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写作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新诗“格律化”的继承和发展 2013-04-23 10:10:32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一、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来写诗和读诗的人不计其数,大家遵循传统创作和欣赏,使文学园地里的这朵奇葩更加鲜艳夺目。
   然而新诗写了九十年,新诗鼻祖郭沫若曾诙谐地说:“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少”,笔者借用郭老的话,感觉新诗真是“诗多好的少。”新诗散文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诗人而兼一国之尊的毛泽东曾评价宋诗“味同嚼蜡”,笔者觉得新诗给人的感觉亦是如此。因此,读诗的人越来越少,刊登诗作的书报杂志寥寥无几。
  高中新课改语文教材必修①第一单元是个诗歌单元,选了毛泽东的词,戴望舒、徐志摩、艾青的新诗。旨在让学生“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学习写写新诗”(教材语)。新诗怎么写,俗云:“小姑不会作鞋,大嫂旁边有样。”“样”好还是不好呢?大有必要研究,否则容易产生误导,害人且害诗。笔者十分推崇毛泽东的诗词姑且不说,单说徐志摩的新诗就比戴诗,艾诗高出一筹(也许带有个人的好恶)。据此,介绍徐志摩等“新月派”诗人的文学主张,正确引导学生读诗、写诗显得十分重要。
   二、研究方法
    一)新诗“格律化”的诠释
    1923年,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力去追求新的格律,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即建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建筑美。诗要分行分节,排列整齐,或错落有致,或有一定规律。绝不能参差不齐,一个句子二三个字,另一个句子十几个字,给人一种上跨下塌之感,一点对称美都没有,看起来就不顺眼,那种阅读的兴趣被弄得荡然无存。
   2、绘画美。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按今天的说法是意象鲜明。所谓意象即意中之象,是渗透了诗人自己的主观情意的新形象。有生活中的赤橙黄绿靛蓝紫,更有个人感情的喜怒哀愁乐,人生百味中的酸甜苦辣咸,意境(情理形神)便由此产生出来。要做到“诗中有画”,意象鲜明,意蕴深邃,意境优美,可以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寄托等表现方法。
   3、音乐美。语言要凝练,要有节奏,读起来上口,要押韵。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作诗,写诗,既然叫诗,就应该有诗的形式;诗歌必须有韵律,否则,叫任何什么名称都行,就是不能叫‘诗’”。从郭沫若、郭小川、贺敬之、李瑛等几代成功诗人的创作实绩看,新诗要押韵这个认识应当是不错的。什么叫押韵?即句末用音同或音近的字,现代汉语有18韵,古代叫13辙,古人把押韵叫做“合辙”。一般偶句押韵,首句也可入韵。句句押韵难,而且容易写成“顺口溜”或“打油诗”之类。可以一韵到底,短诗更应如此,长诗可以换韵,根据内容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韵类,押韵最好是隔句押韵,不能做到隔句押韵,也要做到每一节末的字是押韵的(这种押韵不便于诵读),当然,个别地方实在押不了韵,也不能因韵害义了。毛泽东同志曾经给著名诗人藏克家信中说的“新诗应该精练,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还仍然是推动我们今天诗歌发展的真知灼见。
 
  二)新诗“格律化”文本展示
  笔者根据“三美”理论详细的讲解了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图示如下。
     意境————— 形式——————语言
      ↓             ↓              ↓
    金柳新娘     四行一节         节奏鲜明
    青荇招摇     错落排列         韵脚严整
    清潭彩虹     变化整齐         旋律和谐
    星辉斑斓     回环呼应         色彩丰富
      ↓             ↓              ↓
    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此外,还重点介绍了人教版原高中语文第一册里的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印发了资料,资料上有:朗读提示,整体感知,鉴赏要点。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又编发了徐志摩的诗:《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偶然》,藏客家的诗《老马》等。
   有道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笔者把自己写的几首公开发表的新诗和亲自指导过的学生公开发表的新诗印发给学生。老师的有:《历史牢记这一天》、《华夏飞天的梦想》、《约会彩云南》、《小平永生》等,学生的有:李佳平同学《我们是少年》、杨杰同学《脚印》、彭祥林同学《足迹》、段树花同学《喜欢就一直到老》等。这些诗一是教他们的语文老师写的,说明老师不是一位空洞的理论家,佩服之余产生兴趣;一是他们的学兄学姐写的,说明老师要求写的新诗学生也能写出来,不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即,羡慕之余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三)新诗“格律化”创作实践
  在教学本单元的始终,笔者着力引导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学习写写新诗”,要求人人动手写一首符合要求的诗,任务布置下去,全体同学积极响应。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率先实践,小组长庞勇同学一口气写下了10多首诗,笔者作为指导老师认真跟他交流,仔细帮他修改。全班四十一位同学都交来了自己的诗作,老师为此十分高兴,迅速阅完卷后,立即进行讲解。下面介绍赵黎同学的一首诗作。
                    夏
    金黄的/沙滩/上,    在那/椰子/树旁。
    清风/带来/清爽,    螃蟹/也在/乘凉。
  
    平静的/湖面/上,    荷花/十里/飘香。
    鱼儿/四处/躲藏,    激起/水波/荡漾。
  
    青翠的/草地/上,    花儿/竞相/绽放。
    好想/照/一张相,    作为/夏的/珍藏。
 
  此诗不错,完全符合“三美”创作要求:意象新鲜,整齐排列,节奏鲜明,句句押韵。在班上朗读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本来“三分诗七分读”,何况诗作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加上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朗读岂不是锦上添花?
学生写完,读完自己的诗作后,笔者精选了15首诗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和学校语文老师,以期鼓励学生并带动全校的诗歌创作向正确方向发展。
 
 
 
 
三、研究结论
1、学生通过学习诗作全面熟悉了新诗格律化的理论要求,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基本把握了新诗格律化的规律,做到了作品中规中矩。
   2、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像庞勇同学这样思维敏捷,创作欲望强烈的小诗人。
  3、教师的引导有方是关键。学习之前,我们普通班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出来吗?只怕想都不敢想。通过学习,特别是老师的有效指导,帮其修改,不是就写出了那么多好诗吗?可以自豪地说,我校学生公开发表的诗歌,大多是经过笔者修改润色过的,有的已经改得面目全非了,但学生不止感谢老师,他也有成就感。
   4、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尚有一些学生达不到“三美”诗作要求,就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而言,组长庞勇同学算完全过关了,组员夏祖安同学也已过了关,其他成员还需要继续学习、实践。 

上一篇:话题作文怎么写
下一篇:先声夺人的22招经典高考作文开头汇总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