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高立强,男, 13岁,北京十二中分校初一学生。是一个酷爱上书山,更喜下诗海的少年,从小喜欢文学创作,他的散文、诗歌、小说、童话曾发表在《中国中学生报》10多篇。并且在文学作品征文大奖赛中和省、市级作文大赛以及全国“春蕾杯”作文大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
【成长之路】
一个思想正在飞翔的孩子
□周拥军(世界汉诗协会会长)
读高立强同学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用心写作的虔诚。用心书写这个斑斓的世界,正是他这个年龄时段所特有的一种萌动和欲望,谈不上什么莫名惊诧。但对高立强而言,让人感动的却是他正在飞翔的思想。
且看高立强同学是如何让自己的思想飞翔的——
在《我美丽——因为我坚强自信》中,他成了一颗小草,在“多雨阴凉的空气里浑身哆嗦”感到害怕,这时柳阿姨用那茂密的枝叶遮住,使他精神振奋,他仿佛听到柳阿姨的鼓励:“将来你一定能长出像我一样的枝叶保护自己,记住坚强。”这种思想的飞翔,把一个孩子渴望长大,渴望自立的心境表露无疑,既贴切,又富有感染力。
而在《爱牡丹之说》中,高立强同学的想象力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实难想象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能写下这样的文字:“牡丹虽名花,却百不遇伯乐,故世间俗子欲与牡丹攀高。名人隐者也因而放丹而迎莲、菊。吾虽爱莲之香,菊之德,但更爱丹之贵。好求者以之为学;贪财者以之为钱;霸势者以之为权。故虽花同亦人不同,其果自亦不同。”直抒胸臆,毫不拘泥。先谈牡丹与菊莲之别,继而谈人喜好之别,最后发出“虽花同亦人不同,其果自亦不同。”的感叹,可谓奇思妙想,又不乏真知灼见。
高立强同学还写武侠和神话的短篇小说,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没有奇特的想象力是无法做到的。他在他神奇思想中感悟和认知这个世界——不用说在《风云王国》中,“七彩神珠”之威力无比,“碧云剑法”之惊天动地,更不用说在《三国新编》中,重演“三国”,娓娓道来,波澜壮阔。洋洋大观,数万言之上,一气呵成,叹为观止。
高立强的语文老师胡鸿琳是这样评述他的:“想象神奇,思维透辟,不拘一格,是他的才气。他不拘泥于惯性的思考,而能自由驱遣着摇曳多姿的文字去展现他独特的人生感悟。”可见,也是看中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才做出如此热情洋溢的肯定。
高立强,一个思想正在飞翔的孩子。
赞 高 立 强
□乐山 (世界汉诗协会会员)
京城少年高立强,
聪明过人当赞扬;
自幼酷爱学与思,
读书过目多不忘;
一件小事问究竟,
好奇好写笔耕忙;
获奖作文有数篇,
堪信来日更辉煌。
少年心事当拿云
胡鸿琳(北京十二中分校语文教师)
“一个用文字和梦想对话的少年,一个用自信与激情抒写青春的少年!”每次看到高立强的作品,我都情不自禁地如此赞叹。
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开学初的第一篇随笔上,那时,他刚刚进入初中,脸上还满是稚气。但是,他的自我介绍和一首题为《中华历史画卷》的长诗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知道,在众多或中规中矩、或矫揉造作、或贫乏浅薄的作文中,我发现了一朵奇葩。为了更多地了解他,我努力走进他的世界。
我长高了,因为我脚下垫着书
和其他考进市重点中学数学实验班的学生不同的是,高立强有很深厚的阅读积累,他涉猎广泛,尤其喜欢阅读文学类、史学类书籍。于是,跟随妈妈“书海淘金”,回到家后“坐拥书城”,便成了他的乐事。开卷徜徉,掩卷疾书,是书籍使他“下笔如有神”,是书籍使他敢于谈古论今,或点评《道德经》,或畅论工业革命,或与孔明谈天说地,或为稼轩扼腕长叹,他的作品达到了一般同龄孩子所不能企及的厚度与广度。
我美丽,因为我坚强自信
“自立自强”,这是父母对他的美好祝愿。他的身上,闪耀着自信的光芒,这一点尤显可贵。这种坚强与自信使他敢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执着地走在文学之路上。
历练后的飞翔
经过长久的试翼,这支雏鹰终于振翮飞翔了。初一的这一年,他很勤奋,尝试了各种写作,有历史长诗、有故事新编、有白话长篇、有文言短论、有散文诗、有课本剧……他沉醉在其中,常常是思如泉涌。为了有更多的突破,进入创作上的更高阶段,他努力地思考和探索,在阅读中提高自己,在反思中发展自己,并且很好地处理了学科学习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终于冲破了云翳,开始不断地在文学刊物和网站上发表作品,驱遣字句的功力也日渐增长了,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风格,想象大胆而神奇。这种不拘一格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充满了魅力。
他的作品,让你思考深邃,让你激情澎湃,让你耳目一新。走进他的文学世界,你会听到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凌空飞翔的声音。他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这一切使我对这个刚刚进入中学的少年充满了期待。
【写作自白】
读书和写作是我最大的快乐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对文字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兴趣。从喜欢趴在床上识字块,到捧着图书出神地观看,文学便不知不觉地灌输在我的心中。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爱好广泛的男孩,琴棋书画、文体活动无所不爱。尽管我上小学时就有“棋王”之称,绘画作品也被编入《北京市创建文明卫生城》画展书中,在全国性数学竞赛中也多次获奖,然而读书和写作才是我的最爱。我常常手捧图书,如饥似渴地读着那扣人心弦的文字,吮吸着知识的琼浆,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独自神游在字里行间。读到兴致时,或击掌而笑,或扼腕而泣,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愁同乐。
我的涉猎非常广泛,既喜欢读中外名著、人物传记,更喜欢大量地阅读历史书籍。像史记、左传、资治通鉴、二十五史、二战画史等书籍,我都读过多遍。书中所描写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画面,总能使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产生不尽的遐想,一种强烈的愿望驱使着我要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于是笔尖触动,文思泉涌,写了不少文章,并多次在区、市级和全国“春蕾杯”作文大赛中获奖。但由于小升初的缘故,我所钟爱的写作始终得不到尽情的发挥。为了上一个好初中,我不得不将看书、写作的爱好暂时放下,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数学上。
