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程改革添翼,为校园文学增彩
——第十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在京颁奖
2013年7月24~26日, 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的第十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场决赛及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2013年中国小记者未来作家夏令营活动也在同期举行。
26日的颁奖典礼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社长吴翠兰主持,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著名诗歌评论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校园文学委员会会长吴思敬,著名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导曹文轩,著名诗人、诗刊编委、《诗探索》主编林莽,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主编路玉美,著名散文作家、山东日照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夏立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编辑张树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王世龙等出席颁奖典礼。在本届大赛决赛中,10名学生被评为“全国十佳小作家”,3名学生获小作家提名奖,10名学生获特等奖,300余名学生获一等奖,300余名学生获二、三等奖,同时,20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新课程写作教学示范校”,20所中学的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中学示范文学社”。
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和指导老师、家长们,盛赞“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为课程改革添翼,为校园文学增彩,是中学生生动丰富的课堂,是文学新苗脱颖而出的舞台,是中学教师交流发展的平台。
生动的素质教育,丰富的精神营养
对于参加这次决赛和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来说,这些日子受到的生动教育、吸取的丰富营养,将会在他们未来的岁月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忘不了颁奖典礼上名家们的精辟阐述和深切嘱咐。李学谦先生勉励同学们:“虽然身受应试教育的压力,还是应该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接触社会,多动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为不管今后我们学习什么专业,从事哪门职业,阅读和写作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学习的基础。要为我们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高洪波先生指出:“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思想和智慧,检索不能代替思考。希望我们在这个阅读娱乐化、游戏化和碎片化的时代,做深度阅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读一些纸媒的书,多读经典,多继承古今中外的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吴思敬先生从“叶圣陶先生一生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说起,引述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说的“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的而严肃的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是作家”,强调“在今天这个时代,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于这一代青年人尤其有意义”,“不管你将来做什么,如果有这样一颗纯真的心,能够保留对文学的热爱,你在任何情况下,心里都会有一盏明灯。你的生活可能是穷苦的、贫乏的,但你可以在文学中获得精神的财富;你个人生活的道路上可能是孤独的,但你可以在文学中寻找到自己最贴心的朋友;你也可能在生活道路上遇到种种困窘,你因为热爱文学会从那种困境中跳出来,超越出来,获得前进的动力”。林莽先生首先讲述了《西游记》开头写的孙悟空从五彩石出世后两眼冒光,因为吃了人间凡果,两眼也不放光了的故事,然后引申论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在我们的阅读之中,有很多‘人间凡果’,我们要拒绝那些庸俗、低俗的东西,保持自己的光芒。要避免吃‘人间凡果’,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心灵挑选之下,有方向地阅读,读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与文化作品,参加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保持内心的光芒,不被伪异的垃圾覆盖。”曹文轩教授从“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讲到“写作是一个人的美德”,他说:“不要以为写作只是作家的事,它是所有的人,所有想成为完人、完善的人、完美的人、完整的人的一个基本的训练、一个基本的品质。将来你 无论干什么——从工、从政、经商,都应该知道,写一手好文章是你的基本的本领。搞自然科学的,搞理科或工科,也必须写一手好文章。”
忘不了赛前培训时老师们的精彩讲座和面对面交流中与编辑的亲切互动。夏立君先生为参赛选手做的文学讲座,畅谈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以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经历生动地证明,“人生丰富了文学,文学丰富了人生”。河北省张家口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围绕“让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的主题,以大量实例阐述了怎样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中学生》杂志年轻的编辑们同选手们零距离接触,说办刊,议作品,谈笑风生,气氛浓烈。
忘不了文化游览和军营体验中,心灵受到的一次次冲击和震撼。天安门广场的宏大场面、故宫的瑰丽珍宝、鸟巢水立方的壮观场景、北京大学的人文气韵、居庸关长城的雄伟气势,激起同学们对悠久文化的膜拜和对时代风采的赞叹。来到解放军某坦克部队参观,使许多同学第一次走进部队大院,在营房、在车间、在操场、在餐厅,大家亲身感受了军旅生活的独特氛围,坦克前留个影,留下一段迷彩的记忆。
不少同学急不可耐地用微信给家长传递活动期间的一幕幕场景,他们收到的回复常常是这样两个字:“给力!”
发展个性特长,培育文学新苗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为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所瞩目。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是“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的重要目标。这就使得大赛与中学育才、高校选才衔接在一起。“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已得到众多高校认可和支持,大赛获奖被多所高校认定为文学写作类特长,成为确认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和降分录取的依据。不少获奖学生因此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和被录取。苏州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等十四所院校在自主招生(或“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均把在“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中获奖作为文学写作类特长认定,明确写入招生简章。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努力为培养文学新人搭建交流与成功的平台。大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活动继续成为本届决赛的重头戏。24日入围选手的现场演讲比赛和26日的“全国十佳小作家”颁奖分别成为开营日活动和颁奖典礼的高潮。经过激烈的角逐、认真的评审,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学生张维肖、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二学生董玥、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二学生吴岱霖、江西省新钢中学初一学生吴涵彧、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二学生余明静、江苏省无锡市侨谊中学初二学生申屠涧桥、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姚禹同、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学生费圣轩、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初一学生宋和煦、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二学生褚伊乐入选本届“全国十佳小作家”。
吴岱霖代表所有获奖选手发言:“学海无涯,攀登路上永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我们应该放眼未来,从零开始,去迎接新的挑战,在生活中、学习中,在将来的事业中努力争取新的成功。”
从2005年第三届开始这项评选以来,已从“叶圣陶杯”大赛走出了90位“小作家”,其中有十余位先后加入省级作协或全国作协。
在实践中探索,在交流中提升
在决赛同时,各校带队指导教师举行了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研讨会。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一○一中学副校长程翔做写作教学讲座,教育专家、祖冲之研究会秘书长张泽就人才发展之路做了专题讲座。与会教师交流了多年来坚持把组织、指导本校学生参加“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作为写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教育方式,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经验。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林诗红认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功不可没。大赛宗旨和理念,传承了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教学思想,呼应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使中学教师受益良多。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她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育人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这同“叶圣陶杯”大赛“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积极配合新课程改革,倡导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的宗旨、“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她肯定,“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不愧为全国各类作文竞赛活动的领跑者、中学语文教师的亲密助手和朋友。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荷风文学社,在本届大赛中获得“全国中学生示范文学社”奖励。指导老师杜茂进总结说:“参加‘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促进了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了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驱动力,有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及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结合组织参加“叶圣陶杯”大赛,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如征文比赛、诗歌朗颂、辩论赛、演讲比赛、文学讲座、美文赏读、采风等,参加者由过去的少数几个写作尖子生发展为众多的兴趣爱好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积累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本届大赛中获得“全国新课程写作教学示范校”奖励的浙江省湖州中学,是浙江省著名的示范性高中。该校自第三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以来,就一直坚持组织学生参加,而且参赛规模逐渐扩大,参赛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参赛热情不断高涨。曾经走出现代文学巨匠沈雁冰(茅盾)的这所百年名校,在人文教育方面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我们相信,在全国中学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支持下,“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将会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文学新苗、为促进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