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视野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优秀作品才是作家安身立命之本 2014-10-27 08:44:55  发布者:素岚  来源:转自中国作家网

每一个时代都在呼唤与它相匹配的文学。在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今天,人民梦想的实现不仅仅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也需要优秀文学作 品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作家要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努力做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在10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很多作家 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道出了作家心声,指明了作家前进的方向。

  创作需要静心和定力

  “多元化的经济时代,文学的作用和力量是不是变弱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不是在下降?”……关于文学责任的论争并非自今日始,然而,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成为“普遍的焦虑”。尽管如此,作家们始终坚信 “作品的力量是引领人心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更增强了作家用优秀作品说话的信念。

  作家周大新的很多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他深感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看影视作品和上网占去了人们太多的时间,读者的减少对作家也是 一种“动摇”,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坚守艺术追求的作家是极大的鼓励,也是一种提醒。“一个作家,你不静下心来搞创作,怎么可能写出好作品?可要静下心 并不容易,外边的世界那么精彩,种种诱惑实在不少,想要静下心来没有很强的定力怕是不行。”

  作家刘兆林对此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坚持理想、潜心艺术、不断跨越世俗的纷扰和障碍,这才是成就作家艺术家的根本之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 了作家的本职,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作家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更加坚定自己的艺术追求,坚守住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底线。

  对于年轻作家而言,艺术的坚守和精进更为重要。作家鲁敏在自己的艺术追求上愈加执著,她谈到,“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去从事更有诱惑力的行当, 可能获得的关注、声誉和物质财富会更多,我们的人生看上去会更加闪亮,但是我乐于、善于从事的还是写作本身,接下来的10年、20年,我愿意继续认真地写 下去,像一个手工艺人那样精雕细刻,花很长的时间做一件细活儿。”

  “作品才是你的生命”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要从生活万象中萃取文学的精华,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优秀作品,更需要作家付出持久的诚心和耐心。“艺术的最高 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对诗人李少君触动很大。在他看来,讲话强调了 文学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作家应当践行的艺术使命。李少君说,在他的诗歌写作实践中,一直视诗歌为一种心学,认为诗歌源于动心、抒之以情, 由此打动感染他人,让人们的心灵受到触动冲击,从而领悟人生意义。

  作家肖克凡一直以朴素的态度视创作为“本分”,“工人做工,农民种田,作家写作,这是性质相同的事情,就是尽本分”。在他看来,作家要以优秀的 作品立身,就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不耍小聪明,不能放任欲望、逐名夺利,而应该葆有朴素的情感与清净的心灵,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扎根大漠、书写大漠的作家肖亦农用非常形象的语言讲述了他的文学追求:“我曾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漠公路上捡到过一株细小的白杨树,顺手将其栽在 路边的沙漠里。40余年过去,它已变成了一株苍苍老树。细忖自己几百万字的作品,不过是中国文学园地中的几株野花和小草,好在我与这株老树相守了40余 年,根子深扎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沃土里。我会不断地叮嘱和提醒自己:记住,握紧时代给予你的笔,作品才是你的生命!”

  艺术的“高峰”永远在更前方

  文学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跋涉之途,一代代作家从故乡出发,走向文学的远方,从自己出发,走向人类的未来,书写人民在历史中的伟大创造和对未来的美好希冀,留下了可贵的艺术探索。

  对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而言,保持赤子之心、表达生命之美,是他一以贯之的追求。在金波看来,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童书的需求量 非常大,给作家们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这种情况下作家更要注重作品质量,不能把孩子当“摇钱树”,要把他们当“栋梁材”培育。提高质量,写出好作品,是 作家的立身之本。儿童文学作家要从“低门槛”攀“高峰”,要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写好“中国式童年”。

  “写出精品力作才是作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作家红柯说,为了写出自己理想中的作品,他这几十年来都在做着准备工作。在新近推出的《喀拉布风 暴》中,他把骆驼宽厚坚韧淳朴的品质融进了民族的灵魂,阐释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融合。从天山到关中,从黄土地到马背,他不断汲取西域各民族史诗神话歌谣 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藏族作家达真20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民族文化和文学创作。达真说,“我一直深信祖国的大西南是一条尚未开发和充分利用的巨大暗河,各民族融合史尚 未得到充分的传播。”因此,达真一直在思考,如何向外界传播这种藏在深山之处的文明。从《康巴》到《命定》再到《极限》,他一直在努力克服局限,超越自 己,力求以文学的方式表达藏族人民的伟大创造,以及各民族文化在融合中共同创造的灿烂文明。

上一篇:为人民担当 为时代放歌 为民族铸魂
下一篇:文艺批评要有勇气去发现优秀作品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