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校园 > 高中校园 > 文学社团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雪龙文学社 2014-04-03 13:54:25  发布者:南枫  来源:《文学校园》

雪龙-文学社

 

生活里有浪花,浪花中折射生活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雪龙文学社特辑

>>校长寄语

生活里有浪花,浪花中折射生活。诗意的生活就是在痛苦与快乐之间徘徊。

——姜堰二中校长 陈余根

>>社团素描

创建于抗日烽火中的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育人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学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人。发展理念为:坚持本色,解放智慧,追求真理,学做真人。

该校雪龙文学社创办于1989年,初名“小荷”“花季”,1998年易名为“雪龙”。因校友袁绍宏曾担任国家极地破冰船“雪龙”号船长,着意弘扬“雪龙”走南闯北、劈波斩浪、无坚不摧的精神品质。社刊《雪龙文学》已出版16期。2007年3月,《江苏教育通讯》刊载了该校创办校报校刊的经验介绍。2010年6月,会员滕磊以《我心中的那片绿地》赴港参赛获现场作文一等奖。连年参加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均有学生获一等奖、特等奖。《姜堰报》、《美文》(青少版)、《中学生导报》曾整版多次刊发社员作品。社员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诗文或竞赛获奖数百篇(首)。曾获“第二届全国99家优秀社团”。

雪龙文学社引导学生的课外读写,做了多方面的尝试。指导老师认为文学社更要关注地方文化,采风注重“有意思”,更注重“有意义”。了解地方发展史,走进姜堰博物馆;热爱书法大家,走进高二适纪念馆;研读《指南录后序》,走向文天祥系舟处;采风姜堰北大街,集体参赛地方媒体组织的征文竞赛。新老通扬运河、曲江楼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河横村的生态农业、娄庄镇的小城镇建设、泰州梅兰芳公园、白马海军纪念馆、高港的轮渡码头、黄桥战役纪念馆、兴化郑板桥故居等处,都留下了“雪龙”的足迹和思索。到远一点的常州去采风,选择的踏访点是春秋淹城、东坡公园、瞿秋白故居,在孔子巨像前诵读《论语》数则,在东坡公园内背诵《赤壁赋》,在秋白故居前选读先贤诗作,在大巴车返程过长江时放声吟诵《赤壁怀古》。之所以这样设计,正是为了强化“有意义”,正是为了把握好“要引起兴趣,要培养纯正的趣味”。

雪龙文学社逐步建立了写作的四级激励网络:第一级,从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场作文中挑选佳作,向校报校刊推荐;第二级,对校报校刊上刊登的作品进行评奖;第三级,组织社团成员参加校级以上的征文活动,选拔优秀同学参加省市级作文大赛;第四级,积极向国家报刊推荐优秀作品发表。 

>>我爱社团

悬赏《问学》

吴向洋(雪龙文学社指导教师)

多年在高中教语文,兼管校文学社的事儿。因为自己爱写点诗,也叫学生、会员写写。曾在所教班上和文学社活动时同时悬赏,说:翻开古今中外的诗集,大凡为人称道的诗,没有一首是纯用直接抒情及直抒胸臆手法写成的。谁若找到一首,立马拿余秋雨33元的《问学》作奖品。

风闻我的悬赏,有同仁当即挺举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我说:那前两句必是无疑,后面的“天地”、“涕下”难道是直接抒情么?没看对方脸色,我朗朗地笑了。

有学生找来李清照写项羽的那首五言诗。我暗惊,心想:破费几十元钱事小,“吴氏诗论”被否认了,那就伤筋动骨了。我逐字逐句地读,细审每一个字,读完前三句,不得不承认,全是直接抒情。再往下读,读到“不肯过江东”,我终于抓住了峭处的凤尾竹的叶片。“江”是什么?是具象、形象、意象呀。我对揭赏者说:很遗憾。假如李大才女将最后一句写成“不肯苟且活”,我拥有的这本《问学》就要易主了。可惜,她没那么写。

又有学生找来《上邪》、《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等,或急剖,或慢析,都能找到间接抒情的词语。

不光别人在找,我也注意找。别人找,不冲着赏,是为了推翻我的“小聪明”。自己找,不考虑赏,只为加强“发现”的力度。

在《青年文摘》200610期绿版73页上,还真找到了一首《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你的思想,你就改变了你的信仰;改变了你的信仰,你就改变了你的期望;改变了你的期望,你就改变了你的态度;改变了你的态度,你就改变了你的行为;改变了你的行为,你就改变了你的表现;改变了你的表现,你就改变了你的人生。

这首如果算诗的话,它同于“播下行动,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的表现形式,表达效果却明显的不如。它只是以“改变”为中心词,涉及的全是概念,固然是纯直抒胸臆,但只有说教、警示,没有形象的摇曳,故不会为人所称道。

