漠由刺眼的金黄褪为灰黯的深红,两侧稀稀拉拉的矮小灌木也渐次消失,广阔的视线里只剩下了平坦的沙丘和耀眼的阳光。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常的午后,我邂逅了胡杨。

一片胡杨林在视线远方赫然展开,在光秃秃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苍凉。没有亭亭如盖的枝叶,没有挺拔傲岸的身躯,只有金黄色的叶片和阳光融成一样温暖的颜色。盘曲的枝干似一张干枯的老人的脸,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孤独。可胡杨林的枝干却无一例外地直指天空,在大漠扬着沙粒的风里,如同一只只高高扬起的手臂,向远方展示着它们独特的骄傲与倔强。

旁边几棵枯死的胡杨仍然直直地挺立着,他们细瘦的枝条已经被风吹折,只剩下巨大的空心的树干傲然地挺立在那里。有的树干已经被吹倒,却仍不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它盘曲的身躯像是被谁狠狠地扭了一下,却似乎仍要挣扎着爬起。

在旅途中,我经常会碰到两三个带着维吾尔族小帽的牧人,他们骑着骆驼缓缓前行,衣服上纷繁的花纹也被大漠的风沙吹成了模糊的色彩。没有驼铃叮当,没有牧人轻歌,眼前的景象完全不似我想象中古老的丝绸之路那般迷人与梦幻。

他们黝黑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如同胡杨伤痕累累的枝干,亦如被大风吹皱的沙丘。炎炎的烈日下,刺眼的阳光使我看不清他们的脸上是否闪耀着汗水。他们咬着下唇,默不作声,神情却平静而隐忍。头微微扬着,像是他们身旁同样沉默着骄傲着的胡杨。他们的眼神中,露出不羁的坚定,让这片空旷的大漠也有了神彩。

在来到这戈壁滩之前,我从未那样清晰那样真实地感受过,有那么一些生命,在执着地追求着生存的意义。生存,在这些胡杨与牧人眼里,早已成为一种倔强的追求,深深镌刻在他们的皱纹里,扎根在这片大漠中。

我小心翼翼地捡起一块戈壁滩上的石头,握在手心里。它传递给我灼人的温度。石头上涌动着没有杂质的红色,像是凝固的火焰。如同此时的胡杨林,它的坚忍,它的不屈,它生存的执着,它追求的倔强,在我几近干涸的心里,燃起了一把熊熊不息的野火。

大漠的风依然在耳边奏出一组雄浑的交响乐,这乐声中,有千古的苍凉与悲壮,有执着的生命与灵魂。正午热辣的阳光把胡杨的影子投成一个个短短的黑点,却缩短不了它们追求生命的高度。它们骄傲地站立在这片干枯的土地上,站成风沙中一面高扬的旗帜。

胡杨啊,胡杨!我在内心低声地呼唤:请你继续屹立在这片沙漠上,屹立出倔强的追求,屹立出生命的高度。

上一篇:第十二届“叶圣陶杯”十佳小作家孔洁
下一篇:第十二届“叶圣陶杯”十佳小作家逄杭之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