众所周知,数学竞赛的高奖项是进入重点中学的“敲门砖”。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市市重点中学的数学实验班,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因为我又可以放松一下,重新回到书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一番了。此时我被压抑已久的创作灵感也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就在告别小学生活,即将跨入中学的那个暑假里,我先是一口气写完了洋洋洒洒万言以上的短篇小说《三国新编》,接着又创作出了长诗《中华历史画卷》和神话武侠短篇小说《风云王国》等多部作品。我是一个特别爱幻想的少年,我的心常常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上蓝天,越过海洋,在那无边无际、神秘莫测的天空中翱翔,不时产生出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想法,我将这些奇妙的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又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美妙动人的作品,给人以启迪,让人深思。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写作的愉悦。
俗话说,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能尽展其才。我很幸运,从小学到中学我都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偏爱。在我的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可以说初一这一年,是我写作大爆发、大丰收的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人生的感悟也从简单幼稚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尽管我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还很有限,对成人的世界还不甚明了,但也有着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忍不住便一吐为快。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工业革命,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身边小事,我都要直言不讳,大胆地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许这些看法还很肤浅,还很片面,但我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和对人生的感悟,还是很快乐的。
其实写作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看你是否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热爱文学,对文学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则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兴趣,顾名思义,就是爱好文学,就是对创作有一种强烈的渴望。让自己走进文学的世界,让文学充满自己的生活,让文学变成一种乐趣灌输在自己的全身,这样你才能去享受文学,去创作文学,使自己的梦想展翅飞翔。
二、多读书,读好书。有了兴趣只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剩下的一半是什么呢?这就是知识。而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很简单,这就是书。是的,书蕴含着大千世界、宇宙万物中各种各样的知识,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思想,增长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写作更是离不开书,只有知识丰富了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书也是创作的题材,只要多读书,读好书,就能言之有物,写出好文章。
三、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使自己的写作素材不断增多,文章便不会空洞,不会缺少真实感,写文章才会信手拈来,不会为没有写作素材而为难。
四、要想写好文章,丰富的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写出的文章就会缺少灵气,落入俗套。然而有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往往能够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好文章,使人在神奇的想象中感悟世界,认知真理。想象奇特又不缺乏真实感;素材丰富又不缺乏创造力;想别人不敢想的,说别人不敢说的;让文章情节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样便能写出成功的文章。
总之,只要对文学有兴趣,多读书,读好书,善于观察和思考,充分发挥自己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就一定会挥洒自如地写出漂亮的文章。
读书和写作是我最大的快乐。
【代表作选】
老师眼里的“差生”
今天是星期五,一个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的好天气。这样的天气对于在孤岛上的鲁滨逊来说是个可喜可贺的日子,但对在校园里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悲欢离合的日子。在校园的一个角落,我听见两个学生正在那里谈论。
“哼,学校越来越过分了,把我们都不放在眼里,天天就围着那些‘好学生’转,不过他们要稍有偏差,也会落入差生的行列。”小A愤愤地说。
“哎,想当年,我可是全校第一,只因这次考试没发挥好,得了个倒数第三,老师便认为我成绩起伏不定,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于是我就成了差生。”小B痛苦的说。
“是啊,老师往往就用一次考试,一次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听说这次考试成绩差的还要分班,学校这手可真够阴的。”小A愤愤不平的说,“本来我是班级的中等生,结果这次没考好,被老师批了一顿,还要被分走,听说每班的后五名都要分走。”
“唉,这次考试本来就是带病去考,没有准备好,结果发挥失常,没想到学校竟如此狠心,况且就是差生也不应分走啊。”小B痛苦的说,“走,我们找老师理论去。”
小A说:“你以为老师会听你的吗?就算你说的再有道理。在老师眼里也只有好学生,也只会对你说‘你是个差生,净拉我们班的后腿,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还自以为是……”
我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禁联想翩翩,思绪万千。是啊,在老师眼里,差生永远都不能变成好学生,而好学生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差生。听见他们说要分班,对我来说是个疑惑,为什么要分班呢?我真为他们打抱不平。
可以想象,一个班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就好比是一个人,要有胳膊,有血有肉。老师就好比是大脑带领我们前进;班干部就好比是心脏给予班级动力;好学生就好比是右手,书写班级的成绩;而那些“差生”就好比是左手,因为不像右手那么灵活,看似用处不大,便被忽视。然而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好比一个人,觉得左手用处不大,就将左手砍掉,可能吗?左手看似用处不大,其实左手与右手共用,作用会更大!如今分班便与断臂一样,看似无事,觉得会变得更好,实际上必定会影响整个年级!
