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当是人民之间自然而然的心与心的交流,不是政治上的云谲波诡,也不是经济上的利益驱动。过去,俄中老一辈彼此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两国年轻人能够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赓续俄中友邻的深情厚谊。
——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格里高利·伊夫利耶夫
今天俄中文学交流和深层对话的蓬勃局面,要归功于2013年5月推出的“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这一大手笔对俄中两国来说意义重大,它将短暂的交流活动化作长久收藏的译著,将世世代代镌刻在两国人民的记忆中。
——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副署长弗拉基米尔·格里高利耶夫
文学是不同民族间沟通情感的最佳桥梁。中俄名著互译出版项目的推出就是要把加强中俄文学交流作为突破口,以文学交流的形式促进两国人民的“相识”“相知”“相爱”。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公参
我今年已经88岁了,可很多人都说我一点不像。其实,让我保持年轻心态和外表的秘笈,就是我一生都为之魂牵梦萦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丰富独特的中国文化让我爱上了翻译这个工作,能参与两国文学名著互译项目,我备感荣幸。译者是第二作者,负有深挖原著内涵和重新精准表述之责。我将再鼓余勇,永不停歇。
——俄罗斯著名翻译家、《儒林外史》译者德米特里·沃斯科列辛斯基(中文名:华克生)
我认为中国梦也包含了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梦想。随着俄中关系的不断提升,渴望了解中国的俄罗斯民众与日俱增。我今年已96岁,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传播中国文化略尽绵力。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汉学界泰斗 谢尔盖·齐赫文斯基(中文名:齐赫文)
东方文学出版社成立47年来,引进的中国文学作品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古代诗歌到当代小说,从经史典籍到报告文学,丰富的中文作品深受俄罗斯读者青睐。作为发行方,我坚信互译项目选中的作品在俄将收获大量粉丝,进而引发“中国文学热”。
——俄罗斯东方文学出版社社长斯维特拉娜·阿尼盖耶娃
作为从事汉语语言文学研究的后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介绍到俄罗斯。我目前正在翻译王安忆的《长恨歌》。俄中互译出版项目为年轻译者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平台。我对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前景充满信心。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青年教师、“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俄方代表玛利亚·谢梅纽克
上一篇:中国文学在俄罗斯落地开花
下一篇:西川任北师大驻校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