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斑驳的祖屋,幽深的老井,沉重的舂石,还有那香烟缭绕的神龛……家乡古老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然是那样新奇,然而我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盲歌会”。
那年春节,我第一次回老家梅县。春节是客家人最隆重的节日,村里老人都不闲着。我奶奶这些天走东家串西家,一个劲地念叨:“今年该来了,该来了。”我原来不知她在挂念什么,是表姐告诉我,奶奶等的是年初二的“盲歌会”。
说起这“盲歌会”,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总之年初二那天,各乡善歌的盲人都聚集到我们村来摆台唱歌,无非是些年货利市。久而久之,“盲歌会”竟成为这一带过春节最热闹的固定民俗,它的涵义也已不仅仅是盲人会唱了。奇怪的是“盲歌会”已有三年没摆台了,难怪奶奶惦念着。但听表姐介绍时的口气,颇有看不起的味道,我情不自禁地好奇了起来。
年初二的早上,得知“盲歌会”真的又要开场,我拉着表姐就往外跑。村里有的个大大的晒谷场,这时挤满了穿着崭新的庄稼人,闹哄哄的。平时不苟言笑的叔伯们,现在都乐呵呵的,婶婶们也闲聊着,不时地对不安分的小孩子说:“小心点,别乱跑。”
我和表姐挤上前去,只见中间搭了个简易的歌台,主角们正和奶奶坐着说话呢。哈,我原以为能看见几个楚楚可怜的小姑娘,谁知这些都是中年或中年以上的盲姑,她们不仅穿得艳丽,髻也梳得整齐,眉开眼笑的!据表姐介绍,紧挨着奶奶的那位盲姑,曾是轰动一时的“山歌皇后”,如今风韵犹存,威风不减。
终于,“盲歌会”正式开始了。没有什么开场折,只有盲姑们高亢悠扬的歌声,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来,内容多是年年有余、家庭和睦之类的。她们的歌词曲调虽然简单,但充满生气和活力,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盲歌。兴致勃勃的听众总在喝彩,不时大声扯上几句俏皮话,甚至还有几个“喉痒”的亮亮嗓子应着盲姑的歌,台上台下融成欢乐的一片。
正在这时,“山歌皇后”站起来了,稳稳地走到台中央,她无光的双眼注视着前方。大家意识到压轴好戏就要开始了,都停止了说笑玩闹,场里静极了。
“唉……”“山歌皇后”幽幽地发出声音了,那是一声怎样的叹息呀!我的心陡地酸了起来,她的歌声圆润淳厚,隐约透着别人没有的力度。她是要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吗?
“当年的山哟,
九十九座;
当年的河哟,
九十九条;
当年的哭声哟;
哭到山花开又落,
当年的泪珠哟;
滴到河不翻起波……”
“山歌皇后”眉毛紧锁,双目含泪,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盲人流泪!四周看看,大家个个满脸凄然。
“山歌皇后”泪未滴下,脸上又露出了笑容!闪烁的泪光令她的双眼充满灵性。一串铿锵的歌声脱口而出:
“翻过九十九座山哟!
趟过九十九条河。
今年的歌声哟!
唱到山花开又落。
今年的笑声哟!
笑到河水翻起波……”
歌声犹如奔流的瀑布倾泻而下,人群沸腾起来,大声地为他们的“山歌皇后”欢呼叫好。
热情善歌的客家人令“盲歌会”名不副实了。不但盲姑们在唱,明眼人也在唱,辛勤劳碌了一年,对明年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人都在唱。
我多么懊恼我的口拙,我不会唱歌,只有感动。我被那一片淳朴无邪、洋溢着无穷欢乐的歌海深深感动着……
(作者:山东省济宁师专附中初一 王永春,指导老师:王冰静)
点评:难得一见的风俗盛会在作者笔下异彩纷呈。作者善于利用侧面烘托手法,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流畅通的文笔,精当的用词,使文章跃然生色。本文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