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校园文学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探索
张 旺(浙江杭州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指导教师)
今年论坛的主题确定为“让校园文学走进课程”,非常好,也非常及时,紧跟课程改革与语文教育的时代脚步,为校园文学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这一主题,结合我校花雨文学社的实践,从课题推进的视角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我们的解读
1. 校园文学与课程:“校园文学课程化”这里的课程主要指校本选修课程,而不是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让校园文学课程化是深化校园文学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校园文学发展高度的标志与体现,尽管现在校园文学走向课程还存在很多困难与制约,但一部分学校一部分文学社可以先行先试,校园文学课程化并不高不可攀,完全可以循序渐进。
2. 活动与课程:活动不等于课程,活动相对松散、自由,可以设计,也可以不设计;而课程严谨,要进行选题论证,资源开发,设计和实施,评价与改进等;但活动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线,课程要通过活动来完成,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是课程的潜在形态。
3. 校园文学活动课程化:可分两类课程,一类是理论研究类,可以从校园文学的兴起与历史,校园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校园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来设计;二是从校园文学活动实践类,不一定把所有活动都提到课程的高度,可把一些品牌活动设计成课程,逐步到位,形成系列化的校园文学课程。
二、我们的探索
我们以花雨文学社的《走读湘湖》为例来说明。课程以课题为平台来推进与实施,被立项为杭州市新课改专项课题,成果获评杭州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课题研究思路是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案例研究为板块,以课程资源开发为主线,以探究学习为方式,提升生命动力,弘扬生命活力;主要内容是以湘湖文化为背景,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体的书画摄影、文学创作、诗词朗诵、文化讲堂、课本剧、舞蹈、校园广播等一系列活动,最后作为活动的高潮,成功推出我校首届“花雨杯”走读湘湖系列活动文化汇演。
这一课程开发设计为六大板块:1. 名人研究;2. 名作研究;3. 名湖研究;4. 名城研究;5. 名校研究;6. 名社研究。如“名人研究”,我们选择了湖畔苦吟的贺知章、湖边卧薪尝胆的勾践、流传千古的西施、筑堤成湖的杨时。以湖畔苦吟的贺知章为例,我们开发课程的立意为关爱国家,不慕名利,正直豪放,洁身自好。选择的案例为: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他是一位关心边防和国家尊严的爱国者;他爱才若渴,热情提携诗坛后辈;他为人正直,不与奸臣同流合污;他眷恋故土。
课题十大推进举措为:1.成立一个组织——课题组;2.搭建一个平台——湘湖文化研究会;3.创生一个基地——萧山十中课程开发基地;4.编写一个读本——《湘湖文化读本》;5.开设一门课程——湘湖文化;6.建成一个馆藏——萧山名人馆;7.开辟一个讲堂——湘湖大讲堂;8.建设一个带——“湘湖文化带”;9.生成一个“场”——生命成长精神场 ;10.探索一个机制——校本课程资源的创生机制。
三、我们的成效
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内容,建立了社团活动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活动系列,生成了颇具特色的社团活动方式,开发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空间,推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