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是高考阅读的难点,老师和学生都有点束手。这其中,最难的是如何读懂。
如何读懂诗歌呢?笔者认为,依靠想象力——特别是换位想象,或许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内容高度集中,它往往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最精彩动人、最能反映生活本质的场景、细节和感受,加以提炼和抒发,来反映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正因为诗歌是高度凝炼的产物,所以,我们在阅读诗歌和做鉴赏题时,可能就需要借助想象,去还原诗人的生活,去揣摩诗人的情感,做好诗歌鉴赏题。
下面以201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期中试题考试《别稚女》为例,来说明换位想象对于读懂诗歌的重要性。
别稚女
屈大均
稚女难为别,临行泪欲挥。
可怜初绝乳,未解一牵衣。
念尔在襁褓,同予餐蕨薇。
晨昏娱祖母,莫使笑声希①。
[注]①希,同“稀”。
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叙事诗,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是诗人与女儿分别的场景,是贫瘠的生活场景的再现。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还原作者的生活呢?我让学生根据本诗,描绘画面。学生说:和女儿分别是最痛苦的事情,诗人的眼泪多次忍不住要流出来,看着女儿对自己的眷恋,不禁回忆起女儿在刚断奶的时候,紧紧的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放手。可怜的孩子还不会下床的时候,就和诗人一起受苦吃野菜。诗人走以后,希望女儿早晚都能让陪伴祖母,让祖母开心,而不要让祖母笑声减少。
应该说,学生理解诗中所描绘的生活,还不是很困难。苦难的还是“鉴赏”,理解作者的情感。这道鉴赏题是这样出的:请简要分析尾联“晨昏娱祖母,莫使笑声希”表达的情感。(5分)
我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你是诗人屈大均,此刻分别之际,你如果写出这样一句诗,你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这就是换位想象。
学生说:我如果站在门口,即将离去,一定是频频回头,看到家里的一老一小,又担心母亲的身体,又放不下女儿。
也有的学生说:看着女儿孤零零的和老人在一起,生活会单调枯燥,想起女儿小时候受了很多苦,又想到老人日益衰老,还要在照顾孙女的辛劳中度过,自己无法在身边照顾母亲,心里非常内疚。又担心老人,又心疼女儿。希望自己可以不离开却又无奈,对家人割舍不开。
……
通过换位想象,让学生对当时的情景进行想象性复原,学生就能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了。这样,再引导学生写出“对幼女不忍离别”和“对母亲牵挂担心”两方面的感情(参考答案),就顺理成章了。
再来看2012北京朝阳期末的诗歌鉴赏题《水仙子·夜雨》,同样可以用换位想象来做这道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 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在结合题目和注释以后,学生很容易能理解本诗表达的情感是羁旅江湖的游子对家人的思念。那么,这种思念是如何在诗中具体体现的,我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徐再思,再去读诗,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
学生在换位想象后,能够说出:半夜时分,我听着雨水声声的滴落在梧桐叶子上,感慨着秋天的到来,点点滴滴的雨水落在芭蕉叶子上,就像诉说着我的哀愁。做梦都是回家的事情,醒来了发现已经过了三更。屋子里冷冷清清,油灯只剩余烬,自己和自己下的残棋还在桌子上,让我感慨我的生命就像残棋一样不如意,感慨我一个人留在新丰孤馆里,孤独难捱。在外已经十年了,故乡的父母一定很担忧我,想起这些,又想到此刻自己受尽店家冷遇,心情非常哀伤。
如果能够换位想象理解这些内容,那么主观题目的答案就容易做出来了:
本曲的时令写的是秋夜;本曲的地点是客居的驿馆;本曲的情境是诗人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本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客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
由此可见,将自己投入诗中,将自己与作者想象为一身,去想象作者见到眼前的景,经历眼前的事,会产生怎样的情感,进而去读懂作者的经历,领悟诗歌的内涵。这样才能说是读懂了诗歌,才能去进一步去回答思考题。
依靠想象,作者可以对作品涉及到的众多意象进行有效的调节 ,进而确立作品的艺术结构。而读者,就是要去领悟作者的所见所感,透过简练的文字去解读文字背后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本意。这或许是诗歌鉴赏要下力气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