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潞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乐园
“大哉通郡,教育日新。唯我潞河,咀华含芬……洒涵丈之化雨兮,桃李成荫。望潞河之蜿蜒兮,钟灵毓秀。……”
这段文采斐然,大气磅礴的文字刊登于潞河中学1928年年刊,出自一位名为岳璞的学子之手,文字题名为《校赞》。区区一百二十四言的篇幅,涵盖了对学校地理位置、外观内涵、教育成就的赞美和对学校未来的美好祝愿,洋溢着对母校的挚爱和身为潞河学子的自豪之情。如今,这篇《校赞》镌刻于潞河中学潞友体育馆前的草坪上,每一位潞河学子在入学的第一天,都会看到这段令人豪气顿生的文字。在以后三到六年的时光里,他们将充分体会渊源深长的潞河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从心底发出“今日我为潞河骄傲,明天潞河为我自豪”的誓言,并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
春风化雨般的教育,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精神的培育。潞河中学有悠久的文学教育传统,校园文学活动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出文学校园的浓郁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从而生成积极普世的人文情怀,这是学生终生健康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一、继承人格教育传统,树立先进办学理念
我校创办于1867年,原为美国人所建教会学校,至今跨越三个世纪,已有145年历史。潞河教育之所以能够绵延百年,经久不衰,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潞河人一直秉承“人格教育”的育人理念,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故而能够在新世纪更加凸显潞河教育的魅力和活力。
在《潞河中学2011—2020发展规划》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愿景: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强化人人成才观念,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坚持“三个面向”,注重内涵发展,让学校成为各类人才成长的摇篮;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提升教育品位,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首善之地。
二、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我们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为满足多元多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我校建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也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从我校YFU课程、模拟联合国课程走出去的哈佛女孩邵恒,气候酷派课程培养的气候大使刘琮玢,已进入清华大学的翱翔少年于洋,学校专门建立工作室的传统剪纸少年江语晨,特斯拉科技制作社团的线圈狂人董泊宁,更有从潞园走出的维族诗人麦麦提敏•阿卜力孜……
学校课程的设置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营养丰富的自助餐。
三、强化文学教育,建设文学校园
我校有着悠久的文学教育传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校就有春草读书社,还有过层出不穷的文学刊物——旬刊,半月刊,后来又有年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潞园诞生了神童作家刘绍棠,他主编的《红楼新闻》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激发很多潞园学子对文学的热爱。1988年,刘绍棠为母校文学社题写了刊名“潞园”,新一代的文学社也因此得名。2003年11月,在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学99佳文学社刊(报)”评选活动中,《潞园》从近千家文学社刊物中脱颖而出,荣获特别奖。在2011年首届、2013年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成果奖评选中均被评为“全国示范文学校园”特色学校。
(一) 大力支持潞园文学社的建设和发展,营造文学校园的良好环境
1.建立健全文学社指导教师团队。学校正式聘请知名作家王梓夫,中国文史出版社编审、诗人马合省,通州区前文联主席、作家张宝玺和通州区作家协会主席刘祥做文学社校外指导教师;还特意为文学社安排一名专职指导教师,专门从事文学社的组织及社刊编辑工作。
2.建设文学社编辑活动室,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各种办公用品,保证文学社各项工作包括社刊编辑的顺利进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还用行动支持和鼓励文学社的工作,热情肯定文学社社刊由年刊转为季刊,并积极为刊物撰写卷首语或投稿,使文学社师生很受鼓舞。
3.鼓励文学社师生创造性的活动。2012年3月,文学社第一部反应内高班学生自我成长的电视剧《我的古尔邦节》投入拍摄。学校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调动学校电视台与文学社密切合作,顺利完成了电视剧的制作,参与演出和拍摄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寻常的锻炼,像剧中主人公一样,完成了一段自我成长的人生历程。2012届学生的原创小说《红线结》,反映青葱岁月中的一段情感经历,表现高中生在朦胧情感中的自我认知,已由语文老师李柯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已经投入拍摄,正在后期制作中。文学社师生自编自演的电视剧将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可贵材料,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不小的贡献。
(二)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
1.拓宽渠道,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
为了给热爱文学的潞园师生提供更为活跃的交流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学校支持文学社与通州文联主办的《运河》杂志紧密结合,力争使校刊的内容和形式都更有品位,更为潞园师生所喜闻乐见。文学社社刊也在扩展着征稿范围,逐步加入名家作品或名家的创作指导,对热爱文学的潞园师生将有更强的引领作用。现在,通州区文联和作协主办的文学季刊《运河》,已经开辟了“潞园新秀”栏目,通州区作协还将吸收几位有创作才华的学生加入区作家协会;文学社还定期向《文学校园》、《语文世界》杂志社,《现代教育报》和《意林》供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2.鼓励创作,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桥梁