学校以为差生就应分到差班,否则会影响好的同学,可学校有没有想过环境造就人?差生明明可以努力奋起,可因为学校的这个举动就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当一个差生走进差班时,他将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变得更差。,学校以为这样便可以让好学生学的更好,其实不然,好学生在没有差生的环境里便会更加激烈的比拼,最后又会剩下一些比不过的学生,他们又成了班级的差生,他们因为自己比不过好学生,就变得自卑,自弃,最后也会失去自信心和差生一样,如此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老师以为会好的班也会变得差生云集,他们最终也会和分走的差生一样痛苦、绝望,一步步地落后,最终永逝。
其实,他们并不是差,只是在差生被分走后才感到差,这也就是说,如果差生没被分走他们还会是好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不会消失。
如果不分班,大家都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里,差生在好的环境中会积极地追赶,中等生不会因比不过好学生而自卑,好学生也不会为保住不被分班而把身体累垮,这样大家岂不在共同提高吗?
有史为证:
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吕蒙在年少时整天忙于军务,读书的时间很少,但经过孙权的劝学,终于努力读书,在用兵打仗和做人的道理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终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成为了东吴的重要将领。鲁肃曾有评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不是吕蒙自己的功劳,而是他遇到了伯乐啊!
还有个很好的例子,这就是方仲永,他从小便是惊世奇才,五岁便能成诗,七岁便能成文,有着过人的天赋,但最终因没有好父母,不让他学习,将其一身才华空空荒废,终不成大器,变为平庸的人。
如今那些没考好的学生不正像没有读书的吕蒙、仲永吗?头脑个个都聪明的很,但没有遇上像孙权一样的伯乐,只是碰上像仲永之父那样的老师,空赋奇才,又有什么用呢?
近代也有很多同样的例子;
例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获得专利的发明就有1300多项,成为世界上的科学发明之父。
然而他在上小学时经常爱问老师一些奇怪的问题。有一次爱迪生问老师:“1+1为什么等于2呢?”老师一愣,回答不出来,便骂了爱迪生一顿,最后还说:“……不要在这里捣乱,不然就滚回家去。”老师如此出口伤人,使爱迪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全都没了,最终成绩考了个倒数第一。
辍学后,他在妈妈的鼓励下,一边卖报,一边自学,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各种科学试验,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当初若不是妈妈的鼓励,也许这个天才的学生就会被老师的一句话毁了一生,我们人类也不会那么早就享受到电灯带来的光明,留声机带来的欢乐……。
还有个例子,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他小时候特别爱搞发明,经常用放学的时间搞一些创造,于是学业便有些耽误。一天算术课上老师问牛顿:“4+5等于几?”牛顿一愣答道:“9”老师这时不但没表扬他,还反问道:“真的是9吗?”牛顿一惊,忙改口道:“8”。老师大骂:“你这个笨蛋!”说完便拿教鞭去打他,并将他开除了。
牛顿也是一个自强的人,辍学回家后,他边务农,边发奋读书。他妈妈见他如此勤奋好学,坚信他将来必定成才,便借钱送他去剑桥大学读书,使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震惊了那位数学老师。
现在国家已经不许体罚学生了,当然不会出现鞭打牛顿那样的事情,但老师还经常出口伤人,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本来很好的学生变成自卑、自弃的差等生,现在不正是如此么?那些没考好的学生不正像牛顿,爱迪生一样被老师抛弃了吗?他们并不是笨,只是没遇到像牛顿和爱迪生母亲们那样的伯乐而已。设想,倘若牛顿和爱迪生是今天的中学生,坐在教室中,因一道题算错,我们的老师们还会骂他们不成才吗?说不定今天被老师斥之为不成才的学生中就有“牛顿”和“爱迪生”。
差生其实并不一定就是差生,也许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一次作业的忘带,一道题的不会,便被老师当作差生去看待,于是一些并不差的学生便被老师戴上了差生的帽子。老师不能赏识差生也就算了,但也不要出口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使其失去自信心呀!也许就因为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扼杀了一个“牛顿”,一个“爱迪生”,就断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最后送给‘差生’和老师们一句话;
有智者,事不一定成,
但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