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小禅,知名文化学者,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读者》杂志百名签约作家之一。2008年全国“十佳”网络作家。获第六届“老舍散文奖”、第11届“河北文艺振兴奖”、全国短篇小说佳作奖。出版小说及随笔集50余本,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学课本读物,并多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同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日本、越南等国家。
1.这几年明显感觉到你的华丽转身,青春小说几乎看不到了,看到的几乎都是文化随笔,这种写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大概五六年前,青春小说写过十个长篇之后,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期,无法再超越自己。特别是无法超越《无爱不欢》和《刺青》,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青春小说有一种倦怠。人的心境、文字和年龄、阅历、生活是一脉相承的,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文字,文化随笔更能彰显我的个人气息和特质,这种转变是润物细无声的。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转变,是慢慢过渡的。
2.您这俩年去大学讲座比较多,对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的确,这俩年我去了很多大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的———举个例子,我从先不善言谈,面对记者采访时,会紧张、自卑,甚至所答非所问。但这几年的大学讲座,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视野一下子开了阔了。我也突然意识到,一个艰难的破茧成蝶的过程,这些大学生几乎都看过我的文字,他们是从《意林》、《读者》、《青年文摘》、《女友》、《南风》这些畅销杂志上认识我的,很多学生在初中或高中时期,做的许多阅读理解都是我的文章,前几天香港中文大学一个叫孟小然的学生来找我,她说在高三的时候做过我的文章至少有十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于是一定要找到我。其实很多学生来听我的讲座,是圆他们少年时期的一个梦,他们说,我见证了他们的青春,其实,他们更见证我文字成长的痕迹。在漫长的孤独写作中,我自己体会到,写作其实是一种修行,打动别人的同时,也一定会打动自己
3.你在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答:非常有。之前我的写作有些窄、狭隘、不厚,去教大学之后被激发出很多储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比如我对绘画、书法、收藏、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门类的理解,自然不自然的加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述的同时,自然多了几分理解,当把他们变成文字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文字和以前已经不再一样,变得踏实了、肯定了,更为朴素,也更为接近内心。和学生们的交流,也使自己的内心更为广阔,那些固步自封的小清新、小资、小文艺,被彻底的摒弃,不知不觉,愿意用自己的笔更靠近文化散文、大散文,也更靠近文字本身的特质——书写灵魂,书写内心。
4.雪老师,可以从您的文字中看出,您有很大的阅读量,你有读书趣味有何倾向呢?
答:我早年喜欢读小说和散文,而且读外国小说较多。这几年我不怎么看小说和散文,以读杂书居多,比如书法、美术、戏曲、园林、建筑、中药、菜谱、设计……这些杂书很有趣味,让人别有洞天,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一定要有广泛的阅读量,眼界有多高,笔下的字就有多高,一个人再有灵气没有大量的阅读也是枉然,我的阅读速度很快,阅读量也很大。并不一定能记住细节,一本书给你的气息有时就是一句话,那就足够了,一个人会读闲书、读野书才有趣味,就像一个人写字,知道放什么佐料很重要,佐料放多了,难免矫揉造作,佐料放少了,难免寡淡无味。放佐料的过程就是文字修炼的过程,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修炼心性的过程,在读书中不急不慌,慢慢找到真趣,找到自己喜欢的旗下,那是非常甜蜜的事情。也是明心见性的一件事情。
5.雪老师,都说你的散文有画面感和音乐感,作为第六届老舍散文奖得主,您自己的感触是什么?
答: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能获得老舍散文奖我很欣慰,是对我长期孤独写作的一个肯定。由于长时间对着电脑,我的眼睛得了干眼症,我又开始恢复手写。在整理过去的稿件中,我发现自己有几十本手写的稿子,十几岁的时候,只为喜欢文字孜孜不倦的写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心中的那份喜欢,正是因为这份单纯的喜欢,让我走到了今天。一个人内心有了格局、有了气象,文字才会有格局,有气象,她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速成,我的文字之所以有画面感、音乐感,大概和我喜欢书法、绘画、戏曲有关系,这种音乐感和画面感其实也是文字的气息和气场。有人说看几十个字就能看出这是雪小禅的文字,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我得奖的作品是《风中的鸟巢》,这是在我内心比较疼痛、空旷下写出的一篇文章。一个人的疼痛可以加速一个人的饱满,不完美的才是人生,有疼痛的才是生活,如果呈现在文字里,就是一种锋芒,熠熠生辉。
6.您的随笔中,戏曲因素很多,可以看出你非常痴迷戏曲,戏曲对你的写作影响大吗?
答:我是个票友。痴迷于戏曲很多年的票友,我十五六岁喜欢戏曲,票程派。戏曲对我影响,潜移默化,如影随形。我去大学讲座,也多以将戏曲和写作为主,戏曲综合了文学、戏剧、舞蹈、音乐、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的古典艺术形式,很多唐诗宋词在戏曲中得到了极好的发挥,它们像嵌入戏曲中的宝玉一样闪耀着光辉。就像我把戏词嵌入到自己的文字中一样,立刻让文章呈现出动人的光泽,年轻的人喜欢戏曲可以让人变得沉稳、内敛、大气、古典,最古典的就是最前卫的,喜欢戏曲的人,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气质。如果再把它渗入到文字中会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我写了很多戏曲方面的随笔和散文,开过一个专栏叫“小禅说戏”,近两年还跟随戏曲大师裴艳玲去全世界演出,感受到更多的戏曲魅力。平时打交道的名伶人、红伶人也很多,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戏曲的起起伏伏,也写了很多的伶人,他们对我的影响,是渗透形的,我能到中国戏曲学院教学,一是因为是作家,二是因为痴迷戏曲,戏曲给了我很多恩泽。
7.听说您的小说《刺青》的版权已经卖给了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禅迷都期待它尽早拍成电影,您对他有什么期待?
答:这是2012年让我很高兴的一件事。《刺青》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长篇小说,有读者说它是中国最美的暗恋小说,她书写了青春的疼痛、缠绵、成长、暗恋……已经出了台湾版、越南版、日本版三版,曾登上过畅销书排行榜,2013年,中影将帮他搬上荧幕,《刺青》新版将同时再版,它也是我青春小说的一个印记,一个完美的收梢,一个华丽的背影。
8.说说您的新书《小喜》吧。
答:这本书是意林集团2013年倾情打造的一本新随笔集。此书延续了一向的雪氏风格,孤寂、唯美、素色、干净,但更接近朴素的本质,去掉了很多华丽,书写了城市、植物、戏曲、书法、生活之美。相比较我的小说,我更喜欢自己的随笔,因为它更像我的内心,那么曲径通幽,又那么银莲满目。写作是一种抵达,抵达内心的同时才能抵达写作的本质和核心,人生多无聊,能找到小喜,其实是人生的安慰。
9.在从青春文学翘楚到文化学者的华丽转身中,您自己的感触是什么?
答: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蜕变,感觉自己已经破茧成蝶,从狭隘的美文作家写作,转换到文化大散文的写作,一个人的眼界和境界有多高,文字的气息就有多深。感谢这些年的挫折、伤害、沉淀,感谢大量的阅读和行走,它们让我生活更饱满,内心更从容,文字有了骨力,有了风貌,有了鲜明的个人特质,在静悄悄的转变中,心境渐渐静敛下来,已更从容更淡定的态度来对待文字,享受写作的过程,不去拿文字区赢得什么,谋取什么,而拿文字搭救自己的内心,抚慰同样孤独的灵魂,足矣。
上一篇:文珍:从幻灭到追求
下一篇:乔叶:写作者存在的意义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