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读《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有感(“文心雕龙杯”获奖作品) 2014-11-21 16:16:50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心雕龙杯大赛组委会

 

其实最初是在妈妈的鼓励下读《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它让我了解到中国的性教育是多么的苍白。

为什么在中国“性”会如此遭人排斥?是因为大人们从小就对我们灌输着一种对“性”的错误理解?还是因为“性”就该是下流、龌龊的代名词?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待“性”的坦率、单纯而自然,甚至还存在对生殖器的崇拜,把它看作是永世长存的神赐。古代人在膜拜时并没有羞得面红耳赤,也没有那种下流的感觉。有人听后便会反驳:“那是因为他们那时的大脑还没开始进化”不,我想并不完全是这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又如何去解释那些人类自己塑造出来的艺术品呢?先不说中国,法国、希腊、埃及、罗马等等,从他们的艺术杰作、文化修养以及风俗习惯中,不难看出,他们视“性”为一种美的享受,“性”在他们心中一种审美的标准。就举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难道有谁见过维纳斯、丘比特穿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吗?答案是:没有!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而且据我所知,“性”在印度人的心中不光是美的化身,也是一种企盼回归自然的向往,一种圣洁的表现。

而在中国,目前大部分人却把“性”扭曲成了很阴暗或者是令人恶心的东西,使更多人把上帝所创造出来的这件最完美的艺术品与那些“色情暴力”混淆。因此也深深迫害了我们这一代对“性”本该有的正确认识,而这也只是对我们了解“性”起了一部分影响,真正的影响是那些“迟到”的性教育。

或许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响,已经为人们奠定了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每当面对这种隐私的问题时的碍于面子,或是一种被中国的传统思想所束缚的那颗本不该感到羞耻的心,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避,甚至是欺骗我们幼小而天真的心灵。就是这样的教导使不知多少本应有正常生活的青少年误入歧途,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好奇心而偷食“禁果”,这难道是孩子们自己所期望的后果吗?其实这正是大人们对“性”的错误理解造成的。他们认为那是一种肮脏的、不好的东西,不应该让我们知道,怕我们会去尝试,而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随着时代的进步,性行为导致怀孕堕胎的少女数量却越来越多,而年龄越来越小,十岁的小女孩去医院堕胎也出现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这说明了什么?!

在中国大人们的眼里,总以为只要这些关于“性”的知识不从他们口中说出,孩子们的心里就永远不会有“杂质”。其实不然,如果大人们总是对这种问题报以回避的态度,便更容易挑起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心,使我们通过不良的渠道了解“性”,延续了上一代对“性”的“误解”。我这才明白,中国为什么连一个小小的日本也赶不上!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并不仅仅限于经济高科技等方面的无法比拟,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没有告诉自己的孩子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懂得应该如何看待“性”,如何保护自己的性器官不被侵犯。在日本,大人们在孩子们还未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已经开始给他灌输他们青春期所需要的性知识,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不过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有大人们想象中那么“傻”或者说“纯洁”吗?这不仅让我想起了这本书上的一则笑话:

读小学的独生子突然问爸爸:“我是从哪里来的?”爸爸回答:“你是我和你妈妈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儿子“噢”了一声,一声不响地走开了。

他又跑到爷爷的房间问:“爷爷,我问您一个问题好吗?”

爷爷慈祥地看着宝贝孙子:“乖孙,什么问题啊?”

“爷爷,爸爸是从哪里来的?”

“你爸爸啊!是这样的,我和你奶奶年轻的时候非常想要一个孩子,就天天祈祷。结果有一天早上,一支老鹰叼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放到我家门口,就飞走了。所以我想,你爸爸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

孩子用怪异的眼神看了看爷爷,一言不发地走出了房间。晚上他爸爸给他检查作业时,看见他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家庭》。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的家庭太奇怪了!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我们家已两代人没有性生活了!”

爸爸看得瘫倒在椅子上。

其实这样的事实早已摆在我们眼前,难道不是吗?可能确实有些夸张,但我想中国的性教育在这样搞下去将会有更多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正视“性”,使它在我们心中不再有引号,正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邓不利多曾说过的一句话:“对一个名称的恐惧(回避),会强化对这个事物本身的恐惧(回避)。”但愿不要等到所有的中国孩子们都把色情片当作性教育片的那一天,人们才开始重视我们自己的下半身。

我在想,如果真到那时,不用看这本书,那时孩子们自己就已经先尝试过了吧!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永远也不会见到这些因为对“性”的陌生,而堕落得无药可救的孩子们,让恶魔给自己慢慢留着吧!

虽然我也还只是一个孩子。

    

   作者:北京市清华附中初一马嘉慧指导老师:倪 燕)

 

点评:马嘉慧的这篇文章触及到青少年性教育这样一个敏感话题,认为我国的青少年性教育是“迟到”的性教育。文章谈古论今,有比较,有鉴别,有论断;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思路清晰,又不失活泼与灵动,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言,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能有这样真诚的思考是难能可贵的。从孩子的视角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也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反思。本文荣获一等奖。

上一篇:堕落天使的爱(第一届“文心雕龙杯”获奖作品)
下一篇:窗(第一届“文心雕龙杯”获奖作品)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