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古代经典 > 剧本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琵琶记》剧本简介 2014-01-20 14:31:07  发布者:南枫  来源:本站整理

琵琶记_校园文学-中国教育文学网

作者简介

《琵琶记》的作者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今浙江瑞安人。他的生年约在1305年前后。他的卒年有元末说和明初说两种说法。持元末说者,认为卒于1359年。持明初说者,认为卒于朱元璋开国以后。高明四十岁左右中了进士,在杭州等地作过小官。后来隐居在宁波城东的栎社镇,《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他的剧作除《琵琶记》外,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剧本简介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变为了全忠全孝。

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总体上看作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内容比较复杂:

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批判。

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腐败。

一方面要宣传封建道德,一方面要把戏写的动人。

故事情节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允,强迫其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精彩选段

【蛮牌令】[丑媒婆上]终日走千遭,走得脚无毛。何曾见汤水面?花红也不曾见半分毫。倒不如做个虔婆顶老,也落得些鸭汁吃饱。穷酸秀才下恁济,老婆与他,故推不要。咳,我做媒婆做到老,不曾见这般好笑。叵耐一个秀才,老婆与他不要。别人见了媒婆,欢欢喜喜,他反和我寻争寻闹。老相公又不肯干休,只管在家罗唣。把媒婆放在中间,旋得七颠八倒。走得我鞋穿袜绽,说得我唇干口燥。也不怕你亲事不成,也不怕你姻缘不到。只怕你红罗帐里快活,不叫媒婆聒噪。这里便是状元贵馆。呀,恰好状元出来了。

【金蕉叶】[生上]愁多怨多,俺爹娘知他怎么?摆不脱功名奈何?送将来冤家怎躲?[相见介。丑]状元,贺喜贺喜。牛太师选定今日与小姐毕姻,请状元早赴佳期。[生]天那,此事如何是好?[丑]状元,事皆前定,不必再推。

【三换头】[生]名缰利索,先是将人摧挫。况鸾拘凤束,甚日得到家?我也休怨他,这其间,只是我不合来长安看花。闪杀我爹娘也,泪珠空暗堕。[合]这段姻缘,也只是无如之奈何。

【前腔】[丑]鸾台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丑]状元,此事明知牵挂。这其间,只得把那壁厢且都拼舍。况奉君王诏,怎生别了他。[合前]状元,门首轿马都已齐备了。

及早赴佳期,欢娱成怨悲。

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上一篇:《汉宫秋》剧本简介
下一篇:《精忠旗》剧本简介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