本来嘛,诗无形象思维,就是断翅鸟、无尾鱼、纸飞机、泡泡糖。只要是好诗,必然想象新奇、具象鲜明、形象饱满、意象淋漓。

至此,我在辅导学生写诗歌时,总要神秘而郑重地说:少一点直抒胸臆,多一点间接抒情。中学生做过古诗赏析题,他们知道,间接抒情有四种指向,借景、借物、借事和借典。写诗,只要有一借,就远离了干瘪和空洞;若能借出新意,就浸染了“情感和想象的汁液”(李浩语);若能融会贯通几种借,就简直意象缤纷、香气馥郁、氤氲连绵了。

《问学》我仍备着,时刻预备着双手齐额,递给“问学”的人。

(吴向洋,男,生于1956年3月,中学高级教师,泰州市诗协秘书长,江苏省作协会员)

>>社员秀场

北大街一品香茗

雪龙文学社   陆  芸

5月5日下午四时许,文学社上百人来到北大街。来往的人很多,炎热的太阳阻挡不了大家兴奋的心情。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此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突然,停了下来。伸长脖子看到一处古民居的木门,上方写着“王氏宗祠”几个字。抑制住兴奋的心情,跨过高高的门槛。脚下的地面不是常见的水泥浇铸,而是由一块块长方形的灰砖密密的铺成。

再往里,没有高宅大院,有的只是一间间错落有致的小屋。不知怎的,心中竟没有失落之感,好奇心却更旺盛了。随行的窦先生向我们讲述道:“房子的外在色彩是灰。灰地、砖、瓦、墙、顶还有灰空间。灰色最大的美是融合了所有的色彩,这正如房子的主人一样。王栋七岁时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二十几岁时就行医救人啊!”一旁的吴老师趁机鼓动大家念《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念着念着,稚气未脱的脸上逐渐流露出对屋主人的尊敬。再往里走,天井里两棵青葱欲滴的树映入眼帘。最熟悉的是银杏树,枝桠向两边伸展,有力的枝干向上弯曲,俨然一副保护者的姿态。树的北面就是乐学堂了。

一座彩色雕像吸引着人的眼球。虽然是坐姿,但它的腰挺得笔直笔直的,这更有一种平易近人之感。令人奇怪的是,堂屋的南面不是墙,正门两边,从地面到屋檐,是数扇带花格的木制品。难道王栋不怕贼吗?似是看出了我的困惑,窦先生乐呵呵地说:“有些人上不起学。王栋先生特意把堂屋修成这样,好让院子里的人听到看到!”感动在心中蔓延。

雕像的旁边放了几个花篮,想必是仰慕屋主人的风采送来的。我们还有幸见到了王栋的子孙,斑白的头发,谈到自己祖先时由衷地激动。进入乐学堂里参观。墙壁上挂了几幅装裱过的作品,有《毋作非为歌》劝人向善的,还有孝顺父母方面的。七彩的花灯在雕像的脸上投下温柔的昏黄。房子里没有太多的东西,一张供案、几把椅子而已。又听窦先生讲述道:“有一年,乡下发生了人瘟。王栋接受父亲的指令,背上药箱,挨家挨户地向病人免费送药。亲自把药喂进病人嘴里。”此时,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瘦削的身影,拎着笨重的药箱一户一户敲开人家的门。不由得再次感叹,北大街竟还有这样的人物。

“听说这里还有一个名人的家!”同伴小声说道。

从王氏宗祠的北门出,拐了几个弯来到一座小屋前。木制的门上落了一把铁锁。心里还在纳闷之时,吴老师问:“今天我们国家的一把手是谁?”答:“胡锦涛。”“胡总书记就出生在这儿。”“啊!噢!”重新换了一种目光打量这间小屋。小屋的附近种了一棵红枫树,夹杂着黄色的红枫叶令人赏心悦目。草丛里紫色的小花若隐若现,很是可爱。随行的同位迫不及待地拿出照相机猛拍。

在吴老师的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下一个目的地是黄龙士棋院。院子不大,走廊上摆了几盆针松树,墙边倚着奇形怪状的假山。突然有一个人做出安静的手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几位老先生正悠哉悠哉地下棋,竟没有人向我们这边瞧,可见用心之深。大家像是达成了协议一般静静地离开了。有几位围棋爱好者不愿离去,直到老师来叫才离开了。怪不得,陈校长说北大街是姜堰的清明上河图。

最后一站是东岳庙,推开侧门看,没有恢宏的大殿,没有成群的香客,有的只是一片荒芜的地,杂草丛生,碎瓦之类的随处可见,似乎暂时被遗弃了。吴老师清了清嗓子说道:“这里有一个动人的历史。1940年,陈毅将军打下姜堰,就在这里举行了庆祝会。”窦先生补充道:据说,明“唐宋派”的唐顺之就客死在这里。这写着“东岳行宫万年台”的老房子虽有些破旧,却让任何一座新房子黯然失色。屋檐上还挂有几盏红灯笼,这是现代人刚给挂上去的。

北大街就像一品香茗,愈品愈浓。香气在嘴里缭绕,久久都不会散去。

上一篇: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下一篇:江苏姜堰市蒋垛中学新桥文学社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