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九零后的北大街 2014-04-03 14:04:20  发布者:南枫  来源:《文学校园》

 

老姜堰都说,北大街的记忆是不属于九零后的,然而当孩童时光如潮水般覆过脑海时,耳边便都是北大街蓊郁梧桐树上的蝉鸣了。那时的人民中路与北大街都是铺天盖地的梧桐树,儿时的我并不喜欢这种树干上散落着棕斑的植物,也颇为厌倦夏日里发躁的蝉鸣。而当城市的烟火袭卷了这条古朴的街道后,我才后悔是童稚让我忽略了梧桐的美与夏季的繁盛。

恍惚想来,竟是揪心的疼痛。

我静立于欧亚商场前,头顶的阳光如瀑布般流泻着,明媚中的北大街是熟悉的,却又透着点陌生来。连我身后的这幢楼房都已经经历了银河商场、星地超市、淘宝城、欧亚商城的变化,这北大街也早已完全蜕变了。现在的北大街只是从姜堰书城往北的那么一段,而有些人的北大街却是从新桥口开始的。从下坝到坝口,这才该是完整的北大街。姜堰大道是条分界线,下坝是农副产品的天地,而从百乐门到坝口,就是各种百货俱全了。

那样的场景似乎很熟悉却又不复存在,像赶集般热闹。沿街摆放着各种小摊,摊主也懒得吆喝,只静静地望着过往的车辆,有时他们也会悠悠聊起天来。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叼着香烟吐出缕缕白烟,北大街的质朴就全写在他们脸上了。纵使他们不花费力气推销自己的商品,停留的行人还是很多的。我一直以为这是比后来专辟的步行街更热闹的场面。这总会遭到老人们的笑话,他们的皱纹像北大街一般沧桑,他们笑着:“孩子你是没有见过三月二十八的场面啊!”是的,我是九零后,在一个没有集市的年代。听说姜堰每年三月二十八的庙会就是从北大街的东岳庙开始的,场面尤为壮观,各种摊点遍布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那时候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寄放自行车的人太多了,聪明的人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一张扑克牌撕成两半,一半由车主保管,一半放在看车人那儿,拿车的时候只要两半扑克牌撕口吻合就行了。奶奶那时候也看管过自行车,两毛钱一辆,一天下来收获还不小。关于三月二十八的了解都是由长辈讲述的,自己从未在姜堰城区看到过集市,不甚可惜。

东岳庙一直是北大街最吸引人的古建筑,这庙从南面看去就是一座普通的庙,而一旦从北面观望就是戏台,这样精心的设计令后人都为之叹服。我的小学是在跟姜小相隔较近的新桥小学,纵使离得近,却从不曾有机会走进姜小深入了解。但姜小的一间校舍却着实让我留心了许多。有一次,曾经在姜小上过学的姐姐告诉我姜小的一间校舍屋顶上有一把剑,只要剑被拔出,整间房子必会倒塌。我听说后立刻将这与神鬼故事结合起来,又听说东岳庙曾经飞出过一条巨龙吓死了打更人,便更是恐惧起来。那时候我在香园学二胡,姜小是必经之地,每每经过那儿,我都会害怕地闭上眼睛,却又克制不了好奇心去寻找有剑的屋顶,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白玉池北侧有一条镜箱巷,窄得只能一个人行走。爸爸曾带我走过,行至巷中,迎面一位老人蹒跚而来,我们又只得退回巷口让老人先过去。这般狭小的巷子,恐怕永远只存在于记忆中了。约摸有些印象的就是北大街东面的基督教堂了,低矮的门楣内是抵挡不住的虔诚。外婆在去世前每周日都蹬着小三轮从张沐赶来。教堂内只有几张简陋的长椅,有时候做礼拜的人多了,只好又加上几条板凳。外婆真诚地信奉着上帝,吃饭睡觉都要祷告,做礼拜后还不忘留下点善钱。但这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却因为中风早早离开了,要是看到宏伟壮观的新教堂,外婆又该眉角弯弯了。

时代终究改变了这条街、这座城市,那样古朴的建筑、铺着青石板的巷子竟如珍宝般了。北大街被时代改变了,却仍存那份灵气与文气。这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必定会产生时代的火花;这是古韵与时尚的结合,定能传承渊远的文化。古风依旧,时尚汇聚,北街的明天会更好。

都说北大街留给九零后的印象是浅的,但未来的北大街,一定是让九零后记忆最深刻的!因为最需要古韵的是九零后,最能接受时尚的也是九零后。

日光依旧倾城,再次回眸北大街,一份敬慕,一份期待。犹记当年北大街,梧桐满月,岁月静好。展望未来新街区,游人满道,古韵绵绵。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雪龙文学社 许雅

上一篇: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下一篇:我的神秘之旅——中华恐龙园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