学校积极帮助有创作激情的孩子出版自己的作品,并利用一切机会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2012年2月,高三学生麦麦提敏的诗集《返回》由中国文史出版社精致出版,引起强烈反响,4月,《诗刊》下半月刊在头版头条大篇幅选登了他的作品,使得只真正接触汉语才四年的维族孩子麦麦提敏,在潞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诗人。同年6月,麦麦提敏参加了中国作协和《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因为他出色的诗歌,他还成为2012年11月《新疆青年》的封面人物。《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从不同角度报道了他的成长和潞园文学社的成绩。2013年春天,麦麦提敏加入了新疆自治区作家协会;2014年7月,他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应邀参加由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绵阳举办的中国第四届诗歌节,这是一个九零后诗人在中国诗歌界难得的殊荣。2014年6月,他还荣获新疆自治区文联主办、《西部文学》杂志社承办的伊犁喀拉峻杯第三届西部文学奖诗歌奖。走上中国当代诗坛的麦麦提敏不忘母校的培育,本学期开学典礼之际,他特地回到母校,将他在西部文学奖中获得的荣誉奖品喀拉峻杯献给了母校。
2012年12月,高二学生费圣轩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命运之轮》已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并在新华传媒图书馆配平台上宣传;2013年5月,已升至高三的费圣轩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月影传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14年6月,高二女生张璐婷的长篇小说《操场那片花田》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除了鼓励学生出版个人专集外,学校也让热爱创作的学生体会到作品变成铅字的快乐,2012年10月,集文学社孩子一年创作成果于一体的《潞园文丛》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学校的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也使得潞园大家庭的各民族学子积极参与文学社的活动,写出一篇又一篇佳作华章。2011年10月到2013年11月,在连续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的文学社创作评比中,先后有6位同学获得校园文学新苗奖;大批学生的作品见于《文学校园》《中学生》《语文世界》《意林》《运河》等知名文学刊物中。
3.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锻炼发展的机会
(1)为了拓宽文学社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广泛关注社会生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给他们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清流。2012年和2013年暑期,学校分别组织文学社学生赴大运河沿岸的几个重点城市和嘉峪关长城一带采风,孩子们一路走来,收获非凡。他们的文笔更为生动,视野和心胸更为开阔,其2012年采风作品集《运河行纪》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13年采风专集《长城行纪》正在编辑中,行将付梓。
两次采风回来之后,几个学生都随指导教师一起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故事恳谈会节目中,畅谈了采风的体会和感受,孩子们兴奋不已。这是比任何书本知识都直观的教育,是比多么详尽细致的讲解都生动的教育,也是比所有深刻的说教都有力的教育。它的作用将不止在这几天,这几年,它将会贯穿孩子整个的人生,启迪他的慧心,引领他的目标,指点他的行为——让我们教育者无比欣慰。
(2)2012年10月20日,是我校建校145年纪念日。社会各界的领导、嘉宾和历届校友近五千人来校参加纪念庆典。我们觉得这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好机会,在接待来宾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学生参与,潞园文学社主要负责来宾的采访。校庆结束后,孩子们写的访谈录让我们欣喜非常,他们自己也感到了与人交流的乐趣和分工合作的重要,感受到文学社活动的魅力,纷纷表示以后要积极参与文学社的活动,愿意在文学社里锻炼成长!2013年11月,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暨成果展览会和第六届北京市校园文学创作大赛同时在我校举行,潞园文学社的小记者又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活跃于大会的各个会场。既锻炼了能力,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孩子们收获非凡。
(三)发挥文学社的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文学课堂
1.以语文课为载体,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情趣和审美鉴赏力
文学形象能引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而想象力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中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是文学教育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力倡导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的学科优势,打造文学课堂,融文学教育于每一节语文课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语文教研室还把校园文学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充分开发和利用通州地方文化资源,利用五年时间,着力打造出了“运河•潞园文化”校本课程体系,编排出了自己的校本教材,顺利完成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相应课题。
2.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名著推介活动
语文教研室与学校图书馆相结合,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资源,用年级讲座的形式,每个老师向学生推介一至几本文学名著。老师简介故事和人物,浅谈自己对人物或故事的理解,或介绍评论界关于人物或整部书的争议,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本求源的热情,得出自己的鉴赏结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表达能力,也使图书馆的资源活了起来。学校里读名著悟人生的文学教育氛围更为浓郁。
(四)文学教育无处不在,文化强校魅力非凡
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个团体的生活理念和认识。学校文化体现的是这所学校对教育目的和过程的认知与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整体氛围及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文化强校的办学理念是科学、先进的,实践过程中全体成员对目的的认知度是广泛统一的,精神面貌是昂扬向上的。在文化强校的建设过程中,文学教育的引领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现在,麦麦提敏诗歌朗诵会成为历届内高班预科年级的传统经典活动,高一年级读传统文化经典与成语运用相结合,高二年级读文学名著谈心灵感悟读写相伴,文学社不断发表或出版学生的妙文佳作。学校图书馆专门为名著阅读欣赏课设置了阅读空间。校园里有书声朗朗,有翰墨飘香,浓浓地熏染着奋发图强的潞河人。
上一篇:全国校园文学特色学校:江苏省洪泽中学
下一篇:全国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山西大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